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中国医药学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931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悟中国医药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领悟中国医药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领悟中国医药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领悟中国医药学1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领悟中国医药学1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悟中国医药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悟中国医药学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领悟祖国医药学,中医药学院经典著作教研室 洪 蕾,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祖国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东方整体思维的杰出成果,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密切结合的智慧结晶。她历经时代变迁、人间沧桑,始终顽强地以民族的思想、民族的哲学、民族的智慧、民族的科学、民族的技术、民族的精神,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逐渐走向世界。,中医药在各历史阶段,1、上古时期 火的发明和居住环境的改变、彭祖 2、先秦时期 扁鹊、周易和老庄学派及 黄帝内经山海经 3、汉唐时期 华佗、张仲景、神农本草、 新修本草、孙思邈 4、宋元时期 皇蒲谧、王惟一、圣济总录、 金元四大家 和剂局方、饮膳正要 5、明清时期本草纲

2、目、温病学派、 衷中参西录 6、近代国民党政府否定中医1929年2月“废止旧医案”。 解放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学科思维优势取胜的祖国医药学,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是独立发展的,形成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典型。直到十五世纪,中国文化始终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 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许多领域,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而中国医药学是惟一的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东方科学。其顽强的生命力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铸就。 一百多年以来,随着西方医学逐渐昌明于世界,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国的传统医学都相继衰落,惟独中国医药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在继续向前发展。,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是儒家文化,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祖,受易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医药学的生存土壤和基础。 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多种学科的渊薮。,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周易以论自然之道为主,而兼及社会与生命之道; 奠定中国医药学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以论生命之道为主,而兼及自然与社会之道。 成废之中顽强立于世界自然科学之林的中国医药学,盛载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以民族思维优势铸就着民族魂。,祖国医药学的文化历史背景,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的巫医时代,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生命现象解释的局限性。 成书于距今20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医药学

4、发展的基础。 藏腑、气血、精、津液、经络、穴位等与现代有200多年西方医学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以及许多至今仍不能完全解释的理论和现象,不得不感叹祖先的伟大。,中国医药学-黄帝内经成书的文化背景,道家、法家、儒家、佛教在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非一人一时所作的黄帝内经必不可免的创作思维,反映在162篇文章中,说明当时整个社会的人文背景都是在其影响下。,大道自然,将宇宙万物、人体生命活动、时刻、无一例外的运动状态称之为“变易”,然而,这种“变易”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的存在和必然,被称之为“不易”。 易经在变易与不易之间着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类自身

5、,以求得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从而懂得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这种学术思想,直接影响着祖国医学理论。,阴阳学说,易经以阴、阳来阐述宇宙间事物的变化规律,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建立了人体阴阳的稳态观,明确“阴阳平衡” 为调治目标; “唯变所适”的运动观念又设定阴阳平衡为“动态平衡”,强调的是在事物发展运动中不断求得新的和谐统一;,变易的最终目标动态平衡,易传系辞的“一阴一阳之为道”, 中国医药学不仅承袭、丰富、而且有质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就

6、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建立了人体阴阳的稳态观,明确“阴阳平衡” 为调治目标易经 “唯变所适”、“通权达变”和素问至真要大论“适事为度”的运动观念又设定阴阳平衡为“动态平衡”,强调的是在事物发展运动中不断求得新的和谐统一。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适者生存! “和为贵” “和气生财” “家和万事兴” “和谐共建”,动态平衡的条件相生相克,东方文化背景,宇宙太极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变化无穷大。,气太极四季八卦万物,取类比象,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国医药学的理论思维。 素问气交变大

7、论“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同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天人相应天地万物同纪.,易传文言乾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物物皆太极”的全息思想等合力致“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构建了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统一、人体机能的和谐统一、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观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脉要精微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统一三因治宜 1、因地气侯、地势、生活

8、习俗等 2、因时运年、季节、节气、昼夜 3、因人婴幼儿、青少年、壮年、老年、妇女 人自身统一脏腑功能协调自稳能力 人与人类社会统一力排干扰保持脏腑功能协调 中医的体质: 人类与自然界平衡的能力 人类与社会平衡的能力,整体观念,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相应观点。 1、天地之间存在人体赖于生存的物质条件 2、自然界的变化影响着人体生命活动 二、人体自身是个机能协调的统一体 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络途经有机整体,整体观念,处方用药“用药如用兵” 1、战略部署治则、治法;君、臣、佐、使 2、战术运用药味变化、药量变化、剂型变化、先新后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3、知己知彼,调兵谴将把握局势(病态、病势、机

