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335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0.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药理学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药理学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药理学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药理学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刘瑞丽 E-mail:,学习目标,掌握:药物跨膜转运的特点;简单扩散的规律;药物的体内过程;首关消除;肝肠循环;一级/零级消除动力学及特点;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定义与意义。 熟悉:药物在不同酸碱环境中解离度的计算;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的特点;药酶与药酶的诱导与抑制。 了解:房室模型;时量曲线;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浓度。,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 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时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药物从进入机体至排出体外的过程称药物的体内过程,也称人体

2、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过程。,Bound,Free,Free,Bound,LOCUS OF ACTION “RECEPTORS”,TISSUE RESERVOIRS,SYSTEMIC CIRCULATION,Free Drug,Bound Drug,ABSORPTION,EXCRETION,BIOTRANSFORMATION,代谢物,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一节 药代动力学的生物学基础,一、药物跨膜转运 药物要达到作用部位,必须跨过具有类脂质的生物膜,所以亦称药物的跨膜转运(transport) 。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1.非载体转运,特点: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不

3、需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不能逆差转运。 分为滤过和简单扩散,多数药物按后者进行转运。,(二)药物转运方式,1.滤过(filtration, 水性扩散): 小分子药物可直接通过生物膜的膜孔(水性信道)而扩散。,毛细血管内皮孔道约40,除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溶质均能通过,特点:,转运速度与脂溶度(lipid solubility)成正比;,顺差转运,不耗能;,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 (pKa) 有关。,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药物有解离型(离子型)和非解离型(分子型)两种互变形式: 解离型药物,极性高,脂溶性小,较难扩散; 非解离型药物,极性低,

4、脂溶性大,易扩散。,简单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简单扩散的条件:脂溶性、解离度、浓度差。 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均有解离型与非解离型,后者脂溶性高。 现以弱酸性药物为例说明(H-H方程) HA H+ + A- Ka = - lgKa= -lg = - lgH+ lg pKa = pH lg pHpKa = lg,A-,HA,A-,HA,A-,HA,10 pH-pKa = 即 当pH = pKa 时: A- =HA 弱碱性药物则相似 10pKa -pH = 即,非解离型,解离型,解离型,非解离型,BH+ ,B,离子障(ion trapping):非离子型

5、(分子型)药物极性低,亲脂,可以自由透过生物膜,而离子型药物则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例:水杨酸(弱酸)pKa=3.4,在pH=1.4的胃液中及pH=7.4 的血浆中,解离型与非解离型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胃液中:10 1.43.4 = = 10 -2 =1/100 血浆中:10 7.43.4 = = 10 4 = 10000/1,HA, A- ,HA, A- ,胃中: 酸性药物,A少,HA多,药物易于从胃向血液转运。 血中:酸性药物,A多,HA少,药物不易于从血液向胃中转运,所以吸收多。,苯巴比妥(弱酸性)pKa=7.4 根据10pHpKa=A/HA,当尿液为碱性时, pH值大于pKa,A-

6、增多,即解离型多, 重吸收减少,药物排泄加快,中毒时碱化尿液。,简单扩散的规律: 1.弱酸药在酸性体液中,或弱碱药在碱性体液中的解离度小,药物易通过生物膜扩散转运; 2.当生物膜两侧pH值不等时,弱酸药易由较酸侧进入较碱侧,弱碱性药则易由较碱侧进入较酸侧。 弱酸药(巴比妥类、阿司匹林)可由胃中转运到较碱的血浆中去,而弱碱药(吗啡、利血平)则很少自胃中吸收。,简单扩散的规律: 3.细胞外液(pH=7.4)较细胞内液(pH=7.0)为碱,所以弱酸药在细胞外液中浓度高。 碱化体液后,可加速弱酸药由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扩散,有利于解除弱酸药中毒(巴比妥类)。 4.碱化尿液可使弱酸药在肾小管的被动重吸收减

7、少,有利于弱酸药经肾排泄。,(二)载体转运,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又称逆流转运 特点: 逆差转运: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 需载体:细胞膜为转运提供载体; 消耗能量; 具有饱和性、竞争性。,主动转运 逆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具有饱和性 具有竞争性,2.易化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具有饱和性 具有竞争性,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有什么不同? 通道蛋白是一种管状蛋白。打个比方,通道蛋白是过江隧道,载体蛋白是江上的渡船。通道蛋白的运输效率不会受运输物的数量限制,大家跑快点就是了;而载体蛋白会受限制一次只能运一个。而且,渡船送过河了还要再返回

