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用讲义)第二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_57590903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9713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学生用讲义)第二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_57590903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学生用讲义)第二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_57590903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学生用讲义)第二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_57590903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学生用讲义)第二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_57590903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学生用讲义)第二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_57590903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学生用讲义)第二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_5759090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学生用讲义)第二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_57590903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讲义)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一、“真正的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语)“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全部成果。哲学究其内容看是特定时期人们创造文明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总结。真正的哲学代表着特定时期人们精神发展的最高水平。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全1,p121)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选3,p467)这两句话深刻揭示了哲学在文明中的地位。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思考提问:人们的全部活动究竟都在做那几件事?最概括地说,人类始终是在做两件大事:认

2、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地活动中,人类始终在处理哪几个关系?三个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然而,要处理好上述这三个与人类生存状态直接相关的关系,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不能随心所欲、凭感情冲动,而需要缜密的哲学思考。人与自然人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取之于自然界,人依赖于自然界,同时自然界又以自己的灾害性力量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报负着人类的每一个掠夺自然的举动。地球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孤岛,人生活其上,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的条件下,人们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们怎样才能得到发展,又不至于因自己的行动使自己受到伤害?例如:能源与人类发展的问题。乐观主义者说,人们尽管大胆去使用、开发自然能

3、源,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为人们不断开发出新的自然能源和制造出人工能源,人们永远不必为能源枯竭而担心。因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是守恒的,不灭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悲观主义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增长必然会有一定的限度,用倍增的速度去求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定会使社会在物质资料和能源方面达到极限,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的作者霍华德和里夫金指出,熵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能量只能不可逆转地沿着一个方向转化,即从对人类来说是可利用的状态向不可利用的状态、从有效状态向无效状态转化。无效的能量已“从人们那里不可挽回的失去了尽管它并没有湮灭。”而物理学意义上的熵

4、,就是这种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 以上的两种观点究竟孰是孰非?关系到我们今后全球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大问题:是从经济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着眼,还是从有限资源与经济发展极限的关系着眼去拟定我们的经济计划。显然,这已远不是物理学家、能源家和经济学家所能解决的问题了。它要求人回答诸如: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如何?物理学的规律适应范围有多大?物理学规律、经济规律、宇宙运动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关系怎样?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等等哲学问题。因此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哲学思考。流行疾病问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引人瞩目。人与社会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

5、。任何人离开社会都无法生存。虽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但人为什么会时时感到来自社会的束缚?战争、剥削和压迫、黑社会犯罪、人际矛盾、道德失范等无时无刻不使人深受其害。20世纪初至今,已发生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异化”,设想着建成一个没有异化的合理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和压迫,人际关系和谐,每个人都是有道德的人。怎样建立?马克思主义却认为社会生活中的罪恶和战争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私有制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什么先验的人类本性。消灭战争和一切罪恶现象,关键在于改造社会,建立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

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同人道主义者的对立?究竟谁是谁非?二战,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导因是“正义”还是物质利益?战争究竟是文明的冲突还是利益方面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依靠人性的“善良本性”,还是依靠改造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克隆技术的社会制约?人们为什么反对把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克隆技术会给社会在道德、刑事侦探、财产继承等方面带来那些问题?于是我们看到如何正确确立改造社会的道路、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认识社会的本质、人的本质、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规律和总的趋势、个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一系列哲学问题。人与自我怎样认识自己?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自我发展的正确途径、可

7、能性、限度是什么?自我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怎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对这些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往往是一个人能否真正成为有价值的人、能否渡过有意义的一生的关键。 总之,人类想长期、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想建立美好的社会制度,让所有的人都自由、平等、民主、幸福的生活;想让每一个人都很好发展自己、享受生活、创造对社会、人民有重大贡献的辉煌人生,就必须有哲学思维。2、哲学的特点和功能“哲学”这个名称来源于古希腊文“爱”和“智慧”这两个词。在我国古书中,很早就有所谓“知人则哲”等文字,说明汉语的哲字历来就是智慧、知识或贤明的意思,所以就译为“哲学”。也就是说 ,哲学就是“爱智慧”、“智慧之友”或

8、“知识的结晶”。那么,怎样理解“智慧”呢?它与聪明、机智等概念有什么区别呢?钱学森论智慧和哲学。智慧聪明、机灵。智慧并不仅是有知识。智慧是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原则指导下,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哲学是关于智慧的科学。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最一般的观点或总的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坚持的最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如联系、发展、全面与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一般人的世界观并不就是哲学。一般人的世界观同称之为哲学的世界观的主要区别:一是,前者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后

