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腾红 1引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899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腾红 1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腾红 1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腾红 1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腾红 1引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腾红 1引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腾红 1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腾红 1引论(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刘腾红 孙细明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内容简介 本书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详细地阐述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全书由9章组成,包括引论、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设计、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与评价、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信息系统开发实例。每章后都附有思考题。 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系列教材之一。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

2、系统建设和计算机应用工作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书。,第1 章,引 论,P1,当今,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信息已被视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的占有水平与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信息系统是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使用的人机系统。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系统无所不有,其作用越来越大。 本章将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开发方法、开发方式和项目管理。旨在使读者建立信息系统的总体印象。,1.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3、1.1.1 信息(Information) 1、信息的定义 至于什么是信息,现尚未有统一的、确切的定义。这里,我们列举各种不同的定义和描述,供读者理解。 1)信息是对事物运行状态和特征的描述。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3)信息是帮助人们做出正确决策的知识。 4)信息是实体、属性、值所构成的三元组。 5)信息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6)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数据的含义。,以上定义反映了人们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的理解或解释。 定义1)、2)说明了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客观世界中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特征,而对这些状态

4、和特征的描述就形成信息。定义2)还说明了信息是可通讯的知识。由于人们通过感官直接获得周围的信息极为有限,因此,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传输工具来获取。知识是反映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的大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认识事物、了解自然和改造世界的。 定义3)说明了信息与决策的关系,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信息不充分,决策就推动了根本的依据。要实现正确的决策,必须拥有大量的信息。信息是通过决策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定义4)说明了信息的构成。实体(Entity)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事物,如一个学生、一张凭证、一件产品等。属性是反映实体的特征,如产品编号、产品名、规格、颜色、单重、单价等

5、。其值是针对某个实体的属性的具体内容,如学生有:2001000001,张三,男,1984.10,湖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01100001,李四,男,1985.01 ,湖南,会计等。 定义5)、6)说明了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和信息具有不同的含义。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物理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后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信息与载体性质无关,不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去取决于载体的性质。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影响对问题理解的情况下,

6、有时对数据和信息这两个术语也不严格加以区别,如通常我们说信息处理,也说成数据处理。,2、信息的分类 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从不角度对信息进行分类,按信息源的类型,可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等; 按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等; 按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体育信息和军事信息等; 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按照信息稳定性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 按照重要性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等。,由于各应用领域相互关联,则各类信息在范围上与内容上相互交叉与重叠。如管理信息就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

7、化等领域。因此,我们着重讨论管理信息,即与人类的管理活动特别是企业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 原始信息主要指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二次信息是原始信息经过整理、处理以后得到的信息。以次类推。 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可重复使用,不发生质的变化;流动信息是反映社会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战略信息是关系到全局和重大问题决策的信息,它主要提供给高层管理者,包括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的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战略信息是管理控制信息,是使管理人员能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从而了解是否达到预定目的,并指导其采取必要措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信息,它提供给中级管理者,主要包括

8、系统内部各种固定信息、历史情况与现状信息,以及部分具体的外部信息;业务信息是用来解决经常性的事务问题,并用以保证切实地完成具体任务,它提供基层管理人员,主要包括直接与生产、业务活动有关的、反映当前情况的信息。,这三类信息具有层次性,如图1-1所示。 图1-1 信息的不同层次,3、信息的特性 信息具有事实性、传输性、存储性、共享性、可加工性、时效性、等级性、不完全性和价值性等特性。 1)事实性 事实性是信息最基本的属性。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不能使人增加任何知识,而且有害。保证信息的事实性,也就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精确性和客观性等,从而达到信息的可信性。如果给领导提供失真的信息,则决策就会

9、失误。 2)传输性 信息可通过各种手段传输人们所要到达的地方。它主要是利用各种通信工具(如:电话、电报、微波、卫星)和技术(如网络)等进行信息的传输,其速度之外,且成本便宜,远远低于传输物质和能源。,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的形式可各种各样,不仅可传输文字、数字,而且可传输声音、图像等,且传输的可靠性越来越高,误码率越来越低。 3)存储性 信息可借助于各种载体(如纸、磁带、磁盘等)在一定条件下存储起来,也可依据需要压缩存储。存储的信息既可用于加工处理,又可进行信息传输。随着大容量存储介质的产生和存储技术的运用,可存储的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可靠性越来越高,存取速度越来越快,而存

