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大题重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9012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大题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遗传大题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遗传大题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遗传大题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遗传大题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大题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大题重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8预防一班遗传大题重点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疾病的作用1 遗传因素决定发病2 基本由遗传因素作用导致的疾病,但需环境中的一定诱因。3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疾病4 基本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2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和基因。3遗传性疾病的类型(一)单基因病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X连锁显性遗传病 4、X连锁隐性遗传病5、Y连锁遗传病 6、线粒体病(二) 多基因遗传病(三)染色体病 :染色体数目或者结构的改变所致的疾病。(四)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4突变的分类以及区别:1.碱基替换: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

2、所替换 l 转换: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所取代,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所取代。l 颠换:嘌呤取代嘧啶,或嘧啶取代嘌呤。引起不同的效应:同义突变碱基替换后所编码的氨基酸还是一种错义突变碱基替换后形成新密码子,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影响基因产物的功能。无义突变碱基替换后使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使多肽链合成提前结束。终止密码突变碱基替换后是原来某一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变成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延长,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出现才停止,形成异常的多肽链。2.移码突变:碱基的插入与缺失l 插入: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了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从而使插入点下游的DNA编码全部改变,结果使转译

3、水平上引起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和种类也发生改变。l 缺失:在DNA编码顺序中丢失了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从而使丢失点下游的DNA编码全部改变,结果使转译水平上引起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和种类也发生改变。3.动态突变:基因组中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拷贝数增加,拷贝数随着世代传递而不断扩增。5 AD系谱的特点1、患者的双亲之一常常患者,但大多数为杂合子,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2患病。2、患者的子女中约有1/2发病,每生育一次都有1/2生育患儿的风险;3、男女发病机会均等;4、系谱中可见连续传递;5、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发病,如果出现双亲无病而子女有病,可能是新的基因突 变引起。6.不规则显性:带有致病基因的杂

4、合子(Aa)受某种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时表现为疾病,而有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病症。7.延迟显性: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Aa)个体在出生时未表现出疾病状态,待到生后的一定年龄阶段才发病。本病年龄对发病是一个重要的修饰因素。8.AR系谱的特点1、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2、系谱中一般见不到连续遗传现象,往往出现散发病例,有时只有一个先证者;3、患者的双亲往往都无病,但均为肯定携带者,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4将会患病,3/4正常,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是可能携带者;4、近亲婚配可使发病风险明显增高。9.AR病中的两个问题1、患者同胞中发病比例偏高 不完全确认造成患者同胞发病比例增高的问题 在调查AR

5、病时,通常不是直接调查婚姻双方的基因型,而是在已出生患儿后才确认双亲的杂合子基因型。因此那些只出生正常后代的杂合子之间的婚姻常被漏检,这种情况称做不完全确认。 临床上对患者同胞发病风险的统计常比预期的1/4高。2 、近亲婚配子女中患病风险增高l 近亲婚配明显提高AR病的发病风险l AR病愈少见,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愈低,近亲婚配后代的相对发病风险愈高,一些罕见AR病患者往往是近亲结婚产生的。10.XD系谱的特点1.系谱中女患多于男患,女患病情较男患轻;2男性患者的母亲是患者,父亲一般正常;女性患者的父母之一必有一个患同病;3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将患病,儿子都正常;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

6、/2的风险发病;4系谱中可看到连续传递。11.XR系谱的特点1人群中男患多于女患,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患;2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不发病。3由于交叉遗传,患者的同胞兄弟、舅父、姨表兄弟和外甥各有1/2的发病风险。 4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是患者;12.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一、遗传异质性:一种性状可以由多个不同的基因控制。二、基因多效性:一个基因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的形成。三、遗传印记:同一基因的改变,由于亲代的性别不同,传给子代时可以引起不同的效应,产生不同的表型现象。四、限性遗传: 某种形状或疾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性质可以是显性或隐性,但由于基因表达的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中表现,

7、而在另一性别中则完全不能表现,但这些基因均可传给下一代。五、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性别影响而显出男女分布比例或基因表现程度差异的现象。六、拟表型:又称表型模拟,是指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使某一个体的表型与某一特定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表型相同或相似。七、早现:一些遗传病(通常为显性遗传病)在连续几代的遗传中,发病年龄提前而且病情严重程度增加。13.线粒体DNA的遗传特点(一)mtDNA的复制具半自主性(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密码不同于通用密码(三)mtDNA为母系遗传:人类受精卵中的线粒体绝大部分来自于卵细胞。(四) 遗传瓶颈: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线粒体数目从100000个锐减到

8、不足100的过程通过遗传瓶颈的mtDNA复制、扩增,构成子代的mtDNA。(五)mtDNA的异质性与阈值效应异质性:一个细胞或组织所有的线粒体具有相同的线粒体基因组。阈值效应:异质性细胞中,突变型与野生型mtDNA的比例决定了细胞是否出现能量短缺,即是否出现表现型。(六)mtDNA突变率极高14.多基因遗传的加性效应与发病风险1、患者人数与发病风险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一个家庭中患病人数愈多,则亲属再发风险愈高。 生育患儿越多,说明这对夫妇所携带的易感基因越多,虽未发病,但其易患性更接近阈值,由于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复发风险将相应增高。2、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病风险 患者病情愈重,其同胞发病风险就愈高

