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可用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21463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鹊踏枝》可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鹊踏枝》可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鹊踏枝》可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鹊踏枝》可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鹊踏枝》可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鹊踏枝》可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鹊踏枝》可用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 唐 词,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李煜,冯延巳,李璟,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 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

2、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他的创作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说:“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鹊 踏 枝,冯 延 巳,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译文一:谁说平日闲散久了抛弃心中那份惆怅?等到春来之时,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日复一日的赏

3、花,对花饮酒成病,不敢看镜里的消瘦朱颜。河堤上清风扶柳,是为何而添加了新的惆怅,什么事岁岁年年都有?小桥独立于河上,风灌满袖,密林里的新月在人回家后升起。,译文二:春天悄悄来临了。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动的消息。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埋的惆怅情绪。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因此,就只能拖着瘦赢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闲情”即闲愁,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

4、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核心字眼:,?,“每”“还”“依旧” 长久性,足见闲愁的沉重,进一步写闲愁的沉重,新愁袭上心头,“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5、。,最为人激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寒风满袖,那样孤寂,那样清冷,那样落寞,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此两句情景交融,抒情主人公孤寂忧伤的形象分外动人.正因为他心中长久萦绕着那抛掷不掉的“闲愁”,所以一经春色触发,便会生出这似旧实新的惆怅之情。,“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人归后”,“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又说“人归后”,

6、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鹊 踏 枝,冯 延 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浣 溪 沙,李 璟,背景解说,李璟即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但随着北周的兴起,南唐受到强邻的威胁,国势日下。南唐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五年,周世宗两次亲征南唐,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迫使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此时的南唐,已经内外交困。李璟身当乱世,忧心时局,自己有心兴国,无力回天,在作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限的悲哀,蕴涵

7、浓厚的忧患意识。,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思妇思远,荷花落尽,荷香消失,翠绿的荷叶也已凋残,萧索的秋风夹满愁绪吹起在碧绿的水波之间。它们跟随着美好的如金年华和人美丽的青春容颜一起憔悴,令人不堪细看。 细雨中入梦,梦中与在荒凉遥远的边塞的丈夫相会,可好梦醒来,周围细雨迷蒙,丈夫依旧远在天涯,多么令人伤感。细雨中登上小楼,吹笙以思念亲人,可是由于时间长久,寒气袭人,虽还想吹,但笙已不能再吹了,心中无限惆怅,只觉得周围一片寂静和凄凉。泪珠中深含多少愁恨,却只能独自斜倚着栏杆。,上阙: 即景生

8、情,从景物中引起愁思,下阙: 怀念远人,塞外到小楼 梦境到梦醒,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诗 眼 ?,愁,恨,时光短暂,韶华易逝秋风一起,愁绪顿生,荷花香销叶残,人也韶华不再,惟悴不堪,不忍卒看。,细雨绵绵,如愁思不断;感慨人生聚少离多征夫远在边塞,有家归不得,思妇一夜无眠,笙歌增寒。,残,荷残,秋残,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梦残,曲残,人在残年感已多,对残景,心残,鉴赏: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 “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来到遥远的边关,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 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总结全词,这首词上片写秋景,下片怀远人。 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