8、岸才能再装船运送,耗时长。 所以,此二者相比,主要区别还在运输效率上。,转运方式,浓度(电位)差,需载体,耗能,简单扩散,滤 过,易化扩散,顺 ,主动转运,被动转运,顺 ,顺 + ,逆 +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Bound,Free,Free,Bound,LOCUS OF ACTION “RECEPTORS”,TISSUE RESERVOIRS,SYSTEMIC CIRCULATION,Free Drug,Bound Drug,ABSORPTION,EXCRETION

9、,BIOTRANSFORMATION,代谢物,Routes of administration,Oral(po) Intramuscular (im) Intraperitoneal (ip) Intravenous (iv) Inhalation Intracerbroventricular (icv) Topical,Oral,IM,Inhalation,IV,IP,ICV,二、药物的吸收,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特点: (一) 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 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停留时间长,吸收面积大; 毛细血管壁孔

10、道大,血流丰富; 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药物在胃肠吸收途径为:胃肠粘膜 毛细血管 门静脉 肝 体循环。 某些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过灭活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作用 部位,肠壁,门静脉,肝脏,代谢,代谢,粪,作用部位 检测部位,肠壁,门静脉,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二)吸入 肺泡表面积大(200m2)、血流量大。 气体、挥发性药物或药物溶液经雾化后均可吸收。 (三)局部用药 完整皮肤吸收能力很差,一般药物经皮吸收的较少,但脂溶性较高的药物如硝酸甘油、有机磷等可由皮肤吸收。 (四)舌下给药

11、 吸收面积小,但可避免或减少首过消除。,(五)注射给药 1. 静脉给药 (Intravenous): 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 2. 肌肉注射 (Intramuscular): 被动扩散滤过,吸收快而全;大多水溶性药可滤过; 3. 皮下注射 (subcutaneous) 4. 腹腔注射 ( intraperitoneal ) 5. 脑室内给药 (icv ),注射给药 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快而完全。 影响注射吸收的因素: 1.制剂的溶解度; 2.局部组织的血流量。,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s concentration in blood and

12、som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routes of drugs administration,三、药物的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称分布。 一般来说:组织血流量大者,药物分布的较快;组织对药物亲和力高者,药物分布的较多。,影响分布的因素: 脂溶性、血流量、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蛋结合率、pH值、各种屏障等。,(一)器官血流量: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其他组织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redistribution)。肝、肾、脑等血流量大;脂肪、结缔组织等则较小。如硫喷妥钠的分布。,(二)血浆蛋白的结合:酸性药物多

13、与清(白)蛋白结合,碱性药物还可与1-酸性糖蛋白结合。 血浆蛋白结合率:治疗量时,在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率。,结合型药物的特点: (1)不能通过细胞膜,不易从肾小球滤过; (2)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3)结合是疏松、可逆的; (4)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华法林(抗凝血药): 结合99% 游离1% 华法林保泰松: 结合98% 游离2%,出血,(三)组织细胞结合:某些药物与细胞成分具有特殊亲和力。从而使药物在这些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浆浓度:碘-甲状腺、氯喹-肝脏、四环素-骨齿。,(四)体液的pH值和药物的解离度;,(五)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 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紧密,外表

14、面几乎全部为星形胶质细胞所包围。许多分子量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穿透,脂溶性高或分子量小的药物可透过。,Blood-brain barrier limits drug access to brain,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由毛细血管壁和N胶质细胞构成,(五)体内屏障: 2. 胎盘屏障 通透性与一般毛细血管无差别,一般药物均可通过屏障进入胎儿体内。 3. 血眼屏障:一般眼房内药物浓度低于血浆浓度。眼疾最好局部用药,四、药物的代谢 药物在体内化学结构的变化称为药物代谢(metabolism)或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主要在肝进行,能

15、将脂溶性药物转化为极性高、水溶性大的代谢物而利于排出。药物代谢与排泄统称为消除(elimination)。,(一)药物代谢方式: 相反应:氧化、还原或水解。通常使药物失效,但少数反而活化。如环磷酰胺的抗癌作用。 相反应:结合。结合后的产物药理活性降低或消失,水溶性增加易经肾排出。,代 谢,I 相,II 相,药物,结合,药物,无活性,活性或,结合,结合,药物,亲脂,亲水,排泄,(二)药物代谢酶系: 药酶:主要是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又称单加氧酶,主要成分是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简称CYP。 特性:专一性低,易饱和,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诱导或抑制。,(三)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 1. 药酶诱导剂:是指能诱导提高药酶活性的药物,是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如苯巴比妥。 2. 药酶抑制剂:是指能降低、抑制药酶活性的药物,如氯霉素。,四、排泄(excretion),血浆中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