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900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幻灯片(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曾在青海湖周边大规模开垦草场及打捞湖鱼。几十年过去了,青海湖生态开始恶化,人类不得不向自然屈服,退耕还草、封湖育鱼。建住宅看“风水”很有市场,尽管“风水”里有一些东西神神道道,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至少比“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说法看上去舒服。,【想一想】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自主预习学案,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环境既_又依赖,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平衡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_,但已有了_,两者间的对抗性增强。 3.工

2、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_”的口号,试图成为_,两者间全面呈现不协调, _。,崇拜,不协调,科学的萌芽,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高效课堂互动,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示意图法记忆人地关系思想和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化,思考 1.原始社会的宗教为什么多以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自然崇拜为主?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_,从环境中获取_。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_要排放到环境中。 (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_。,环境空间,物质和能量,废弃物,响应,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

3、源短缺、生态破坏 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 表现 a.资源短缺:主要有_、土地资源、_和能源短缺等。 b.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_、土地荒漠化、_等。 (2)环境污染 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 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_、固体废弃物污染、_、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再生速度,水资源,矿产资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的自净能力,土壤污染,噪声污染,3.范围及危害 (1)_ 的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生存。 (2)_ 的环境问题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_和危害人体健康。 4.地域差异 (1)聚落 城市:主要表现为_。 乡村:主要

4、表现为_。 (2)国家 发达国家:过分_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_的双重压力和污染转移。,全球性,局域性,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消耗资源,发展与人口,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图文分析如下:,(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2)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5、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具体表现如下表: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2.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1)(4)题。,(1)A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 ;B表示人类的 消费和 消费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 (2)C表示 ,D表示 。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以及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等。 (4)我国西北

6、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解析: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把废弃物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答案:(1)物质和能量 生产 生活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 (3)人口压力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4)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_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_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

7、展是_,_持续发展是目的。 (3)基本原则:_原则、持续性原则、_原则。,发展,当代人,后代人,生态,条件,社会,公平性,共同性,1.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地区的环境条件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或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其大小可用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的物质、能量的限度方面加以衡量。 用公式表示:人类经济活动(载荷限量/环境承载力) 此值1,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大于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持,环境已严重超载。 此值1,表明环境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 此值1,表示未满负荷,允许进一步发展。,2.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

8、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了,环境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发展问题处理不好,环境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当然,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历史阶段,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怎样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学习时注意每个原则的本质内容。 (1)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有:“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9、剖析,包括同代的人人之间、当代人后代人(代际)之间、人生物群落之间、地区地区之间、部门部门之间、国家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指的是: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 其核心内容为: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3.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为获粮食高产多施化肥。 。 理由是 。 (2)渤海

10、实行“休渔”政策。 。 理由是 。 (3)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 。 理由是 。 (4)讲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 理由是 。,解析:分析这些做法是否合理时,除了要看它是否能给我们带来经济、生态效益外,还应考虑是否会对我们子孙后代产生影响,只有那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才属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1)不合理 多施化肥的负面作用有消耗非可再生资源多、污染环境、破坏土壤 (2)合理 伏季“休渔”有利于保护在生长繁殖高峰期的鱼类,保证今后的捕捞数量和质量 (3)合理 利用天敌灭害虫,既维护了生态的基本平衡,又不会像农药一样污染

11、环境 (4)不合理 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多,不适合我国国情,也会因森林减少带来其他危害,教材深化透析,一、教材P92活动 1.略。 2.(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 (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略。,二、教材P97P98活动 1.略。 2.有必要。人类在森林区内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

12、护,蛇数量的减少以至灭绝不可避免。这种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3.(1)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不正确。对可再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3)不正确。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 (4)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5)正确。符合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6)正确。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7)正确。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

13、的。,探究学习园地,“谈食色变”、“饮水思危”、“忍气吞声”这是2007年1月15日上午公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中使用的3个关键词,分别描述了中国公众面对的食品、饮水、空气污染问题。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人认为环境污染给本人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影响和制约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威胁到了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调查发现,在被访者中,看到污染企业破坏环境,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占15.8%;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制止和劝阻,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占23%;遇到环境问题时,有20.5%的人愿意“向政府部门(包括环保局)反映”。这一数字已经比前年上升了4.9%;虽然比去年下降了0.8%,但是选择“说了也没用,因此一般不反映自己的意见”的比例仍达11.7%。 尝试探究:(1)环境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公民,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