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86459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9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9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9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9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 2019 届四月月考届四月月考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707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 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 淮南子说:“(神农) 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药物的出现,基

2、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 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 “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 “聚毒药 以供医事”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 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 豆也。 ”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因此,

3、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 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 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这里除了当归,其 他都是药物。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 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 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 ,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 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

4、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 主对矣。 ”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 。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 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 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 2 -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 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 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

5、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 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 ,若“食疗 不愈,然后命药” ,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1.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 A. 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战国扁鹊 B. 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 C. 五谷为养,五

6、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黄帝内经 D. 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 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 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B. 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 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C. 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 泻的植物大黄。 D. 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

7、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 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疾病就认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 是药物。 B. 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 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 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 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 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 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答案】1. A 2. C 3. B -

8、 3 -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文的论点“药食同源”重点强调“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 ,而 A 中“期先食以疗之, 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把食物和药分开。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发现大黄” ,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文“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 ,可见选项列举的两个事例“前者是 药疗”后者是“食疗”错误。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 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

9、中的观点不一致, 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B 项曲解文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15 分)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各小题。 横田少佐 希尔尼(新加坡) 我站在海山街口,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基、忙着拍照的 横田先生来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 车,就不再回来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来拍摄的,是 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

10、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源街、 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来说,我是有 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曾经是“昭南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 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来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 朝遗老来这儿威耀一番。 ”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来因病回国。何况,近年来他不良于 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 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11、”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 - 4 -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 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 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 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 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

12、。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 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 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 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

13、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 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 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来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

14、逛百货公司 了,让我回去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来一趟吗?我们谈谈。 ”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 我望一望腕表。 - 5 -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 1942 年 2 月 15 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 “我”是“熟悉又陌生” ,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 ,这两种说法仅 是语序的颠倒,并没有

15、特别的深意。 B. 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横田先生来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 罪者的心理。 C. “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 ,从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横田先生 体力不济。 D.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 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来耐人寻味。 5.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 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点睛之笔,有人说是蛇足赘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答案】4. AB 5. 对历史无知:片面听信祖父的话

16、,误以为当年祖父的侵略行径是正义之举。良知 未泯:当得知历史真相后惭愧、悔恨、反省。对爱好执着:热爱摄影,用心、专注、敬业,有很强的职业 精神。 6. (示例一)我认为是点睛之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我”侄子们对日本歌星的崇拜,从侧面烘 托了“我”的心情和形象。使主题更加丰富:通过“我”侄子们要去看日本歌星的演唱会,反映了年轻国 人喜欢日本文化的现实。使小说构思更巧妙:故事情节不落俗套,出人意表,耐人寻味。(示例二)我认为 是蛇足赘余。故事情节已完整,无须再节外生枝:小说写到横田先生邀“我”去住处聊聊之处停止即可, 不必再往下写。人物形象已塑造饱满,不需要再增添其他无关人物:“我”侄子们和西城秀树的插入纯属 多余。小说主旨已经得以彰显,结尾反而多余,去掉为好。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A 项这两种说法应该别有深意;B 项“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不合文意,横田先生纯粹是为拍 摄而拍摄,并无什么深意;C 项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