10、储介质越来越小。 4)共享性 信息是可共享的。信息的拥有者可把信息发送给多个接收者共享,而拥有者并未失去该信息。如股票信息可供股民共享,网络信息可供上网者共享,不会因某人获得信息而使他人减少信息。但共享是有条件的、有权限的、有控制的。信息的共享与保护是一对矛盾,这就涉及到各种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5)可加工性 信息可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加工,如压缩、分类、排序、统计、综合等,加工是有目的性的,它往往为了某种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加工后的信息反映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更为重要的和更加规律化的因素。需要说明,信息加工过程要保证语法、语义和语调三者的统一,以免造成信息的失真。实际上,信

11、息加工是人们利用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 6)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则时效性愈强。,7)等级性 信息是可分级的。一般为战略级、战术级和作业级。不同级别的信息、其应用对象、内容、来源、精度、寿命和使用频率上都不相同。作业级信息大部分来自内部,其内容具体,精度要求高,使用频率也高,但使用寿命短;战略级信息大部分来自外部,其内容抽象,精度要求低,使用频率也低,但使用寿命长;战术级信息介于两者之间。 8)不完全性 我们的信息往往是局部的,不全面的,这与其应用目的有关。而且,信息也有主次

12、之分,我们对于所收集的信息要经过加工得到有用的信息,舍弃无用的和次要的信息。,9)价值性 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另一种是按使用效果的方法来衡量。前者说明信息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后者说明在获取信息所花的费用及得到信息后产生的收益。信息的使用价值必须经过转换方能得到。用于某种目的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耗尽,但对另一目的可能又显示用途,如天气预报的信息,预报期一过,对指导当前的生产不再有用,但对于天气预报的研究者,可用来作对号分析,预测未来的天气。因此,“管理的艺术在于驾驭信息”。,1.1.2 系统(System) 1、系统的定义 系

13、统的概念,人们早已熟知,该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给它赋予不同的含义。如人的生理系统、神经系统、计算机系统、社会系统、教育系统、计算机应用系统等。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些部件组成的,为达到某种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按照数学的观点来看,系统是若干元素的集合。 关于系统,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系统是由一些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可能个体、元素等,也可能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子系统)。如CPU,输入、输出设备、存贮器等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而硬件系统又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系统的构成有一定的结构。系统内的部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4、,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是有结构的,各部件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装配而成,其工作原理遵循冯诺依曼“存贮程序”的思想。 3)系统是有目的的,具有一定的功能。无论什么样的系统,都表现出本身的性质,能力和功效,如计算机硬件系统要完成输入、处理(包括计算、分类、排序等存贮、输出等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系统一词几乎从不单独使用,而往往与一些修饰词构成复合词。如前面讲到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教育系统”等,其中“计算机硬件”、“教育”等,描述也研究对象的物质特征,即“物性”(thinghood);而“系统”则表征所述对象的整体特征,即“系统性”(systemhood)。因此,对某一具体对象的

15、研究,既离不开对物性的讨论,也离不开对其系统性的阐述。,2、系统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出发,系统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可以把系统分成三类九等。如图1-2所示底层为物理类,包括框架、钟表及控制机械;中间层为生物类,包括细胞、植物和动物,高层为人类社会及宇宙类,包括人、社会和宇宙。,图1-2 系统的复杂性分类,2)按系统的起源分类:可以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自然系统是宇宙中进化形成的,不可还原的整体。人工系统是源于人类的某个目的,而设计、产生、构造出的系统。信息系统就是一种人工系统。 3)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可以将系统分为概念系统、实在系统和逻辑系统。概念系统(Conc

16、eptual system)是最抽象的系统,它是人们根据系统的目标和以往的知识构思出来的系统雏形,它在各方面均不很完善,也有可能实现不了,但它表述了系统的主要特征,描述了系统的大致轮廓。逻辑系统(Logical system)是介于实在系统与概念系统之间的,在概念系统的基础上构造出的原理上可行得通的系统,它考虑到总体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它摆脱了具体实现细节的物理特性。如:对于计算机系统,应考虑到它的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及网络配置等。如图1-3所示。,图1-3 开环与闭环系统,4)按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分类:可以将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不可能与外界分开的系统,该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有信息、物质等交换。如社会系统、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是指与外界分开,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该系统也不与外界环境之间交换信息、物质等。如某学校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当然,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是不能绝对化的,严格地讲,现实世界中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封闭系统。这主要取决于世界的划分和环境的明确。封闭系统具有不可贯穿的边界,而开放系统的边界具有可渗透性。 5)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