9、体状态)把握药物功效。 4、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避实就虚,驱邪杀敌;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气化万物万物生长靠太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热能温熙作用, 保持脏器温度,维持“阳间”活动 动能升腾、激发、化气 、 推动、固摄、卫外作用, 维持机能转化;与阴液形成对抗,气是物质也是功能,气量的改变有气无力、气息奄奄; 气贯长虹、气势磅礴、气壮山河、 气焰嚣张; 气机的改变怒则气上(怒发冲冠、气冲冲)、喜则气缓(心情舒畅)、悲则气消(悲痛欲绝)、恐则气下(屁滚尿流)、炅则气泄(热

10、长)、寒则气收(冷缩)、惊则气乱(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劳则气耗(劳累耗气)、思则气结(冥思苦想),以人为本,1、尊重生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2、尊重机能 脏腑自身协调能力(自身机能协调、与自然协调、与社会协调) 机体自身祛邪能力 自身恢复健康能力 中医重视利用和辅助人体自身的功能, 而不是取而代之 “并不是医药治愈了疾病, 而是病人本身战胜了疾病.”希波哥拉底,治未病,易传文言坤“履霜坚冰至”,“思患而豫防之”过渡到中国医药学 “治未病”的思想形成,延伸为今天的防重于治的思想理论. “治未病”的思想首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虽距现代时间久远,但反映在治病、治国、治

11、事、治人方方面面不得不佩服其永不衰退的思维科学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代医家孙思邈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并指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字里行间蕴涵着对“无事之前”的养生防病及欲病早调的观点。 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伴着新的健康理念“治未病”更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将成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教育认同,健康是靠健康受益者本身学习获得的,医者只能是帮助其获得养生知识,而不能

12、取代之。在医疗技术水平科学、稳妥的前题下,普及性越广、重视程度越强、认同程度越高,全民健康水平无疑会得到极大提高。 灵枢师传中就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素问五脏别论中明确提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形神合一,易经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从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到黄帝内经“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发展到今天的新型医学模式,把人体从一个简单的生物

13、体,演变成一个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统一体。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和中华先民的英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尼斯贝特实验 关于认知方式的有趣测试,多数东方人,多数西方人,尼斯贝特的实验,类似东方整体观,类似西方还原论,不破坏整体,注重准确的数据,东方行事路径,西方行事路径,25000 222 5550000,从高位开始计算,从低位开始计算,东方注重宏观,西方注重微观,东西方文化对医学影响的比较,1、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 元气学说阳气功能气化理论; “唯变所适”动态分析辨证施治; “和为贵”运动平衡以平为期; “天人相应”天地万物同纪三因治宜; 运筹帷幄整体观念稳态调节 教育认同心

14、理调节以人为本 上工治未病防患未然把握事态 2、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所带来机械化对西医的影响 蒸气火车; 电灯; X光; 听诊器; 显微镜; CT;,中西医优势对比,1、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稳态调节,整体观念-顾全大局; 辨证施治-具体分析; 稳态调节-尊重生命;,2、西医内科的病因治疗、外科的病位治疗,病因治疗-原因明确; 病位治疗-部位准确;,中西医优势互补,1、恢复生理状态(西医生理、病理改变与中医机能调节结合) 2、手术修复(中医不回避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机械化革命带给西医的器械发展更先进) 3、药物运用(西药成份、作用机理明确,但来自化合副作用显露;中药应参考药理显现原生态副作用小的

15、优势。,国学大师钱穆晚年在最后的著作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提到自己 “彻悟”天人合一观“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并“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认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结,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说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英国生物化学家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说:“人类在向更高级的组织和联合形式进展的过程中,在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许多统一的任务之中,我想最重要的任务就莫过于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汇合了。” 李约瑟反对把中国传统科学视为失败的典型,认为它保存着“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 觉悟到应该按东方的见解行事 , “事实上,世界上其他各国都需要满怀虚心地向中国学习,不但向现代的中国学习,也要向历史上的中国学习,因为从中国人的智慧和经验中,我们可以获得医治现代病症的良药,以及推进今后全人类的哲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美国科学史学家萨顿是科学史大厦的奠基人和设计师,而且据称在他生命的最后多年,他可能是世界上最渊博的学者。他重视东方思想的巨大价值、不以文明优越者的姿态轻视东方文明,并且大力向西方世界介绍东方古国的智慧、力求达到东西方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