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教研资料分享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525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教研资料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教研资料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教研资料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教研资料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教研资料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教研资料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教研资料分享(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编 语文教学论第三章 阅读教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研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过程是信息输入过程,也是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阅读教学,诸如“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三百首”便是明证。第一节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学目标了解阅读教学的意义,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小学阅读教学的内容及其教学方法,掌握各种体裁课文教学的要点。具有初步的从事小学阅读教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阅读教学的方法,各种体裁课文的教学。教学方法 讲

2、授法、教例赏析、观摩学习、课内外实践操作练习教学时间 8课时教学内容 一、阅读教学的概念 1阅读: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广义上说,读书、阅报、读通知、看图纸,甚至看图像,都是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狭义上说,专指阅读书刊报章的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则特指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课外读物。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2阅读教学:是指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阅读教学的要点在于: (1)对象是学生; (2)离不开教师

3、的指导;(3)要安排大量的阅读实践;(4)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阅读教学与对话理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阅读包括两

4、方面的信息加工:外界输入的视觉信息(字词、文章)、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 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体现得尤其突出。现代对话理论已被许多国家的教育家认同,并吸收到政府制定的母语教育有关文件中。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三大理念:(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读为本;(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

5、的对话;(三)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感悟、积累、运用。讲解:(1)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把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境界。(2)以读为本让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思路,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感,练习自能读书的本领,习得读书方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6、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方法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深刻,最长久的。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朗读练习,增强朗读效果,培养语感。通过读书,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玩味、赏析和内化、方法的历练和提高、情感的体验和熏陶。既要重视朗读,又要重视默读。要变着花样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津津有味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

7、地读,让阅读过程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阅读教学不但要多读,而且要有效地多读。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侧重点,注意读的层次性、指向性。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性。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范读、赛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等。着眼朗读表达的情感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应侧重情感的体验,淡化朗读技巧。读的指导,要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如问学生:该用什么感情读?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朗读评价的实效性。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过程,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是

8、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用评价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陶行之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明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阅读的起点。教师要把发现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的自读自悟奠定基础。我们可以围绕课题或文章的重点段,引导学生质疑,如“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读了这段话,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筛选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

9、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释疑。 (4)挖掘文本空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作者的思想不仅可以通过字面来表白,也可以隐藏于文字背后的“空白处”。这些空白或者言外有意,让读者猜想,或者是言此意彼,让读者琢磨。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动态的把握课文整体,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空白,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支点,引导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丰富,又是对文本的拓展和超越,充分体现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5)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现语文本体。以语言文字为“根”,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感悟和运用中,解读人物的形象,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实践中来

10、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做到读写结合。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重“读”轻“写”是当前阅读教学的弊端。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当他们情感与作者共鸣时,让他们及时表达,学生这时会一吐为快,下笔有神,从而把语言文字训练和学生心灵的感悟有机结合起来,。(6)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11、(7)努力构建一个寓“思”于学、以“情”贯穿、用“心”交流的课堂。寓“思”于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情”贯穿导语激情:文章是情的载体,教师应是情的表达者、传递者、激发者。教师的过度语言应充盈着浓浓的情,或悲或喜,用自己的情带动学生的情。媒体激情:课文远离了学生生活的时代,用媒体真实地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地对话。朗读激情: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心”交流与文本充分对话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应该做到:根据学生的自主质疑,确定教学目标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习资源以情激情;挖掘文本空白以

12、想象促感悟。通过“初读感知人物外在形象;再读体验人物内心活动精读感悟人物精神品质;赏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资料链接:1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广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谓善教者也。(教师的引导作用)2叶圣陶: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反反复复的朗读)3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

13、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朗朗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在朗朗书声中体验言语的节奏感、音韵感。4整体的、多次的朗读,课文语言和精神营养就会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部分,就会成为学生语感结构和精神系统中有活力的细胞。5学生在没有接受老师任何点拨的情况下,直接接触感受文本、自由探索言语的实践活动。初读后,又结合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再读课文,能提升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学生感悟时,所关注的对象包括言语和言语所含的作者的情思,还有学生个体自身的情思,因而,同样读一篇课文,就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应。(适用于没有任何点拨的阅读状态,即初读后谈感受环节)6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上好语文课,

14、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文本,把握文本。因为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依凭,有一定的规定性。语文教学中,比“课文说了什么”更重要的,不仅是课文这样说,更是“课文为什么要这样说?”所以,“课文说了什么?课文怎么说?课文为什么这样说?”是解读文本的三个层次。(立足文本,钻研教材,挖掘教材)7王丽我的教育梦: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8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之一,语文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生命的高度,就是人的高度。语文教学,他面

15、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对话构建学生立人的基础。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它不到承载着工具的作用,还承载着生命的文明。俗话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只有将语文放置生命的高度,才有可能改变语文教学中应试的面孔,而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语文,是人的回归,是对生命的敏感,敏感而敏锐,敏感而敏睿;敏感而反省,敏感而建设。9叶圣陶: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10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语言,重在吸取和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也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功经验。人们常以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来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之所以有这样的说写能力,就是因为语言积累丰富。否则,说写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言积累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三、阅读教学的目标参看新课标中的有关内容。目标在以下三方面加以突出: (一)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突出了多读,重视语感和语言积累; (四)突出了阅读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