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健康(儿科陈月萍)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601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健康(儿科陈月萍)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健康(儿科陈月萍)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健康(儿科陈月萍)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健康(儿科陈月萍)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健康(儿科陈月萍)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健康(儿科陈月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健康(儿科陈月萍)(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健康,常熟第五人民医院 儿科 陈月萍,消化道地图,口腔:负责食物咀嚼,并用唾液消化掉部分淀粉酶 胃:容量有4升,能分泌具有强酸性的胃液,将食物加工成食糜,并消灭绝大多数细菌。 小肠全长约5-6米,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负责从胃处理过的食糜中吸收营养。 大肠长约4.5米,负责吸收食糜中剩余的水分和电解质,将多余的残渣和毒素制成粪便。,健康的肠道是食物营养消化吸收所必须 肠道菌群是膳食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桥梁,肠道微生物研究特点,肠道菌群,人体的肠道内生活着100兆个400种以上的细菌 2.1克粪便内有肠内菌1兆个,肠道菌群的基因序列分型,依据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分为7个菌门 厚壁

2、菌门(65%-79.4%) 拟杆菌门(16.9%-32%) 放线菌门(2.5%) 梭杆菌门(1.0%) 变形菌门(0.1%) 疣微球菌门(0.1%) 蓝菌门(0.1%),各细菌门类介绍,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李斯特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链球菌属、梭菌属、优杆菌属 拟杆菌门:拟杆菌属、黄杆菌纲 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微球菌属 变形菌门: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结肠耶尔森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 梭杆菌门:梭杆菌属 疣微球菌门:疣微菌属、突柄杆菌属 蓝细菌门(旧名:蓝藻或蓝绿澡),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构成,概念 共生菌 外籍均(过路菌):

3、 环境菌群、外籍菌群,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代谢与吸收 胃肠免疫屏障 维持内环境稳定 生物学屏障 生物拮抗作用 抑癌作用,肠道微生物特点,成人肠道内的微生物数量高达1014,接近人体体细胞数量的10倍 人体内超过99%的不同类型的基因并不属于人类,而是共生微生物的基因并不属于人类,而是共生微生物的基因。人体与人体共生菌构成超级生物体。,肠道微生物发挥作用,信息交流 消耗、储藏和重新分配分配能量 生理性调控重要的化学转换过程 通过自我复制来维持和修复自身 肠道微生物可以被认为时宿主的“微生物器官”,肠道微生物于宿主健康,肠道微生物分解胆酸调节脂肪和葡萄糖代谢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调节宿主健

4、康 肠道微生物调节机体免疫系统 肠道微生物调控肠道细胞基因表达及微血管生成,膳食因子与肠道微生物,长期食用不同的膳食会导致结构截然不同的肠道菌群出现 短期改变膳食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并不强烈,小儿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特点,1.新生儿出生前胃肠道是无菌的 2.肠道所定植的微生物全部来源于外界环境 3.众多因素影响肠道菌群定植和替演 4.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分娩时的环境、早产、卫生条件、产科技术、过敏、疾病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 5.肠道菌群稳定性非常脆弱 6.2岁才稳定接近于成人水平,出生时的正常细菌,0-2天:刚出生的新生儿时无菌的。首先在肠道定植的细菌时从母体的阴道、皮肤和尿道获

5、得 主要类型 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为主要类型 链球菌:非溶血性 肠道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各种细菌,生后2天到断奶,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喂养方式密切相关,影响婴幼儿肠道细菌的定植和演替的因素,新生儿肠道细菌定植是一很复杂的过程,依赖于外界环境和饮食、微生物相关宿主相关因素的合力作用,母乳是新生儿肠粘膜免疫系统的一部份,初乳中的SIgA 母乳中的蛋白质的特殊构成 乳铁蛋白 人乳低聚糖 初乳中含有15-23g/L,成熟乳含有8-12g/L,肠道菌群-肠道病原体-肠道炎症的相互关系,肠道病原体能够接触到肠上皮的表面,通过接触上皮的病原体识别受体(PRR),释放PAMP越过黏膜天然免疫网络,最终侵入到肠

6、道黏膜组织。 肠道病原体绕过或破坏肠道菌群屏障,穿过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导致腹泻的发生。 肠道炎症是肠道原籍菌改变的主要推手,主要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定植屏障,清楚部分原籍菌导致菌群紊乱。 病原菌“掌控”肠黏膜炎症反应,由炎症部位提供病原菌代谢所需的营养素,排斥定植的肠道菌群、破坏上皮的物理屏障等,因此,肠道反应的炎症是肠道菌群改变的“帮凶”。,正常肠道菌群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维持黏膜正常的通透性而维持肠道完整的防御屏障功能。 通过刺激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儿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系统。 通过均衡细胞因子释放而调节肠道炎症反应。 通过抑制肠道黏膜过度生成炎症因子并降低系统全身免疫应答反应。,肠道菌群在不断

7、的变化中,外界因素 饮食 抗生素使用 疾病 微生物相关因素 宿主相关因素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定植,演替和成熟对小儿的健康发育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发育关键期,肠道菌影响大脑发育。,儿童营养的基本原则 1. 全面性 2. 一个人的每日食物种类最好达20种以上 3. 七大类营养素配比得当 4.适量性 5.数量适宜 6.易消化性 7.屏障肠道菌群作用,联合国粮农/世界卫生组织于2011年的研究报告,提出益生菌对人体的好处。,恢复健康肠道菌群 激发粘膜免疫力 改善肠胃不适 改善泌尿道生殖菌群,实验室证实:微生态制剂对宿主肠道的有益作用,微生态制剂的分类,益生菌: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益生原:是指一种不被宿主消化酶消化的食物成分,它能选择性地刺激性一种或几种肠内有益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 合生原:是益生原和益生菌以合适的比例制成的复合制剂,其功效具有着双重作用。,对未来思考,膳食结构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结构域组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最易改变和调控得当因素,因此肠道微生物调控的健康膳食策略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重要手段。,我们的身体谁说了算,由细胞数目看,肠道菌数目是身体细胞的十倍,是基因数目百倍 由生理功能看,肠道菌介入身体能量代谢、免疫等几乎每个功能体系 肠道菌决定人一生健康,与细菌共享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