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幻灯片分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48065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幻灯片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幻灯片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幻灯片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幻灯片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幻灯片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幻灯片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免疫规划培训幻灯片分解(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规划培训,2016年5月15日 刘安东,免疫规划 儿童信息化管理 查验接种 冷链管理,一、免疫规划的相关概念,计划免疫 是指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学,免疫规划 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业已取得的成果,提高和维持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服务人群,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也有利于在我国预防接种工作领域与国际接轨。它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为更加合理地使用疫苗和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以达到

2、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二、计划免疫的分类,常规免疫 (常规接种) 常规免疫是指接种单位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包括卡介苗、乙肝、脊灰、精制无细胞百白破、含麻疹疫苗成分的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风疹减毒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乙脑、流脑(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白破疫苗等。,强化免疫 强化免疫是指在短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特定年龄组儿童,不论其既往免疫史如何,均进行一次免疫。如消灭脊灰所开展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消除麻疹所开展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三、免疫程序,

3、免疫程序的含义 免疫程序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实施扩大免疫后儿童常规免疫疫苗,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免疫后儿童常规免疫疫苗,免疫程序,基础免疫 在12月龄内完成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麻风疫苗和乙肝疫苗等五种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 乙肝疫苗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接种(5-8月龄); A群流脑疫苗1、2剂次间隔不少于3个月,在18月龄内完成; 乙脑减毒活疫苗在12月龄内完成; 甲肝疫苗在24月龄内完成。,加强免疫 1岁组

4、麻疹/麻风腮/麻腮疫苗、百白破疫苗的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最后剂次间隔至少在6个月以上,并在24月龄内完成; A+C流脑疫苗加强免疫分两剂次,分别于3周岁和6周岁接种,2剂次间隔至少在3年以上,第1剂次A群流脑疫苗接种后需要接种A+C流脑疫苗时间隔不少于3个月,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不少于12个月。,常用冷链设备使用与维护,冷链管理冰箱 冰箱应有专人管理,保持整洁,及时除霜,冰箱内应无变质过期疫苗、无杂物。 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每台冰箱应配有温度计,

5、温度计应放置在冰箱的中间位置,要求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1次温度记录。对冰箱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均要记录。冰箱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常用冷链设备使用与维护,冷藏包(箱)的使用方法为: 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放在冷藏包(箱)的底层。 卡介苗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记。 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放在上层,不要紧靠冰排,防止冻结。 脊灰疫苗装在塑料袋内,无包装盒的疫苗和稀释液用纱布包好,冷藏包的空隙用纱布或纸张填充,防止疫苗安瓿(瓶)振荡破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疫苗和稀释液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冷库和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间。 28:乙

6、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8以下: 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 脊灰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年,28保存有效期为5个月。 其他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疫苗和稀释液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如冻结后严禁使用! 原因:冻结破坏了疫苗的结构,使其失去应有的效果,增加副反应的发生率。 寒冷季节,疫苗不仅仅有冷链的问题,还有保温防冻的问题,考核指标,接种率指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其中,为了

7、消除麻疹、保持无脊灰状态,麻风、麻腮风、脊灰疫苗接种率应达100%以上 建卡率:要求出生后一月内建卡,建卡率100% 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对漏卡和漏种的儿童进行补种,补卡率达100%,全程补种率达95%以上,培训记录、摸底表、登记表、汇总表。,乙肝疫苗和麻风疫苗首针接种率达9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的规定合格接种的判断 有准确出生和接种日期记录; 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剂次间隔时间正确; 接种时间判定以证记录为准,无证有卡者以卡为准,无证无卡者视为未接种。 包括基本信息完整、接种记录完整。,查验接种,对象:每年入托(幼)、入(小)学的新生 内容:查验乙肝、百白破、脊灰、麻疹类疫苗、流脑疫苗(

8、入托是A群流脑疫苗,入学查验A+C群流脑疫苗)、乙脑、甲肝是否全程接种,并对未种、漏种者进行补种,查验接种,原则: 入托(3岁):百白破4剂次,脊灰3剂次,麻苗2剂次,乙肝3次,乙脑疫苗 2剂次,甲肝= 1剂次,A群流脑2剂次,A+C流脑疫苗=1剂次 入学(6岁):百白破4剂次,脊灰4剂次,麻疹2剂次,乙肝3次。乙脑疫苗 2剂次,甲肝= 1剂次, A群流脑2剂次,A+C流脑疫苗 1剂次。,检查内容,免疫状况登记表:纸质表,对查验人数、针次、补种开展情况等进行核对 相关报表 入学入托信息化系统 冷链管理资料,预防接种副反应,预防接种副反应: 绝大多数接种对象在预防接种后能获得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

9、应。但是,作为免疫预防制剂,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种或异体大分子物质,一些接种对象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一些除正常免疫反应以外的其他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在这些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疫苗接种副反应。有时,疫苗接种中也可能发生一些与疫苗反应无关的偶合病症,不属于疫苗接种副反应。 预防接处副反应按发生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一般反应 是指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障碍。这类反应是由于疫苗本身含有的菌体蛋白、内毒素及其他毒性物质,以及附加物等物理和化学作用所造成的局部红肿、浸润,引起发热及伴随发热而致的全身症状。有时可表现为局部和全身症状的加重,

