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教材部分习题答案 案例题 1.由于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都比较多,因此在产品成本账的设 置上,除了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总账以及按产品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以外,还应按 车间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由于该企业能源方面的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应予以重点反映和 控制,因此,该企业应该为各种产品设置 “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直接燃料和 动力”“ 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即应该专设 “ 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用 以单独反映产品成本中的能源消耗情况 2.应该为辅助部门设置 “ 辅助生产成本”总账以及相关的明细账进行辅助 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核算由于锅炉车间的规模比较大,因此该车间的制造费 用应单独设账核算;而运输队的规模较小,为简化核算起见,该车间可以不设置 制造费用明细账,所发生的制造费用直接在该车间的 “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 核算 第3章 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 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教材部分习题答案 练习题 1.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 1)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 甲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1 0 0×3 0×8=2 40 0 0( 元) 乙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2 0 0×2 0×8=3 20 0 0( 元) ( 2)计算分配率。
分配率= 6 16 0 0 2 40 0 0+3 20 0 0=1 . 1 ( 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费用=2 40 0 0×1 . 1=2 64 0 0( 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费用=3 20 0 0×1 . 1=3 52 0 0( 元) 2.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 1)交互分配 水费分配率=4 80 0 0+1 20 0 0 1 20 0 0 =5 运费分配率=4 20 0 0+80 0 0 5 00 0 0 =1 供水车间负担运费=1×1 00 0 0=1 00 0 0( 元) 运输队负担水费=5×8 0 0=40 0 0( 元) ( 2)计算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供水车间对外分配费用=4 80 0 0+1 20 0 0+1 00 0 0-40 0 0=6 60 0 0( 元) 运输队对外分配费用=4 20 0 0+80 0 0+40 0 0-1 00 0 0=4 40 0 0( 元) ( 3)对外分配 水费分配率= 6 60 0 0 1 00 0 0+12 0 0=5 . 8 9 28 5 7 运费分配率= 4 40 0 0 3 50 0 0+50 0 0=1 . 1 基本车间负担水费=5 . 8 9 28 5 7×1 00 0 0=5 89 2 8 . 5 7( 元) 基本车间负担运输=1 . 1×3 50 0 0=3 85 0 0 ( 元) 合计 9 74 2 8. 5 7元 管理部门负担水费=5 . 8 9 28 5 7×12 0 0=70 7 1 . 4 3( 元) 管理部门负担运费=1 . 1×50 0 0=55 0 0 ( 元) 合计 1 25 7 1 . 4 3元 (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3 1 2。
表3 1 2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 交互分配法) 金额单位:元 数量单位:水— — —立方米 运输— — —公里 项目交互分配对外分配 辅助车间名称供水运输合计供水运输合计 待分配辅助 生产费用 “ 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4 80 0 04 20 0 0 “ 制造费用”科目 1 20 0 080 0 0 小计 6 00 0 05 00 0 01 1 00 0 06 60 0 04 40 0 0 劳务供应量 1 20 0 05 00 0 01 12 0 04 00 0 0 费用分配率 515 . 8 9 28 5 71 . 1 辅 助 生 产 车间耗用 供水车间 运输车间 耗用数量 1 00 0 0 分配金额 1 00 0 0 耗用数量 8 0 0 分配金额 40 0 0 基本生产车间耗用 耗用数量 1 00 0 03 50 0 0 分配金额 5 89 2 8 . 5 73 85 0 09 74 2 8 . 5 7 企业管理部门耗用 耗用数量 12 0 050 0 0 分配金额 70 7 1 . 4 355 0 01 25 7 1 . 4 3 分配金额合计 6 60 0 04 40 0 01 1 00 0 0 ( 5)编制会计分录。
1)交互分配 借:制造费用— — —供水车间1 00 0 0 — — —运输队40 0 0 贷: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40 0 0 — — —运输1 00 0 0 2)结转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借: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2 20 0 0 — — —运输1 20 0 0 贷:制造费用— — —供水车间2 20 0 0 — — —运输队1 20 0 0 3)对外分配 借:制造费用— — —基本生产车间9 74 2 8 . 5 7 管理费用 1 25 7 1 . 4 3 贷: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6 60 0 0 . 0 0 — — —运输4 40 0 0 . 0 0 3.采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 1)按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供电车间应分配水费=15 0 0×5=75 0 0( 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水费=70 0 0×5=3 50 0 0( 元) 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水费=5 0 0×5=25 0 0( 元) 合计4 50 0 0元 供水车间动力用电应分配电费=1 00 0 0×0 . 5=50 0 0( 元) 供水车间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10 0 0×0 . 5=5 0 0( 元) 基本生产车间动力用电应分配电费=4 40 0 0×0 . 5=2 20 0 0( 元)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30 0 0×0 . 5=15 0 0( 元) 企业管理部门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20 0 0×0 . 