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0725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匮(ku)乏销蚀(sh)虐待(n)匪夷所思(fi)B钥匙(yu) 败露(l)凸显(t) 前仆后继(p)C烙印(lo) 着(zhu)意欺侮(w) 令人咋舌(z)D档次(dn) 皈依(u)竹笋(xn) 不敢问津(jn)解析:A项,“匪”应读“fi”,B项,“钥”应读“yo”,D项,“笋”应读“sn”。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渊源潜规则政通人合艰苦奋斗B阖家敲门砖一视同仁捉襟见肘C消耗交会处眼花瞭乱相形见绌D协调中秋节礼上往来竞豪奢华解析:A项,合和;C项,

2、瞭缭;D项,上尚。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_。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_。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_,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A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熟视无睹B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熟视无睹C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习以为常D习以为

3、常熟视无睹习焉不察解析: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觉得很平常。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根据句意选B。答案: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B由于购房者大多是以炒房投机者为主,当房价抵不上按揭贷款的本息,这些投机分子就会选择“弃房断供”,把风险转移给开发商和银行。C从错判冤杀到沉冤昭雪,从最初重重阻碍到最终拨云见日,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冲

4、破各种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D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长595千米、总投资160亿元的银西高速铁路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建成后,银川至西安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4小时缩短至3小时。解析:A项,偷换主语,根据句意应是“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平凡的世界却被人们广泛传阅”。B项,结构混乱,“大多是以为主”句式杂糅,应改为“大多是”或“以为主”。C项,成分残缺,“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的转变”。答案:D5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_。每块田池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入下一层田里。_,一畦畦平展开,好似神灵于夜半在山

5、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在梯田里蓄满水B弹拨乐的均匀节奏蓄满水的梯田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在梯田里蓄满水D节奏均匀的弹拨乐蓄满水的梯田解析:第一处横线,根据上文“流水声犹如”可知其喻体应为名词且与“声”对应;第二处横线,根据下文“好似无数面镜子”知其本体应为名词,据此可选出答案D。答案:D二、阅读鉴赏(6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68题。(23分)车队与红灯徐勤(1)今年的全国“”,未开幕就透出了一些新的气息。据新华社3月1日消息:今年参加全国“”的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在大的平交路口交会处,交管部门将交替放行“”车辆和社会车辆。也就是说,以前一路绿灯的“”车辆

6、到路口时可能就要等上30秒,让社会车辆通过。(2)按照惯例,就是省一级的“”,也大多是警车开道,代表、委员的车队一路绿灯,社会车辆则必须让道。这样,“”的车队是畅通了,而市民的正常生活却受到了干扰。对此,许多代表、委员早已提出异议。近年来,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省的代表、委员提出,车队不要有特殊化。曾有代表、委员说,我们是来开会的,不是来“摆谱”扰民的。(3)让车队一路绿灯,是为了保证代表、委员能顺利到达会场,开好大会。“”当然要开好,但开好“”并不是非得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记得在北京申奥时,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就向北京代表团提出一个问题:北京是一座有逾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果奥运会在北京

7、举办,如何做到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举办这么一个世界顶尖级的特大型运动盛会,人家却说不希望影响北京市民的正常生活。相比之下,一些会议扰民的理由就不那么充足了。(4)要说,在平交路口让几十秒或几分钟不也就是几十秒或几分钟时间吗?况且,这也是多年的惯例了,习惯早已成自然。然而放在特权与平等的天平上称量一下,就可以发现,我们的一些惯例,一些习以为常的潜规则,往往带上了特权、特殊化的烙印。比如警车开道、社会车辆让路,能说与千百年来的鸣锣开道、“肃静回避”没有渊源关系吗?(5)在平交路口,谁遇到红灯谁避让,这是交通规则。都说在法律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则人人必须遵守,但却常有事实上的特权,事实上的一

8、部分人无须遵守。1608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突发奇想,提出亲自进行司法审判,过把审案瘾,却当即受到英国法官们的反对。当时的大法官柯克认为,国王非专业人员,不能很好地把握法律,因此不适合进行司法审判。他说:“国王在万人之上,但是在上帝与法律之下。”按照他们的理念,即使贵为国王也只能在法律之下,也不能干扰司法。(6)北京对“”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参政议政的,这样做只会使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更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6车队与红灯一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为

9、什么要引用新华社的报道?(7分)答:_答案:(1)这篇时评的开头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文章的中心话题今年参加“”的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2)引用新华社的报道能够增强消息的可信度,也自然就增强了时评的针对性和说服力。7文章第(3)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简要赏析。(8分)答:_答案:这段文字使用了例证法。作者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开好并不是非得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然后以北京申奥时,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例,说明保证市民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性,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与说服力。8这是一篇时评类文章,文章在取材上有什么特点?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请结合本文简

10、要探究。(8分)答:_答案:(1)以小见大。本文作者从“”这样的社会政治生活大事中敏锐地发现“”车辆不再一路绿灯的“小事”,展开评论,挖掘出“小事”中蕴含的重大意义(主旨):法律面前无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写作启发:在写作时,我们不一定非得写重大题材,因为这些题材把握起来难度很大。我们也可以像本文一样,从小事中挖掘出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大道理。因为“小”题材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容易把握,也更容易挖掘得深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说“俗”道“雅”谈文化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

11、应。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

12、“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适宜某一社会的“俗”,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我国是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且地域广阔。因此,“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雅”实际上有文化整合的意味,经过整合并得到提升的文化会得到“雅正”的评价。“雅”不仅存在于“文化整合”之中,而且体

13、现为整合后“文化范式”的确立。即以“雅”为“正”。相形之下,雅、俗之间就有了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俗”的意涵也就渐生“陋意”,渐趋“庸境”。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不一定自封“高雅”但大多自命“清高”,不一定都能“超凡脱俗”,但大多鄙夷“谄世媚俗”。拒绝媚俗可以是为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可以是为着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俗”还是“雅”作为一种价值评判,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习惯,它还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内的文化人格。所谓“文化”,意在“以文化人”,在于使人脱离蒙昧、超越本能、发展智慧、趋赴道德。也就是说,“文”是构成而“化”是功能,相对于“化”之功能取向而言,“文

14、”之构成往往更具有稳定性。“风俗”作为“人文”的重要构成,需要一定的坚守来维护稳定,也需要一定的迁变来谋求发展。“风俗”在需要稳定时,是作为正面价值呈现的,背弃者被斥为“伤风败俗”;而“风俗”在需要发展时,是作为负面价值披露的,变革者被誉为“移风易俗”。文化的“以文化人”,主导倾向是“化人以雅”,是使人的品貌、趣味、格调、境界都渐至“文雅”起来。在这里,“雅”成了“文”的内涵,“文”成了“雅”的表征。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文化人格的追求并不都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既然人们鄙夷“谄世媚俗”,藐视“跟风从俗”,就不排斥有人以“文雅”来装装门面,垫垫柱基。因此,我们在远离低俗、拒绝庸俗、摒弃媚俗之时,更要养文心、修文德、循雅道、育雅趣,通过文化自觉陶塑文化人格并提升文化境界!9下列关于“俗”和“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人类社会初期,“俗”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和适应,是特定人群中产生的一种不成文的、无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