10、或发生的例数超过正常比例,或仅发生在个别批号的疫苗和某些次数的疫苗接种中,因而也被称为加重反应。其实这种反应在性质上仍属一般反应范畴,只要经过适当处理,一般都无严重后果。,预防接种副反应,二、异常反应 指只在极少数被接种者中产生,与一般反应同时或先后发生与疫苗接种有一定联系、程度比较严重需要诊治的症候群。这类反应的发生率极低,同批疫苗,同时接种后只在极个别人发生。与疫苗的种类及被接种者个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密切联系。这类副反应有些临床症状往往严重,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后果。异常反应大体上可分为非特异性的严重反应以及其他一些至今原因不明的反应等。 1、非特异性反应 (1)局部化脓性感染 由于

11、疫苗分装或安瓿破裂而使疫苗污染致病菌,或者是由于注射器材、接种局部消毒不严而引起,典型的症状有接种局部的红、肿、热、痛,严重的引起脓肿。 处理方法:主要采用抗炎症治疗。 (2)全身化脓性感染 多数是由于不安全注射引起,有高热昏迷和败血症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不及时抢救,往往造成死亡。 处理方法:住院抢救治疗。 (3)无菌性脓肿 多数是由于接种含吸附剂疫苗引起,或因注射部位不正确,或因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疫苗使用前未充分摇匀所致。于注射后23周在局部出现硬结、肿胀、疼痛,持续数周至数月不愈。轻者局部有波动,或从针眼流出粉色或带有血丝稀薄脓液,重者溃破,经久不愈。 处理方法:轻者用湿毛巾热敷促进吸收。

12、若已形成脓肿,未破溃前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以防止经久难愈合。如脓肿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而有空腔,则需切开排脓,必要时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有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接种副反应,1、局部反应 部分人在皮下或肌内接种疫苗后1224小时,在接种部位出现红晕、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红晕平均直径5.1cm 为强反应。个别人除局部有红晕、浸润外,可能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管炎,也称为强反应。以上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内消退,很少持续34天。 接种某种活疫苗,可出现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局部化脓,偶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一般要在2个月左

13、右结痂,形成疤痕。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少数人局部可出现硬结。 2、全身反应 部分人在接种疫苗后824小时体温37.137.5度为弱反应;37,6 38.5为中反应;38.6度为强反应。发热一般持续12天。少数儿童接种麻疹或风疹疫苗57天左右可有发热、一过性皮疹。在发热的同时,部分人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和周身不适。个别人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以上反应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一般都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对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減少疼痛。但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较重的全

14、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如有高热头痛,可适当给予退热药。,预防接种副反应,1、精神性反应 常见有: (1)晕厥 是指被接种者在接种时,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缺血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俗称晕针。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气候闷热等情况下,易发生晕厥。晕厥还多发生于精神脆弱的儿童和妇女。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有心慌、恶心、面色苍白、手足发冷、发麻、全身出汗等,经过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发冷、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略有下降,并失去知觉。数十秒钟至数分钟即可恢复清醒,一般可完全恢复或有12天头晕、无力。 处理方法:

15、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轻者平卧,头部放低,解开衣扣,注意保暖,口服温开水;针刺人口、合谷、少商等穴位,一般短时即可恢复。严重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或给予安钠加(苯钾酸钠咖啡因)中枢神经兴奋剂。经过处置后,在35分钟内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医疗单位抢救。 (2)急性精神反应 是一种与精神因素或身体素质有关的急性休克性反应,在疫苗接种中偶可见到。常见的有癔症和急性休克性精神反应。这类反应并非是疫苗直接所引起,而是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在临床表现上既不同于过敏性休克,也不同于晕厥。这类病人的最大特点是主诉症状和客观体征不符,而且意识并不丧失。各种症状常在患者注意力转移或进入睡眠状态后明显减轻

16、,预后良好。有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癫痫、脑病和颅内损伤史者尤易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临床表现可分为:1、急性休克性反应,可在注射疫苗不久即发生,轻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和潮红,心慌,气急,胸闷,呕吐;较重者出现脉搏减弱,血压下降,神志迟钝,严重时可一时丧失知觉,瞳孔散大;个别人可发生上下肢或一侧强直性痉挛或弛缓性麻痹。2、癔症性发作,以至假死。常见的有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一类症状(如头痛、头晕、面色苍白、乏力、恶心、阵发性腹痛);亦可表现为运动障碍(如麻痹)、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如语不成句)、情感障碍(如哭笑无常)中的一种或数种,但无病理反应出现,病人意识不丧失,预后良好。以上情况即可发生于个别人,也有群发性癔征流行的报道。彼此互相影响,同时发作。 处理方法: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大多数采用针灸、暗示疗法即可恢复。发生在群体中应迅速分散隔离,避免相互影响,严重者可给予镇静剂。,预防接种副反应,3、变态反应(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是预防接种多见异常反应,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