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董浜小学语文备课用笺教案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510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与问》董浜小学语文备课用笺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与问》董浜小学语文备课用笺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与问》董浜小学语文备课用笺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与问》董浜小学语文备课用笺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与问》董浜小学语文备课用笺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与问》董浜小学语文备课用笺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与问》董浜小学语文备课用笺教案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董浜小学语文备课用笺课题 23、学与问使用 2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读文品句,体会“学”与“问”的关系,认识到“问”的重要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主要板书计划23、学与问勤学好问+观察思考+=真知 教 学 过 程修正栏或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一、 导入1、在你们的脑海中,谁是有学问的?(评:把

2、话说完整。)(对,表达要完整。)2、你能把学问换个词语吗? (知识,学识,才华)古今中外,有知识,有才华的人啊,举不胜举。3、(板书:与)加了一个与字如何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观点。听了老师关于议论文这一文体的介绍。以及看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问题吗?(板书: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预:1、两者有什么关系? 评:对,这就是这篇课文重点要阐述的观点,学与问的关系?)( 2、这些有学问的人成才的秘诀是什么?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1、要解

3、决这些问题,答案就在书中。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要求:(1)标上小节序号;(2)读准字音;(3)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2、在读课文之前,先来读一读难读或重点理解的词语。出示:不懈探求、沈括、瞬息万变、翱翔、相辅相成、年长年幼、勤学好问(1)指名读(2)再请同学读(你特别要提醒同学注意的是?)字音:(长、好)字义:(瞬息万变)瞬:眨眼之间,息:吸气之间,真的是一万种变化吗?(3)全班齐读三、轮读课文,部分释疑1、生字新词已经会读,那课文能否读通读顺呢?(谁愿意来试一试)(1)划出本课开篇提出的观点和总结观点的语句。(2)交流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和总结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问学问,既

4、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3)出示:辅的解释。相互补充,相互配合。(4)根据这个解释,“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还可以怎么说?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所以说:“(引读第二句)”2、作者在谋篇布局上可谓“用苦良心”,开头就说(引读),结尾再总结?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四、理清文脉,分段概括段意1、学到这里,你能给课文分段了吗?2、是啊,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第一、第三段概括得不错,可第二段要真正概括的既简练又完整,可不容易,谁想来试试。五、初步学习证明观点的方法1、过渡:是啊,只有学与问相辅相成,才能成为学习的主

5、人。默读课文2-4小节,想一想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2、举例子 是啊,课文分别在2-3小节举了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和第4小节举了北宋沈括例子。这就是一种论证方法:举例子(板书)3、波兰哥白尼哥白尼的脑海里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从课文哪里看出来?这就是“不懈”的意思?谁能来说一说(不放弃,不松懈,是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1)“能者为师”能者什么意思?用问中的句子解释。(2)这就叫作“引用”,引用名人说的话,或俗语更能令人信服。其实关于“学与问”的名言有许多,请拿到书签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还能换成什么?4、沈括读4小节,出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6、开。”谁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当你说不出的时候,不用急。“人间”对“山寺”谁先说一说“山寺”的意思?芳菲在字典中是指花草的意思,哪在这里呢?特指什么?白居易正是带着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才写下了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读句),也才有了今天,同学们与北宋科学家沈括,一起去经历这个思考历程,也才有了文中的感悟5、小结:刚刚我们初步学习了议论文中证明自己观点的二种方法:举例子、引用。今天,同学们回去再收集一些有关“学与问”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六、回顾总结全文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想问的?3、总结:虽然今天我只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读课题),但是在生活,学习中,每位同学们都这样问问自己

7、,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也会成为像哥白尼、沈括一样成为有学问的人。七、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学与问”的名人名言或谚语?2、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一起把课题读一遍。2、这里的“学”和“问”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板书:勤学好问)3、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4、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

8、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打开语文书,一起走进第二十三课。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课文的结尾也强调了作者的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出示: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板书:真知)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全文,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全文。两句话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勤学好问。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9、。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文给我们讲了两个名人的小故事,分别讲了谁的故事?(哥白尼和沈括)2、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3、(课件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哥白尼。你们知道哥白尼取得了哪些成就吗?出示:尼古拉.哥白尼: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20多岁到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1506年回国后大部分时间在大教堂当教士,但始终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他的著名天文学说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为了取得天文观测数据,他建立了一座小型天文台。不论寒暑,每天坚持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

10、,创立了“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打开了自然科学的大门,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4、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哥白尼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出示: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1)请同学们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点红)(2)你从哪些地

11、方看出他的好问的?(点红:经常、缠)“经常”说明什么?(哥白尼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缠”怎么理解?谁能给我们来表演一下?(3)哥白尼缠着妈妈问了哪些问题?只问了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4)这个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5)哥白尼还会提出哪些问题呢?(6)从哥白尼的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7)我们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再次感受一下问的重要性。5、原来哥白尼从小就有一个好习惯勤学好问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哥白尼的事例也论证了课文开头的一段话: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很遥

12、远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1)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能根据这三个词语,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们这个世界怎么样吗?(3)面对这样一个

13、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了疑惑,该怎么办?(拜能者为师)(4)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2、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耻下问。(1)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耻辱。(2)齐读3、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五、学习第四自然段1、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

14、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沈括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出示: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晚年以平生见闻,撰写了梦溪笔谈。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方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在医学方面,撰写了多部医学著作。2、请大家自由读第四段,思考一下沈括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板书:观察思考)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

15、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1)大家有没有发现第4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2)那大家能快速找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吗?(点红)(3)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讲到沈括读了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后产生了疑问,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出示诗句)(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4)了解了这些内容后,老师想出个填空题考考大家。(出示)( )时期的沈括是个(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