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后实证主义理论ok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245360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 后实证主义理论ok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七讲 后实证主义理论ok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七讲 后实证主义理论ok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七讲 后实证主义理论ok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七讲 后实证主义理论ok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 后实证主义理论o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 后实证主义理论ok(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后实证主义理论,国际关系学院 王志,实证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逻辑轮:科学理论的客观实证需要无背于演绎逻辑的规则,亦即与逻辑的推演一致。 经验性的实证论:任何的声明在经验被证明为真实或证明为错误,这是综合性证明为真或为伪,才具有科学性。 理论和观察之分别:观察是对对象的目击、认证,理论则是把观察所做得一个连接,并从中找其关联与意义。在进行观察时,避免把理论引入,造成观察的偏差。这就是说,在观察时,不宜有预设任何之立场,必须保护理论的中立,和主张的客观性。 修模式因果观:因果的关系,是一个现象前后所呈现的不同时序之关系。,后实证主义理论,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 考克斯(R

2、obert Cox)、林克莱特(Andrew Linklater) 后现代主义理论(post-modernist thoery) 阿什利(Richard Ashley)、德里安(James Der Derian)、沃尔克(Robert Walker) 女性主义理论(feminist theory) 安罗(Cynthia Enloe)、彼得森(Spike Peterson)、西尔维斯特(Christine Sylvester)、蒂克纳(Ann Tickner),后实证主义的核心关注,关注“元理论”问题:即关于理论的理论 社会科学理论是否可能?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真理是否存在等? 关注人类的安全

3、和解放,国际关系元理论,元理论是指一定本体论和认识论及相互关系上,以某种研究方法(逻辑)为基础,建立一种理论的根据。 国际关系元理论示意图,后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论:否定实证主义认知途径 方法论:反对科学方法独霸天下 本体论: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规范论:无法建立价值中立的理论,认识论特征,没有客观真理,主观认识是决定性的。否认价值中立的可能性,认为理论要从价值出发。强调伦理和道德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 没有独立于人思想之外的客观标准,衡量知识是否可信的标准是人为的。 理论是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国际关系理论是美国的学科,利益、权利、均势。 主观因素,观点起重要作用,知识分子的作用。民族是

4、想象的共同体。 冷战变化是观念变化,主要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方法论特征,反对科学方法为主导,提倡多种方法认识,强调诠释重要性 双重阅读法:第一次重复文本的假设和逻辑,第二次阅读发现其语言和逻辑矛盾 人有思想不同于自然事物,因此不能用自然科学方法 诠释方法或思辨方法,本体论特征,理性不是自然的人性,是社会结构决定理性,因此拒绝理性为出发点,理性都由社会构成的。 主客观社会与个人紧密联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社会与政治因素合为一体。政治与社会没有界线。,批判理论的理论来源,批判哲学 康德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社会理论 葛兰西霸权思想:考克斯 法兰克福学派:林克莱特,批判理论家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5、客观的外在现实 主体和客体的明确界分 价值无涉的社会科学 社会世界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构造,国际体系则是最强大的国家的一种特殊构造。凡是社会的事物,都是可变的,因而也就是历史的。 知识,无论从伦理上,从政治上还是意识形态上,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中立的。所有的知识都反映着观察者的利益。知识总是有偏见的。因为它源于分析者的社会视角,总会在有意与无意间显露出对于某些利益、价值、集团、政党、阶级、民族等倾向。,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考克斯:问题解决理论 vs. 批判理论 理论来源: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的传统理论-批判理论知识分类 问题解决理论:本质服务现有世界秩序(沃尔兹的两极优于多极理论) 反对技术统治兴

6、趣主导国际关系理论 理论来源: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三种认识兴趣 技术兴趣:自然科学 实践兴趣:历史诠释学 解放兴趣:批判理论,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林克莱特:国际社会中的三种理性化 理论来源: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沟通理论中认知的工具理性和沟通理性 技术-工具理性化:学习如何控制自然马克思主义理论 道德实践理性化:学习如何建构秩序和社会公意批判理论 战略理性化:冲突情势下把握和控制他人新现实主义理论 战略理性化最缺少人道关怀,批判理论:考克斯对世界秩序的历史主义分析,理论来源:葛兰西的霸权思想 历史集团(historic bloc):物质+意识形态(霸权基础) 霸权衰弱:历史集团“主客观分裂”

7、、社会分裂 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体现 生产关系社会力量及其意识社会权力关系 强制力量+意识形态阶级在国内霸权地位(国家形态) 霸权国家社会秩序国际化霸权的世界秩序,后现代主义,来源于法国哲学家,福柯、德里达等。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使学者意识到自己是概念的囚徒。最重要的概念囚徒是现代性这一概念本身,以及现代化能导致人类进步并为所有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思想。 他们质疑存在着关于社会现象的客观知识这一现代信仰。 国际关系理论中,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是理查德 阿什利。,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谋求打破旧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冲破现代主义所确立起来的条条框框 超越实证主义或经验上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反对关于理性

8、是决定因素的说法,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解构(deconstruction):针对二元对立的等级论述 双重阅读(double reading) 互为文本(intertextuality) 系谱学(genealogy) 主要指通过对话语的历史研究,揭示权力/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考察某个特定知识领域的话语及知识的演变,理解权力是如何运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存在任何普遍的、绝对的真理:相对主义的真理观 多元世界需要多元解释方法 反对国际关系的主流理论:结构现实主义 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一切知识都是权力的产物 德里安对“外交”的系谱学分析:论外交 简斯巴特尔森(Jens Bartelson)对“主