9、者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哲学家自觉的建立起来的;二是,前者主要是通过人们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表现出来(如:小孩被椅子碰了,要打椅子“万物有灵”,这是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的发展中的世界观);后者则是通过哲学的概念体系,以理论的形式出现;三是,前者的观点比较零散,甚至往往自相矛盾,后者则总是比较系统、比较完整。世界观人人都有,谁都摆脱不了支配自己日常言行的世界观,但是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对于指导个人成长和工作、学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学习和研究哲学,自觉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有正确的和错误之分,同样,哲学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知识的总汇科学之科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10、哲学的对象是什么呢?这有一个演变的历史过程。开始时,由于哲学家对于哲学的研究对象并没有自觉的加以确定,因此,造成哲学在内容上的不确定性。但是不管怎样,在哲学学说中,必定要侧重于研究世界观问题,才能被叫做是哲学。最初的哲学,如古希腊哲学,许多是直接以“论自然”、“论宇宙”的形式出现的,探索了世界的始原,解释了各种自然现象,其中除了世界观的问题,还包括许多自然知识、社会知识问题。这样,古代的哲学,实际上是一切知识的总汇,哲学成为知识的同义词,哲学家往往是具有各种知识的学问家。在欧洲,到了中世纪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宗教神学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科学和唯物主义被摧残、被扼杀,哲学沦为宗教神学的

11、婢女,这就是经院哲学。它以理论的形式为宗教神学作无聊的论证,为圣经作烦琐的解释。欧洲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和发展起来了,促使了“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的产生。先是天文学、力学、数学,以后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相继从浑然一体的“知识总汇”中分化出来,这是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近代哲学产生了。近代哲学首先尖锐的提出和明确的回答的问题是: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比起古代哲学来说,近代哲学更多的表现为“论工具”、“论方法”,这是因为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研究人的认识本质和认识方法的问题具有迫切意义。在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时,当时

12、的哲学家以“科学之科学”自居,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为一切具体科学颁布原则,企图建立包罗万象的永恒的哲学体系。随着实践和科学的迅速发展,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依靠自然科学提供的材料已经能够揭示自然界的有机联系了,因而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旧的“科学之科学”的哲学终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的把世界观、方法论,即把统一整体的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功能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对常识图景、科学图景的反思和超越。人们在精神上把握世界有多种方式:常识、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神话等。常

13、识:生产、生活经验,是人们维持正常的生活的最起码水平的认识。科学:对特定领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起着指导具体实践的作用。艺术:用形象(包括视觉和听觉形象)表达情感,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表现了人们与自然亲密、和谐相处的愿望。宗教:人们用幻想的神和对神的崇敬来表达对现实生活、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神话:则通过幻想的形象表达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孙悟空是真的,还是假的?显然,说真的更深刻,因为孙悟空体现了人们对人格理想的追求)。人的精神把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三个层次:常识图景:人们对世界的表面的、感性的、经验的认识。比较肤浅,不深刻。科学图景:人们对世界上特定

14、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的、系统化的认识。比较深刻。显然,科学图景是对常识图景的超越。哲学图景:用理性思维去批判、反思常识和科学的结论,用世界观、方法论的概念体系去把握世界。与科学活动的认识对象是世界的特定领域不同,人类的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思:是哲学的基本特点。包括理性思考、终极追问、分析批判、超越创新。科学是追求和实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如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就是用概念去揭示事物的真实存在状态和本质、规律。哲学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它面对科学的结论,要反思以下问题:用什么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有可能成功?即如何获得真理?如何证明真理?科学的结论的适

15、用范围如何?科学能否保证始终能给人们带来价值?怎样把价值和真理长久的结合? 怎样避免认识上的失误?人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无什么局限性?所以,哲学是由于要解决科学和实践提出的主客体、主客观、理性和非理性、经验和理论、逻辑和直觉等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冲突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于是:科学图景是对常识图景的超越,哲学图景是对科学图景的超越。反过来,哲学图景有助于人们取得正确的科学图景,而哲学和科学图景的获得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常识图景。哲学的功能:世界观、方法论功能。有四个方面:解释功能:为人们说明或认识世界的各种事物提供基本的立场、方法、观点。规范功能:为人们实践活动提供价值规范,即该不该,要不要,怎么办等原则。批判功能:要求人们用批判的、反思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如私有制、腐败、自私、低品位、社会不公等,科学的成就和方法等。理想功能:指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去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创新功能是理想功能中的应有之意。 所以,哲学应是真理体系、方法论体系、价值观体系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