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工程第2版 李亚峰第8章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给水排水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77336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备工程第2版 李亚峰第8章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给水排水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建筑设备工程第2版 李亚峰第8章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给水排水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建筑设备工程第2版 李亚峰第8章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给水排水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建筑设备工程第2版 李亚峰第8章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给水排水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建筑设备工程第2版 李亚峰第8章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给水排水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备工程第2版 李亚峰第8章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给水排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备工程第2版 李亚峰第8章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给水排水(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给水排水,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 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1.1 建筑中水系统的分类组成 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系统、中水处理设施和中水供应系统三部分组成。中水原水系统包括原水收集设施、输送管道系统和一些附属构筑物。 中水处理设施一般包括前处理设施、主要处理设施和深度处理设施。其中前处理设施主要有格栅、滤网和调节池等;主要处理设施根据工艺要求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构筑物,常用的有沉淀池、混凝池、生物处理构筑物等;深度处理设施根据水质要求可以采用过滤、活性炭吸附、膜分离或生物曝气滤池等。 中水供应系统包括供配水管网和升压贮水设施,如中水贮水池、

2、中水高位水箱、中水泵站等。,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1.2 中水水源及中水回用水质标准 1.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应根据原水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水的水质水量来确定。 实际工程中通常是几种水组合排放的,常见的有三种组合形式: 1)盥洗废水和沐浴废水(有时包括冷却水)的混合排水,称为优质杂排水。这种组合的排水水质最好,应优先选择。 2)盥洗废水、沐浴废水和厨房废水的混合排水,称为杂排水,其水质比优质杂排水差一些。 3)各类生活污水的混合排水(含杂排水和厕所排水),称为生活污水,水质最差,处理难度较大。,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1.2 中水水源及中水回用水质标准 2.中水回用水质标准 中水

3、回用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卫生上应安全可靠,其控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细菌总数、SS、BOD5、COD等。 2)人们在感官上无不快感觉,其控制指标主要有浊度、色度、臭味、表面活性剂、油脂等。 3)不应引起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和结垢,其控制指标主要有硬度、pH值、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应根据不同的用途具体确定,具体参见有关规定。,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1.3 中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及处理设施 1.中水处理的基本流程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水量及中水回用对水质、水量的要求进行选择。 1)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

4、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2)当以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3)利用污水处理站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宜选用物化处理或与生化处理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1.3 中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及处理设施 2.中水处理设施 (1)格栅、筛网 格栅用于截留原排水中较大的漂浮或悬浮的机械杂质,设置在进水管(渠)上或调节池进口处。 2)调节池 调节池的作用是调节水量,均化水质,以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调节池的容积应按照排水量的变化规律、处理规模和处理设备的运行方式来决定。 (3)沉淀池 沉淀池的作

5、用是分离清水。 (4)生化处理 中水处理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 (5)过滤 过滤主要是去除二级处理后水中残留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6)消毒 中水系统的消毒处理是中水回用的安全保证。,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1.4 中水管道系统设计 中水管道系统由中水原水管道系统和中水供水管道系统组成。中水供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原则、基本要求和方法与建筑给水管道的要求相同。 中水管道系统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中水原水管道系统应设分流、溢流设施和超越管,以便中水处理设备检修以及在过载时可将部分或全部原水直接排放。为了便于管道布置,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宜尽量将排水设备集中布置(如同

6、层相邻、上下层对应等)。 中水管道宜明装敷设,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面内,以便及时检查。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不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在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上面,其净距不小于0.5m。,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1.5 安全防护及控制监测 1.安全防护 中水系统中主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有: 1)中水处理设施应安全稳定运行,出水水质应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2)中水贮水池(箱)宜采用耐腐蚀、易清垢的材料制作,钢板池(箱)内壁应采取防腐措施,中水供水管道及附件不得采用非镀锌钢管。 3)中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直接连接,以免污染

7、生活饮用水水质。 4)向中水水箱或水池补给生活饮用水的管道应高出最高水位2.5倍管径以上,用空气隔断装置进行隔断。,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1.5 安全防护及控制监测 5)中水贮水池(箱)设置的溢流管、泄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排出,溢流管应设隔网。 6)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不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在饮用水管道的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不小于0.5m。 7)中水管道和中水设备应有明显的标志,避免发生误用。明装的中水管道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中水水池、水箱、阀门、给水栓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8)中水管道上不得装水龙头,便器冲洗宜采用密闭型设

8、备和器具,绿化、浇洒、洗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给水栓。,第一节 建筑中水系统简介,1.5 安全防护及控制监测 2.控制监测 控制监测是中水处理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保证。中水处理系统的控制监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卫生学指标的监测 中水回用水的卫生学指标是中水供水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2)水质指标的监测 在系统的原水管上和中水供应管上设置取样管,定期取样送检。 (3)水量的计量与平衡 在系统的原水管上和中水供应管上设置计量装置,以保证水量的平衡。 (4)中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控制 中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方式有手动、半自动和自动三种。,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1 游泳池的水质、水温、水源 1.水质

9、世界级比赛,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竞赛用的游泳池,循环水净化后进入游泳池的水质,应符合国际游泳联合会(FINA)关于游泳池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规定。循环水净化后进入游泳池的水质,可以参照国际游泳联合会(FINA)关于游泳池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其他游泳池的水质标准也应满足相关规定。 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饮水、淋浴等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1 游泳池的水质、水温、水源 2.水温 游泳池和

