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27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7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铁一中长铁一中 2018 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时时 量:量:120120 分钟分钟 满满 分:分:150150 分分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 兰亭集序被 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 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辩从来没有消 停过。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太后

2、秘书的李文田。他工 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他通过多年考辨, 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 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 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晋代) 墓志来看, 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 作品。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因为, 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的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 的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据此,郭

3、沫若推断兰亭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序)的真伪驳 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 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 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 论的错误。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 被称为“书圣” ,其理由即在此也。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 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满洒、 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因此, 兰亭集序为晋

4、代王羲之手笔。 值得欣慰的是, “兰亭论辩”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为考证传世兰亭集序的真伪提 供了新线索。1998 年 6 月,在南京市东郊发现一处罕见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号墓室前部出土 有两方极为珍贵的砖质墓志,在全国引起轰动。该墓为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高崧 卒于公元 366 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 355 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 361 年。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 一时代。这两块墓志上写有“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 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 史上意义重大。在南京周边,还有三十块左右墓碑

5、,东晋墓碑出土地点也不只是南京,还有在丹 阳、马鞍山出土的。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从书体上来看,六朝的书体在转型之中,即由隶到楷的 重要演化阶段,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 这就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这些考古发现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 若的基本论点,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摘编自刘孟达(兰亭集序)真伪之谜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它不 断阐释的历史。 B. 郭沫若基本重复了李文田的观点,认为兰亭集序是品,

6、并非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提供新 的考证线索 C. 南京东晋高崧墓志等的出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提供了重要佐证,证明了郭沫若的基 本观点是错 D.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把“览”字写成“揽” ,是他为了避讳曾祖父王览而为之,这也佐证了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到质疑兰亭集序真实性的有宋代学者和清代的李文田,既为引出郭沫若的观点做铺 垫,也印证了关于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辩从来没有消停过的观点。 B. 高二适的文章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一是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二是怀疑 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是方法论的错误;三是从美学的观点分析。 C. 文

7、章最后一段以许多考古发现的文物为依据,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等人认为兰亭集序 不是王羲之作品的观点,论据确凿,论证充分,显得真实可信。 D. 为了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本文先破后立,先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 物的观点,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论证雄辩有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清代的李文田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并且爱好金石收藏,精于 鉴别。因此他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说法是可信的。 B. 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的 作品,如果南京高崧墓志等没有被发现,他

8、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C. 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墓志上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字体,且已与现 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对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很有价值。 D. 高崧墓志的发现在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它证明了六朝的书体处在转型之中,六朝多种书体并存 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 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 项, 原文为“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

9、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 ,选项中少 了“几乎” ,表达不准确。B 项, “也没有提供新的考证线索”不正确。郭沫若是从当时南京出土 的王谢墓志(晋代)来推断的,这是一条新的考证线索。D 项,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选文中 未提及,属“无中生有” 。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 说法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 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

10、析论点、论据和论 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本文 只是一篇介绍“兰亭集序真伪之谜”的文章,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 品。先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观点,也不是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 点,只是客观介绍而已,也谈不上具有“论证雄辩有力”的效果。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 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

11、的细微差 别。A 项,原因不充分,推理不正确。C 项, “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表达不 准确,应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 ;“墓志上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字体”也 不准确,原文是说“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 。D 项,只有高崧墓志不能证明后面的观点,还应包括 “在南京周边发现的三十块左右墓碑,还有在丹阳、马鞍山出土的东晋墓碑”等一些考古发现。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 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

12、 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 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 ”我放下包袱, “是的。 ”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 “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 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 “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 ,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

13、” “从军队里回来。 ”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 “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 我妈病了。 ”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 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 吧!” “店家, ”老头子用鼻子哼着, “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 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

14、还不至于 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 地听着孤 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 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 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 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 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

15、,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 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 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 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 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 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 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

16、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 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 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 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 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 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