5=10 0 0( 元) 合计3 00 0 0元 ( 2)计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供水车间实际成本=4 60 0 0+(50 0 0+5 0 0)=5 15 0 0( 元)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2 55 0 0+75 0 0=3 30 0 0( 元) ( 3)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供水车间成本差异=5 15 0 0-4 50 0 0=65 0 0( 元) 供电车间成本差异=3 30 0 0-3 00 0 0=30 0 0( 元) (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 计划成本分配法) ,见表 3 1 3 表3 1 3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 计划成本分配法)金额单位:元 项目 供水车间供电车间 数量 ( 立方米) 费用数量( 度)费用 费用 合计 待分配数 量和费用 “ 辅助生产成本”科目金额 4 00 0 02 00 0 06 00 0 0 “ 制造费用”科目金额60 0 055 0 01 15 0 0 小计 90 0 04 60 0 06 00 0 02 55 0 07 15 0 0 计划单位成本 50 . 5 供水车间耗用动力电 1 00 0 050 0 050 0 0 供水车间耗用照明电 10 0 05 0 05 0 0 供电车间耗用水 15 0 075 0 075 0 0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耗用动力电 4 40 0 02 20 0 02 20 0 0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及水费 70 0 03 50 0 030 0 015 0 03 65 0 0 企业管理部门照明用电及水费 5 0 025 0 020 0 010 0 035 0 0 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 4 50 0 03 00 0 07 50 0 0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5 15 0 03 30 0 08 45 0 0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65 0 030 0 095 0 0 ( 5)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 计划成本法)编制会计分录。
1)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借: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50 0 0 基本生产成本— — —×产品 2 20 0 0 制造费用— — —基本生产车间 3 65 0 0 — — —供水车间5 0 0 — — —供电车间75 0 0 管理费用 35 0 0 贷: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4 50 0 0 — — —供电3 00 0 0 2)结转辅助车间制造费用 借: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65 0 0 — — —供电1 30 0 0 贷:制造费用— — —供水车间65 0 0 — — —供电车间1 30 0 0 3)结转成本差异 借:管理费用95 0 0 贷:辅助生产成本— — —供水65 0 0 — — —供电30 0 0 案例题 [ 案例1] 1.应按实际工时比例将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理由是:( 1)该企业原始记录和业务统计工作较为完善,应该能够提供实际工时 的资料;( 2)选择实际工时作为分配标准,能更好地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所负 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 2.应按机器工时比例将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制造费用在甲、乙产品之间 进行分配理由是:( 1)该企业的原始记录和业务统计工作较为完善,应该能够 提供机器工时的资料;( 2)该车间属于技术密集型生产单位,大型、先进的设备 较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燃料和动力方面费用的多少与机器设备的运转时间密切 相关,同理,制造费用中与机器设备相关的费用所占比重较大,而这部分费用与 机器设备的运转时间有密切的联系。
3.在成本核算中应该为管理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1)甲、乙两 种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计划 ( 定额)总成本;( 2)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总 工时 ( 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和计划 ( 或定额)总工时;( 3)甲、乙两种产 品的实际和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以及在单位产品成本中各成 本项目所占 的比 重; ( 4)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和计划的单耗 ( 即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 工时消耗等) [ 案例2] 1.计算分配生产工资费用 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甲产品定额工时=5 0 0×8=40 0 0( 小时) 乙产品定额工时=4 0 0×1 0=40 0 0( 小时) 分配率= 1 2 00 0 0 40 0 0+40 0 0=1 5 甲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40 0 0×1 5=6 00 0 0( 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40 0 0×1 5=6 00 0 0( 元) 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 分配率= 1 2 00 0 0 43 0 0+37 0 0=1 5 甲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43 0 0×1 5=6 45 0 0( 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37 0 0×1 5=5 55 0 0( 元) 2.确定差异并分析原因。
从以上计算分配结果可以看出: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比按定额工时比例分 配,甲产品多负担45 0 0元 (6 45 0 0-6 00 0 0) ,相应地乙产品少负担45 0 0元 ( 5 55 0 0-6 00 0 0) 这一结果的形成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1)所制定的工时 消耗定额不够准确,从而使本月两种产品按实际产量和工时定额计算求得的定额 工时与实际工时有较大差距 2)两种产品的工时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由于两种 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 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有较大差别,即甲产品劳动生产率较 低,而乙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从而使劳动生产率高的乙产品因所消耗的生产 工时相对较少,而少负担了费用 通过本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 产品的定额 管理比较健全,工 时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由于产品的定额资料比较容 易取得,而实 际工 时资料的取得需要比较多的统计工作量,因此,为了加 速核算,节约 核算 成本,可以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来分配生产工资费 ( 2) 为了将产品负 担的生产工资费用的多少与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密切联系起来,并便 于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