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捷 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71444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捷 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捷 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捷 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捷 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捷 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捷 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捷 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救济制度概述 第二节 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社会救济制度概述,一、社会救济的定义 社会救济是现代国家中得到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是指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1获取社会救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社会救济制度的目标是克服贫困。 3社会救济制度满足的是最低生活需求。,以针对致贫原因不同,社会救济制度相应设立的项目来划分可以分为: 1孤寡病残救济。 2贫困户救济。 3失业救济。 4自然灾害救济。,二、社会救济的特征 社会救济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

2、一个组成部分,既不同于传统的济贫措施,也不同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其基本特征有: 1社会救济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列入国家财政总预算支出,社会成员无须为此承担缴费义务,符合条件者即可获得社会救济。 2社会救济的潜在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如符合法定接受社会救济的条件,依照法定程序向政府负责社会救济的部门申请即可获得救济。 3接受社会救济者必须存在贫困事实。一般是通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来审核申请社会救济的公民的收入情况,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接受社会救济的法定条件。 4社会救济制度提供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即维持最低生活标准所需要的生活费及生活用品。,三、建立社会救济制度的意义 1建立社会救济制度,有

3、利于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2建立社会救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建立社会救济制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4建立社会救济制度,有利于弥补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返回,第二节 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内容,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定义。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政策框架,是围绕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制定的。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进行改革而建立的一项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归纳起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4、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科学性。统一性。权威性。,2制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主要依据。 制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依据主要包括:维持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所需要的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费用;市场综合物价指数,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指数;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状况;其他社会保障标准。 3制定、批准、公布和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程序。 (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及其管理监督,二、灾害救济 灾害救济是当公民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个社会救济项目。 三、农村救助与扶贫 (一)

5、农村扶贫工作 农村扶贫是国家以资金支持和技术输入等方式对农村贫困户和贫困地区予以资助,以帮助其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提出了我国今后10年的扶贫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途径有: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作为贫困地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科技扶贫的力度;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稳步推进自愿移民搬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二)农村“五保”制度 我国农村“五保”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所谓的“五保”是指“

6、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1994年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使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规范化。 “五保”供养对象是指农村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法定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五保”供养的内容包括:供给粮油和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具体标准由乡、民族乡、镇政府规定。“五保”的供养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实行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