10、水上游乐池的池水设计水温,应根据使用性质、使用对象、用途等因素确定。露天游泳池为2628,露天水上游乐池为2223;室内训练游泳池、宾馆内游泳池、公共游泳池、跳水池为2628;造浪池、环流池、滑道池、休闲池为2829;儿童池、戏水池2830;按摩池不超过40;竞赛游泳池为2527。 3.水源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初次充水、重新换水和正常使用中的补充水,均应采用城市生活饮用水;当采用城市生活饮用水不经济或有困难时,公共使用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初次充水、换水和补充水可采用井水(含地热水)、泉水(含温泉水)或水库水,但水质应满足要求。,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2 排水系统 游泳池应该设池岸排水装

11、置,在池岸外侧沿看台或建筑墙设清洗池岸排水的排水槽。如有困难时,可设置地漏排水,但不得使清洗池岸排水流入游泳池。如果游泳池溢流水作为中水水源,池岸排水槽可与池子溢流水槽合用,但溢流水槽应为非淹没型。 设计事故泄水的泄空时间宜采用4h,换水泄空时间宜采用8h,重力泄水应有防止雨水或污水回流装置。,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3 游泳池供水系统 1.供水方式 游泳池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一般常用的有定期换水、直流供水和循环供水三种供水方式。 (1)定期换水供水方式 每隔一定时间换水一次,一般23d换水一次,随时投加漂白粉消毒,这种方式卫生条件差,在我国不被推荐使用。 (2)直流供水方式 需要不断补充新

12、水,为15%20%,连续排污。这种方式系统简单,投资较省。当有充足水源时,可以采用。 (3)循环供水方式 设置专用净化系统,对池水进行循环、净化、消毒、加热等处理,可以保证循环池水水质符合卫生要求,适合各类游泳池。目前我国多采用这种形式。,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3 游泳池供水系统 2.循环方式 游泳池池水的循环,应保证配水均匀,不出现短路、涡流、死水区,有利于池水的全部交换和更新,防止水质恶化。常用的循环方式有: (1)逆流式循环方式 在池底均匀布置进水口,循环水从底部向上供水,周边溢流回水。 (2)混流式循环方式 循环水从游泳池的底部和两端进水,从两侧溢流回水。这种方式水流比较均匀,池

13、底沉积物少。 (3)顺流式循环方式 全部循环水量从游泳池两端壁或两侧壁(也可采用四壁)上部对称进水,由深水处的底部回水,底部回水口可以与排污口合用。,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3 游泳池供水系统 3.循环系统的设置 (1)循环水泵 游泳池给水系统应设置循环水泵将游泳池中的池水抽吸出来,压送到过滤净化装置以及加热装置,净化过滤后再送回到游泳池。 1)应设计成自灌式。 2)水泵吸水管的水流速度宜采用1.01.2m/s,水泵出水管内的水流速度宜采用1.52.0m/s。 3)水泵泵组宜靠近平衡水池或均衡水池、游泳池及水上游乐池等的吸水口。,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3 游泳池供水系统 (2)循环管

14、道及附属装置 循环给水管道的材质应选用PVC塑料管或ABS塑料管。有特殊要求的加热器出水口与未被加热水混合处之间的管道,应选用铜管或不锈钢管,其工作压力宜为1.0MPa。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上给水口和回水口的设置,对水流组成很重要,其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数量应满足循环流量的要求。 2)位置应使池水水流均匀循环,不发生短流。 3)逆流式循环时,回水口应设在溢流回水槽内;混流式循环时,回水口分别设置在溢流回水槽和池底最低处;顺流式循环时,池底回水口的数量应按淹没流计算,但不得少于2个。,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3 游泳池供水系统 (3)平衡水池、均衡水池 平衡水池的作用是平衡池水水位。采

15、用顺流式、混流式循环给水方式的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应设置平衡水池,循环水泵没有条件设计成自灌式时也应设置平衡水池。 平衡水池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循环水系统的管道和过滤、加热设备的水容积,且不应小于循环水泵5min的出水量。 均衡水池的作用是平衡池水水量。 均衡水池的最高水表面应低于游泳池或游乐池溢流回水管管底300mm以上。,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4 循环水的净化 1.预净化 为防止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池水中夹带的固体杂质和毛发、树叶、纤维等杂物损坏水泵,破坏过滤器滤料层,从而影响过滤效果和水质,池水的回水首先进入毛发聚集器进行预净化。毛发聚集器装设在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上。过滤筒(网)必须经常清

16、洗或更换,否则会增加水流阻力,降低水泵扬程,减小水泵出水量,影响循环周期。,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4 循环水的净化 2.过滤 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的循环水具有处理水量恒定、浊度低的特点,为简化处理流程,减少净化设备机房占地面积,一般采用水泵加压一次提升的循环方式,过滤设备采用压力过滤器。 压力过滤器应根据池子的大小、使用目的、平面布置、人员负荷、管理条件和材料情况等因素统一考虑。 用于压力过滤器滤料的有石英砂、无烟煤、聚苯乙烯塑料珠、硅藻土等,国内使用石英砂比较普遍。均应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以防止原滤料层表面上的污物在停用期间产生板结,使滤料因厚度不均匀而发生裂缝。过滤器应采用水进行反冲洗,有条件时宜采用气、水组合反冲洗。,第二节 游泳池给水排水,2.4 循环水的净化 3.加药 由于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池水的污染主要来自人体的汗等分泌物,仅使用物理性质的过滤不足以去除微小污物,故池水中的循环水进入过滤器之前需要投加混凝剂,以便把水中微小污物吸附聚集在药剂的絮凝体上,形成较大块状体经过滤去除。 pH值对混凝效果和氯消毒有影响,故宜在消毒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