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918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大学新生的适应 第二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途径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一节 大学新生的适应,一、适应的概念 心理学范畴使用概念时通常有三种角度: 一是生物学意义上适应,即生理适应,如感官对声、味等刺激的适应; 二是心理上的适应,通常是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 三是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的适应,即社会适应。 适应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一、适应的概念,1、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2、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过

2、程 3、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适应的定义: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己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二、大学生新生适应概述,(一)适应的主要内容 1、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范围) 2、学习状况的变化(内容很多、动机不足、学习方法) 3、人际交往的变化(需求强烈,而实际行动少;范围扩大,问题增多;交往方式多元化),二、大学生新生适应概述,(二)适应不良原因分析 1、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引发的失落感 2、暂时失去目标的“心理间歇期”的出现 3、角色定位时产生的心理偏差 4、心理承受能力低,三、

3、大学生新生适应的调适,1、培养自立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学会及时调控自我 (1)学会换位思考 (2)及时感知并调整自己的情绪 (3)建立理性的认知方式 4、学会人际交往 (1)把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诚恳待人,言而有信;保持个性但不固执已见;学会宽容,求同存异。 (2)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3)努力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5、学会有规律的生活 6、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什么是健康 健康的标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传统观点认为:身体无病无残,体格健壮不弱无病即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曾把健康的概念定

4、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部太平洋地区在健康新地平线中提出了健康的三个主题: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晚年的生活质量。,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

5、)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1、心理健康的含义 古今中外的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健康的含义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对心理健康的含义给予了不同的表述。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1、心理健康的含义 虽然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都比较倾向地认为,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

6、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特性。 根据健康程度分为三种状态:常态、偏态和变态。,一般分为6个等级:0.心理健康: 1.心理烦恼:暂时的,自己可以识别、调节,别人理解并可提供帮助,完全可逆,心理咨询 2.心理问题:暂时的、局部的,自己可以识别,但难以摆脱,需旁人或心理医生调节,别人部分理解,可逆,心理咨询,药物辅助 3.心理障碍:持久的、较大范围的,自己可以识别,但无法摆脱,需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难以理解,有可能不可逆,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 以上行为能够主动求助,4.心理变态:显著的、持久的、稳定的,自己难以识别,也无法摆脱,当事

7、人难以就医,多数不可逆 5.心理疾病:持久的,自己无法识别,也拒绝治疗,普通人易识别,基本不可逆,药物治疗,康复期可结合心理治疗 后两方面自己难以识别,也不会主动求助,绝对健康 绝对不健康 白 黑 纯白 浅灰色 深灰色 纯黑 服务 完全健康 各种由生活人际关系 各种变态人格 精神病 对象 之 人 压力而产生心理冲突 及人格异常 患 者 与障碍之人 服务 无 需 心理咨询员 心理医师 精神病 人员 社会工作者 心理门诊大夫 医 生 治疗 模式 无 需 咨询心理学模式 临床心理学模式 医学模式,我们大部分人都处在中间地带!,2、心理健康的标准,(1)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不同论述: 1946年第三届国

8、际心理卫生大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 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自我认识方面 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有心理安全感,客观评比自己能力。,独立性方面 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能够解决日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心理生活充实,很少有孤独感;不轻易产生敌对情绪;正确看待差异等。,情绪方面 情绪基本稳定,心态比较积极,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情绪变化合理,能够根据情况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人际交往方面 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中心理上有满足感。乐于与人交往,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高兴地接纳他人和自己,朋友

9、关系广泛,也有几位知音。,环境适应方面 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自觉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接受现实、承受挫折,并采取合理措施应对困难。,一般来讲,一个健康大学生的标准: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有完整的健康人格。,3、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注意事项,(1)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完全是一回事。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状态,从健康状态到不健康的状态之间有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 (3)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4)心理

10、健康的标准无论是哪种表述,都是一种理想的尺度。 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5)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四、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途径,学业问题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另外,有的学生专业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过度、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机过强、学习成绩不理想、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及考试焦虑等

11、问题。,人际关系问题 (1)“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 (2)一些大学生既渴望交往又害怕交往 (3)贫困大学生,情绪问题 (1)抑郁。以个体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原因大多是客观性的,如考试失败、情场失意、交往困惑、亲人病故、奖学金未评上、入党没批准等等。 (2)焦虑: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3)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顾后;不敢与人交往,抑制了自己的才华和进取的时机。 (4)冷漠:一般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对学习成绩满不在乎,对集体活动不热心等等

12、。,恋爱和性的问题 (1)恋爱引发的心理困扰、矛盾、冲突与挫折也在大学生中自然存在着。 (2)人的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由于性机能的发展产生了性的欲望与冲动,但由于社会道德习俗、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常被限制和压抑。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娱乐、社交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当释放、升华或补偿。但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调节,存在性压抑,而出现焦虑不安感,甚至以某种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 主要表现在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等方面。,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新生和特困生群体 (2)毕业生群体求职和择业问题: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求稳怕变,贪图安逸,缺

13、乏自信,害怕竞争,不了解与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1一般心理问题 2心理障碍:包括人格障碍和神经症性障碍。 人格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均有较密切的关系。童年生活对于人格的形成有重要高兴作用,且人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个人的成长经历仍会使人格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说明人格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人格障碍(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导致环境适应不良、社会和职业功能

14、受影响、人际关系紧张,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神经症性障碍患者有基本正常的社会功能,外表看来挺正常,但内心却有比常人多得多的情绪困扰,主要症状为持续的焦虑、抑郁、紧张、担心、害怕、不安等。神经症性障碍包括恐怖症、抑郁症、疑病症以及强迫症等。与人格障碍患者不同,神经症患者有清楚的自知力,知道自己心理上出了问题,并且急于摆脱这种状况。人格障碍和神经症性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 3精神病: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等)的治疗已不属于心理医生解决的问题。它应由精神科医生给予治疗,其治疗手段是以药物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15、,(1)主观认知有偏差 (2)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健全 (3)男女性别差异导致女生成为弱势群体,(1)人际关系因素 (2)家庭压力因素 (3)网络传播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弱化,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四、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当地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

16、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变化的社会需要适应变化的个体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外来文化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冲击,一部分人认知失调和行为失范。改革开放使社会变迁速度明显加快,生活方式、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增加了人们对环境的不适应感、失败感和恐惧感。心理冲突和心理异常同社会变革的激烈程度呈正比。,2、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应具有以下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基本素质,心理素质是渗透在各个方面的,只有心理、情感、意志水平得到平衡发展才能达到上述要求,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培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既体现高等教育的价值,又与大学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密切相关,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3、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心身疾病 (3)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