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第三节药动学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00200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论第三节药动学完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总论第三节药动学完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总论第三节药动学完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总论第三节药动学完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总论第三节药动学完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论第三节药动学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论第三节药动学完(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内容: 药物的转运 药物体内过程 吸收(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动力学规律,体循环(血浆),游离型药,结合型药,吸收,排泄,生物转化,作用部位 结合 游离,组织 结合,药物体内过程示意图,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吸收、分布、排泄)和转化(代谢) 都要通过各种生物膜,称跨膜转运。,(一)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特点: 顺膜两侧浓度差转运 由高向低 不消耗能量 不需载体,无饱和性

2、 各药间无竞争性抑制 三种方式: 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大多数药物属此种方式 滤过水溶性扩散 易化扩散需要载体 有饱和性 有竞争性抑制,主要影响药物被动转运的因素: 分子量大小 200D 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越大,较易通过 药物的解离度 非离子型的药物自由通过 解离型不易通过 例如:弱酸性药物在pH值偏低的酸性环境中,解离少, 容易通过生物膜;阿司匹林在胃中吸收多。,离子障,酸性环境,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难解离,易跨膜,易解离,难跨膜,试推出碱性环境下,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转运情况,体液pH值对药物转运的影响,(二)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特点: 逆浓度差转运 消耗

3、能量 需载体 有饱和性 有竞争性抑制现象(例:丙磺舒与青霉素),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排泄 elimination,(一)吸收 1.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 影响吸收的因素 给药途径 胃肠道给药 口服(per os) 最常见 吸收主要部位小肠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某些经胃肠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 肝脏,首次通过肝脏时发生转化,减少 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药效减低的现象。 舌下给药(sublingual)及直肠给药(per rectum) 通过粘膜血管吸收,

4、避开首关消除,吸收迅速,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i.v) 静脉滴注(i.v in drop) 肌内注射(i.m) 皮下注射(s.c) 呼吸道给药 气体,挥发性药物,气雾剂等直接到肺,吸收较迅速 经皮给药 脂溶性 缓慢吸收 吸收速度比较: 静脉吸入舌下肌注皮下注射直肠口服皮肤, 其他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分子量,脂溶性,解离度 药物的剂型 水溶液 吸收环境 胃排空速度,肠蠕动快慢,pH值,内容物多少,(二)分布 与血浆蛋白结合 D + P DP,特点: 1.结合是可逆的 2.结合型暂时失去活性 3.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排泄。 4.竞争置换 结合型99% 游离型1% 结合型98% 游离型2%,

5、华法林:抗凝药 游离华法林增多,效果增强,甚至引起自发性出血,保泰松,华法林,+,+,联合应用几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可发生竞争性置换,以致造成药效改变甚至中毒。,体液pH值和药物理化性质:,细胞内液 pH 7.0,细胞外液 pH 7.4,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高 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高,弱酸性药物在外液,碱性环境,易解离,难跨膜,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碘 甲状腺 四环素 骨和牙 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药物可迅速分布到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达到平衡。 心、肝、肾、脑等组织血流量大; 皮肤、肌肉、脂肪组织血流量小。,特殊屏障: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生理学意义

6、药理学意义 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s 不能保护胎儿免遭外源性化合物的影响 妊娠第三周至前三个月药物致畸危险期,(三)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药物代谢 drug metabolism) 定义: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变化。 后果:代谢失活,代谢活化,毒性增加 步骤: 相反应(第一步) 氧化 还原 水解 极性增加 相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 极性进一步增加 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部位:肝脏 微粒体 主要酶系: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特点:特异性低 活性有限 个体差异大 可被药物诱导或抑制 临床意义: 肝药酶诱导剂 如苯巴比妥、

7、利福平 肝药酶抑制剂 如氯霉素、异烟肼,苯巴比妥加速双香豆素代谢,(四)排泄 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排泄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脏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 水分重吸收 主动分泌通道 尿液pH值 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 其它途径 乳汁排泄,酸性尿液,弱酸性药物,难解离,易跨膜, 重吸收多,排泄少,弱碱性药物,易解离,难跨膜, 重吸收少,排泄多,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一)药动学的基本概念,1.时量(效)曲线:药物的血浆浓度(或药效)随时间的 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以纵坐标为浓度,横坐标为药后时间,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时量关系),可绘制出一条曲线,称时量曲线。若纵坐标为效应,

8、则用药后产生的药效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时效关系)绘制出的曲线,称时效曲线。,平均血药浓度,最小中毒浓度,最小有效浓度,峰值浓度,达峰时间,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安全范围,生效,失效,2.药物消除动力学 药物消除方式: 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 指单位时间内消除恒量的药物 特点: 1.超过机体的消除能力 2.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属定量消除 3.无固定半衰期 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 指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按恒定比例消除,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特点: 1.大多数治疗量药物属于此类消除 2.恒比消除 3.1/2恒定,一次给药后经过个1/2体内药物基本 消除。,3.房室模型(compart

9、ment model),(二)药动学的一些重要参数,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指药物被吸收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用F表示 FAD100% A:进入体循环的药量,D:服药剂量,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 100%, 100%,F=,F=,2.表观分布容积 (Vd) 药物均匀分布于机体所应占有的理论容积,即指药物 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 比值: Vd= D(给药量)/ C(血药浓度) 意义 : 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脂溶性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组织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Vd越小,分布窄(仅血浆);反之,Vd越大,分布广(全身各组织)。 评估

10、药物分布程度:=5L,血浆;=1020L,全身体液;= 40L,全身体液及各组织;=100200L,体内蓄积,3.血浆清除率 CL 指每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所清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 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容积体液中的药物被清除。,计算公式:,L Kg -1 h-1,单位:,ml Kg -1 min-1,主要反映肝肾功能,4.半衰期( half life time , t1/2 ) 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1/2 = 0.693 / k 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 意义: (1)根据t1/2确定给药间隔,一般略等于或接近该药的t1/2 (2)反映药物消除快慢和间接反映肝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

11、3)恒比消除的药物,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t1/2 ,药物从体内 消除96%以上,认为药物基本清除 (4)恒比消除的药物,定时恒量反复多次给药经过5个t1/2 , 药物在体内可达到血药稳态浓度。,药物按半衰期给药的消除量和累积量关系表,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其 A.效应增强 B. 吸收加速 C. 毒性增加 D. 分布、排泄受阻 E. 以上均不是,2.肝药酶的特点是: A. 专一性高,活性高 B. 专一性高,活性低 C. 专一性低,个体差异大 D. 专一性低,个体差异小 E. 以上均不是,3.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 为了迅速达到稳态的血药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A. 增加半

12、倍 B. 增加一倍 C. 增加二倍 D. 增加三倍 E. 增加四倍,4.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A.解离度增大,脂溶性变小,容易通过生物膜。 B.解离度增大,脂溶性变小,不容易通过生物膜。 C.解离度变小,脂溶性增大,容易通过生物膜。 D.解离度变小,脂溶性增大,不容易通过生物膜。 E.以上都不是 5. 保泰松与双香豆素伍用,后者作用增强是由于: A.双香豆素排泄减慢 B.肝药酶活性被抑制 C.游离型双香豆素增多 D.肝药酶活性被激活 E.以上都不是,6.弱碱性药物在碱性尿中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小,排泄快 C.解离小,再吸收多,排泄慢 D.解离小,再吸收小,排泄快 E.呈解离型,再吸收障碍,7.名词解释: 首过消除 生物利用度 肝药酶诱导剂 血浆半衰期 表观分布容积,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