9、。 病情严重的患者必定带有更多的易感基因,其父母也会带有较多的易感基因使易患性更接近阈值。所以再次生育的复发风险也将相应的增高。 当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亲属再发风险与性别有关。15.发病率的性别差异与发病风险当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亲属再发风险与性别有关。表明不同性别的发病阈值不同。 Carter效应 :发病率高的性别其阈值低,一旦患病,其子女的发病风险低,尤其是与其性别相反的后代;发病率低的性别其阈值高,一旦患病,其子女的发病风险高,尤其是与其性别相反的后代就更高。 因为发病率低的性别患者,只有带有相当多的致病基因,才能超过较高的阈值而发病。 如果已经发

10、病,表明他们一定携带有很多的致病基因,他们的后代中发病风险将会相应增高,尤其是与其性别相反的后代。 反之,发病率高的性别患者后代中发病风险将较低,尤其是与其性别相反的后代。 16.染色体畸变1.染色体数目异常l 整倍体类型: 三倍体 四倍体:三倍体形成原因: 双雄受精双雌受精四倍体形成原因: 核内复制核内有丝分裂l 非整倍体类型: 单体型三体型多体型复合非整倍体非整倍体形成机制:染色体不分离减数分裂不分离有丝分裂不分离染色体丢失2染色体结构畸变l 种类与形成机制缺失 部分单体型重复 部分三体型倒位易位环状染色体等臂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17.染色体结构畸变的传递v 有丝分裂v 减数分裂(1)相

11、互易位:相互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将形成四射体。(2)倒位18.染色体核型以及发病机制(一)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 核型1)三体型核型:47,XX(XY),+21发生机制:减数分裂时产生了染色体不分离。2) 嵌合型 核型:47,XX(XY)+21/46,XX(XY)发生机制:有丝分裂时产生了染色体不分离。3) 罗氏易位型 核型:46,XX(XY),-14,+t(14q21q)发生机制:罗氏易位携带者遗传(二)性染色体病1.Klinefelter syndrome核型:47,XXY;46XY/47,XXY; 48,XXXY发生机制:减数分裂时产生了性染色体不分离。2.超雄综合征47,XXY,父

12、亲减数分裂时产生了性染色体Y不分离。3.Turner syndrome核型:45,X; 45,X / 46XX;46,X,i(Xq);46,X,I(Xp)发生机制:减数分裂时产生了性染色体不分离4 、超雌综合征47,XXX, 减数分裂时产生了性染色体X不分离5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19.癌基因的激活点突变:单个碱基的改变使基因激活表达出现功能变异基因扩增:复制使拷贝数增加,癌蛋白过表达。成神经细胞瘤 HSR,DMs 。染色体重排(染色体易位):有些癌基因从其染色体的正常位置转移到另一染色体的某个位置,由于调控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从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激活状态,使原癌基因表达产物显著增加而导致肿瘤的发

13、生。1、原癌基因的转录激活:易位插入到一个强大的启动子、增强子、转录调控元件附近。2、融合基因的产生20.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说一、肿瘤的单克隆起源假说(单个体细胞)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 (基因突变) (前癌细胞) 在促癌因素作用下( 肿瘤细胞单克隆增殖细胞群)单克隆起源的证据: 白血病、淋巴瘤 相同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相同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相同的标记染色体, 实体瘤 相同的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突变。二、 二次突变学说 视网膜母细胞瘤20世纪、70年代,Alfred Knudson遗传性:40%,双侧性、多发性、早发性、家族性,早15 30个月。 非遗传性:60%,单侧性、单发性、发病迟、

14、散发性。 细胞恶性转化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突变第一次,生殖细胞或父母遗传体细胞第二次,均发生在体细胞三、 肿瘤的多步骤损伤学说21.血红蛋白病的分类1.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分子结构异常 2.地中海贫血珠蛋白链合成速率降低22.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机制:基因突变、置换突变:单个碱基替换,错义突变、移码突变:1或2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其后碱基依次位移重新编码。Hb Wagne 基因第138位丝aa密码子 TCC(丝氨酸)丢失1个C,第142位终止密码TAA变为可读密码 AAG(赖氨酸),翻译至147位终止。、整码突变:三联体密码子的缺失或插入,只是突变区减少或增加相应aa 。 Hb Gum病链第91位-第95位5个aa 缺失 Hb Grady 链第117-119位插入苯丙aa -苏aa-脯aa. 融合突变 融合基因(fusion gene):染色体联会错配、不等交换导致两种不同基因片段拼接而成。 2种不同的肽链连接成异常珠蛋白链。23.地中海贫血分子机制:1)地中海贫血的类型:合成速率降低,减缺的珠蛋白链地贫,:是由于链的合成减少或完全缺乏引起的Hb病。 16p13.33-p13.11 表现为16号染色体上1个到4个gene的缺失或机能障碍。地贫。: 重型地中海贫血 是珠蛋白突变基因纯合体。 链几乎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以至没有HbA或HbA量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