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第三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8577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第三章(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章,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进口替代战略 第二节 出口导向战略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走出去”战略 第四节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第一节 进口替代战略,一、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依据 (一)进口替代是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 (二)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平衡国际收支 的重要手段 (三)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扩大就业的有 效途径,二、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不同阶段 (一)严格地执行进口替代的战略阶段 (19491978年) (二)以进口替代为主的战略阶段 (19781992年) (三)灵活地执行进口替代的战略阶段 (1992年今),(一)严格地执行进口替代的战略阶段 (194919

2、78年) 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我国严格地实行了进口替代型的对外贸易战略,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491959年。 19601971年。 19721978年。,这一时期的进口替代具有如下特点: (1)进口替代的行业主要是重工业 。 (2)由于建国依始,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设施贫乏、技术 落后,进口替代行业所需机械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 大多需要进口,所以对于这部分物资的进口予以支持。 (3)实行非均衡的汇率制度,通过高估本币币值,以降低 进口成本,刺激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 (4)进口所需外汇急缺,出口贸易以创汇和引进必要的生 产物资为目标,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经济效益

3、。 (5)实行保护贸易制度,对进口工业制成品或消费品征收 高关税;通过限额制度,维持国内自给率;对处于价 格劣势的进口替代产品给予保护性补贴。 (6)国家以行政计划进行控制,取代市场机制。,(二)以进口替代为主的战略阶段 (19781992年) 该时期我国执行一种一般内向型的贸易战略,以进口替代为主,结合出口替代政策措施。,这一阶段发展外贸的最终目标还是倾向于内向型战略,保护本国市场和民族工业,具有明显的反进口倾向,具有以下特点: 1进口替代的实施从依赖计划控制手段,转 向依靠国际上通行的商业政策手段 2政府行政干预仍然普遍 3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一面保护国 内工业,一面鼓励出口,(三)

4、灵活地执行进口替代的战略阶段 (1992年今) 我国在这一阶段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出口导向 型的贸易战略,提出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 贸和科技兴贸等战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进口替代 战略已经丧失了生命力,依据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在新型工业化模式下,进口替代战略被赋予了更为 丰富的内涵。,三、以进口替代方针为指导的进口商 品战略 (一)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二)资源进口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三)鼓励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 (四)生活必需品及其他消费品的进口呈 上升态势,第二节 出口导向战略,一、出口商品战略 二、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以质取胜战略 四、大经贸战略 五、科技兴贸战略,定义 : 所

5、谓出口导向(export promotion)战略,就是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贸易上,通过出口增长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从层次上,出口导向战略又分为初级品出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1)有利于较为合理地配置资源。 (2)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4)更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一、出口商品战略,1依据比较优势扩大出口规模的阶段 “六五”计划时期(19811985年) 2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阶段 “七五”计划时期(19861990年) “八五”计划时期(19911995年) 3深化出口商品结构的阶段 “九五”计划时期(

6、19962000年) “十五”计划时期(20012005年),两个转变,以质取胜,二、市场多元化战略,(一)提出 过于集中于发达国家的市场结构潜伏着多 种风险,与我国的对外政策也不协调; 80年 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风云突变 。 政治上和经济上对我国都是十分不利 的,于是1990年,我国提出实施外经贸市场 多元化战略。,(二)实施 第一,努力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过于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局面,争取使我国对非洲、拉美、原苏东国家和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及周边邻国的贸易比重明显提高; 第二,在新开拓的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和渠道; 第三,在新开拓的市场实现贸易与海外投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对外承包工程

7、及劳务合作等业务的相互协调配合。,(三)发展 1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市场多元化战略向全球市场战略调整 3市场多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两条 腿”走路,三、以质取胜战略,(一)提出 1991年国务院提出“质量、品种、效益年”,外经贸部从我国外贸出口的长远发展出发,当年提出外经贸以质取胜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其指导思想是: (1)从国家形象和政治责任感的高度认识提高出口商品质量的重要意义,把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同强烈的竞争意识相结合,树立对质量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2)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质量和数量、效益和速度、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样品质量和批量质量,以及质量和档次

