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宗昌第3章共析分解与珠光体 3.7珠光体表面浮凸ppt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501205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宗昌第3章共析分解与珠光体 3.7珠光体表面浮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宗昌第3章共析分解与珠光体 3.7珠光体表面浮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宗昌第3章共析分解与珠光体 3.7珠光体表面浮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宗昌第3章共析分解与珠光体 3.7珠光体表面浮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宗昌第3章共析分解与珠光体 3.7珠光体表面浮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宗昌第3章共析分解与珠光体 3.7珠光体表面浮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宗昌第3章共析分解与珠光体 3.7珠光体表面浮凸ppt(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7珠光体表面浮凸,1.珠光体表面浮凸的发现,研究珠光体表面浮凸具有理论意义。 过冷奥氏体进行共析分解,形成珠光体时是否存在表面浮凸?文献中缺乏记载和报导,通常认为珠光体转变不存在表面浮凸效应。 将工业用T8钢进行真空热处理后,应用QUANTA-400环扫电镜、Nanofrist-1000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浸蚀的试样表面,发现了珠光体转变表面浮凸.,珠光体表面浮凸,SEM T8钢的表面浮凸形貌,T8钢试样抛光,在真空炉中完全退火后,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发现,浮凸的STM观察,图中浮凸高度对应16片渗碳体,计算其片间距约为375nm。以铁素体为基面,各渗碳体

2、片凸起高度不等,在2090 nm之间,凸起呈“”形;,浮凸形貌与浮凸尺度的对应,表面浮雕形貌:(a)是珠光体表面浮凸; (b)是先共析铁素体表面浮凸,2.浮凸的成因,奥氏体珠光体表面浮凸示意图,图6 奥氏体珠光体表面浮凸示意图 (a)直径为D的奥氏体晶粒被切于试样表面;(b)一个珠光体团中渗碳体片和铁素体片向Z方向膨胀凸起分析图;(c)珠光体组织浮凸形貌形成示意图。,结论,(1) 实验发现,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片状珠光体时存在表面浮凸。 (2)共析分解时,铁素体的体积膨胀比渗碳体小,因此渗碳体片凸起较高,浮凸的宽度与珠光体片间距一致。浮凸峰高度不等,一般为数十纳米。浮凸呈帐篷形()。 (3) 渗碳体和铁素体均比奥氏体的比容大。试样表面层的奥氏体转变为片状珠光体时,在垂直于表面的Z向,膨胀的自由度较大,膨胀不均匀,因而产生不等的浮雕,即形成表面浮凸效应。,珠光体表面浮凸发现的重要学术价值,1)浮凸是相变体积膨胀所致,非切变过程。 2)珠光体、魏氏组织、贝氏体、马氏体均存在浮凸效应。浮凸呈帐篷形()。不具备切变特征。 3)浮凸不能作为某一相变的独有的特征。直接冲击了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