9、权”的系谱学分析:主权的系谱学,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论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而且是“现实建构过程的一部分”:自我实现和强化的预言 战争状态 普通人对决策无知 战争为了保卫祖国,女性主义,核心概念: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 社会性别的定义:在社会文化中形成对男女差异的理解,及其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些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被称为男性特质(masculinity)或女性特质(femininity)。 核心方法:社会性别分析 男人和女人是一种社会文化建构起来的权力关系,男子和男性特质居于统治、支配地位,妇女和女性特质被置于被统治、被支配地位。,女性主义,

10、核心质疑:二元对立的等级论述性别偏见 男性:理性 精神 神圣 文化 积极 独立 主动 主导 勇士 女性:感性 肉体 罪恶 自然 消极 依赖 被动 从属 弱者 男性:高位政治 公共领域 女性:低位政治 私人领域 核心目标:破除具有等级意味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划分,女性主义的自由主义派(liberal feminism),存在性别偏见: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忽视了女性经验挖掘女性在国际关系中长期被埋没的贡献 引入和发现女性变量 西方:王室联姻、贞德 中国:和亲、花木兰 安罗的研究:外交官夫人、妓女、菲佣、安全部门官员的妻子 在现有主流框架内关注女性利益和贡献,女性主义的激进主义派(radical f

11、eminism),性别偏见的根源:西方古典政治思想中的性别偏见国际关系中的性别偏见 核心概念的定义:权力、安全 关注的焦点:高位政治 核心主张:女性主义必须从女性的经验、观点与立场出发重新构建国际关系理论,西方贤哲的性别偏见,亚里士多德:女性之为女性是由于某种优良品质的缺乏。 毕达哥拉斯:世上善的法则创造了秩序、光明、和男人,而恶的法则创造了混乱、黑暗和女人。 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女人之所以地位低于男人,是因为女人的成长停止于儿童期。 社会学大师涂尔干(迪尔凯姆):男人就应当是家庭之首长。,西方贤哲的性别偏见,卢梭:一般女人对任何艺术都没有真正的热爱,也没有真正的理解,同时她们对艺术也没有一点天

12、才。 叔本华:女人的存在基本上仅仅是为了人类的繁殖。 尼采:女性的一切价值归结于生育。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蒂克纳对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的修正,摩根索植根于人性的客观规律带有明显的男权思想,人性应该包含男性和女性两个方面。 国家利益不仅仅是由权力界定的,而应该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且未必是零和的。 权力原则不是普遍适用的,现实主义权力论过分强调男性支配和控制,忽视女性的作用。,蒂克纳对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的修正,反对把道德律令与政治行为分开,所谓政治行为都有道德意义,不能为秩序贬低公平争议等基本道德需求。 同意某一国家道德并非普世道德,但须寻求共同道德准则,化解国际冲

13、突,建立国际共同体。 反对政治领域的独立地位,认为这种主张与男性有关。,女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 feminism),反对宏大叙述( grand narrative ) 与传统的二元对立论述 不同意将世界各国妇女看成是一个同质的整体,强调社会文化的建构作用与妇女之间的差异 注重不同主体间的协商、对话,看重倾听与移情合作( empathetic cooperation),强调关系 代表性人物:西尔维斯特,女性主义理论的4次争论,第一次:与基欧汉的争论 焦点:女性主义流派谁优谁劣问题 第二次:与亚当琼斯的争论 焦点:女性主义研究把社会性别局限于女性问题 第三次:与弗朗西斯福山的争

14、论 焦点:妇女是否天生爱好和平 第四次:针对乔舒亚戈尔斯坦战争与社会性别 以社会建构界定性别的科学影响,女性主义的不确定前景,实证与后实证的超越批判实在论,批判实在论最早由英国哲学家罗伊巴斯卡提出,并获得安德鲁科利尔(Andrew Collier)、托尼劳森(Tony Lawson)、安德鲁塞叶(Andrew Sayer)等哲学家的支持,其影响扩散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理论等。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支持批判实在论的学者包括海基帕托马克(Heikki Patomki)、科林怀特(Colin Wight)米尔加库尔基(Milja Kurki)、肯特大学乔纳森约瑟夫(Jonathan J

15、oseph)等人。,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实证和后实证主义,实证主义主张客观认识论基础上的物质本体论,承认社会世界的客观性,因而可采取休谟式因果关系分析。 后实证主义从主观认识论出发,认为人类观念构建了社会世界,是一种观念本体。社会世界不存在客观性规则,不可能采取因果性分析,只能是理解、诠释。 缺陷在于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将认识论置于本体论之前,形成了一种认识论缪误,批判实在论的哲学观,深层本体论。社会本体可区分为经验域,是凭感官可观察到的事实,是实证主义所感觉到的事实,经验域中的事实总带有理论负荷(theory-laden)。实际域是事件出现的层次,不一定能为感觉所觉察。真实域由趋势和机制所构成,

16、是事件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批判实在论本体论三个层次,.,多因果分析。社会科学研究中很难找到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封闭的实验条件,直接通过实验控制获得与某种恒常事件相关联的可能性是相当有限的。 主观认识论(认识论相对主义)。批判实在论认为,人类知识可分为可及(transitive)和不可及(intransitive)两个层面。,突现(emergence)理论:将批判实在论引入国际关系 层次分析法。,国际关系理论不是研究国际如何从国家(或国内)突现,而是国家(或者国内)和国际都是潜在的社会条件的突现。社会理论的目的在于解释这些社会条件和影响。突现理论和批判实在论的本体分层是一致的,更高层次的事件受到超过一种法则或机制的控制。更高层次根植于或者来自低层次的突现,但是又不能还原到低层次,因为不同的社会层级是相互重叠和彼此决定。 国家理论。,国家是潜在的社会结构,需要利用杰索普的策略性关系来理解国家,国家是一种总体制度。 施动者-结构问题。社会本体处于施动者-结构之中,施动者和结构紧密联系,难以区分,它们彼此互为突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