8、等方面的关系。 (3)把出口商品本身的质量同国际市场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二)实施 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3开展创名牌出口商品工作,(三)发展 在以质取胜战略框架下,今后的重点在于培育出口产品的品牌,并且树立出口企业或生产企业在海外的声誉。以质取胜战略应该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不仅涵盖外贸进出口,也应适用于吸收外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对外援助、境外投资等领域,这些工作都要在全面提高质量中求发展、求效益。,四、大经贸战略,(一)提出 1994年,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吴仪代表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大经贸战略,试图打造“中国外经贸航空母舰”,打破外贸领域的垄断,鼓励各类

9、所有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实现外经贸经营主体多元化;促进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投资等各项外经贸业务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二)实施 1外经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2各项外经贸业务发展的一体化 3各类外贸企业经营的综合化 4管理与服务的行业化 5宏观管理方式的市场化,(三)发展 随着新外贸法的颁布实施,所有法人或自然人均可依法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目标已经实现。当前,对外经济贸易已不再是个别部门和少数行业的事情,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经贸战略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如果不进行改造,就难以继续作为外贸发展战略继续存在。,改造“大经贸”战

10、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扩大战略范围 (2)扩大外经贸主体 (3)各种贸易形式相互结合并与资金融通相互渗透 (4)开放领域不断扩大 (5)扩大外经贸市场 (6)扩展外经贸功能 (7)优势互补的规模经营 (8)形成相互协调的整体战略,五、科技兴贸战略,(一)提出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更加突出的关键位置。,(二)实施 (1)确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外经贸部、科技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建立了四部委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有效地消除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对外贸易、科技、产

11、业相互脱节的体制障碍。 (3)制定了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将财政、金融、税收、市场准入等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政策与科技开发、技术改造等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了政策的集成效应。 (4)转变政府职能,为开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提供服务,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三)发展 面对日益深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科技兴贸战略也向“内涵式提高”发展,向“科技强贸”升级,进一步使科技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核心动力。,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走出去”战略,一、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战略 四、我国政府在实施

12、“走出去”战略中的作 用 五、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情况,一、实施对外开 放“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合理配置资源的要求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缓解经贸摩擦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途径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国内经济矛盾的要求 2对外贸易发展的要求 3合理利用两种市场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合理配置资源的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要素禀赋结构低,已经成

13、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安全,需要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多地投资海外,开发和利用国外资源。我国企业着眼于全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使得本国按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将能最快地缩小和发达国家的总体技术水平的差距。,(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缓解经贸摩擦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设立海外企业,变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为国外生产国外销售,有助于缓解因我国贸易顺差而引起的贸易摩擦,改善我国形象。,(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途径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直接表现在该国拥有自己的跨国公司的数量以及这些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上。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有力地催生和

14、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加速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壮大。同时,我国的商品和技术出口多了,企业“走出去”的多了,有助于在国际上树立我国的大国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推动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五)实施“走出去”战略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受信息技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经济无一例外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加深,全球经济竞争也在不断深化,不仅市场范围扩大到全球,社会化大生产也必然要冲破国界的限制,我国也不例外。,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依据,(一)生产折衷理论为“走出去”战略提供理论框架

15、 英国里丁大学的约翰邓宁(John H.Dunning)在1977年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邓宁将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具有的优势分为三类:(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区位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1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所有权优势 2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内部化优势 3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区位优势,(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理论为“走出去”战略提供理论启发 1小规模技术理论 2技术地方化理论 3技术创新产

16、业升级理论 4产业集群理论,1小规模技术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刘易斯.威尔士(Louis T.Wells)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这种技术优势是投资企业母国市场环境的反映,其比较优势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2)来自于“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的竞争优势。 (3)低价产品营销策略 。,2技术地方化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njaya Lall)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研究后,于1983年提出。 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为规模小、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等方面,但这种技术的形成不是对发达国家技术的被动模仿和复制,而是对技术的消化、改进和创新,从而使其技术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定优势。,3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产业分布上,生产活动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进行纵向一体化,然后是以进口替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