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4826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4/20,1,意识流小说,弗吉尼亚吴尔夫(1882194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2019/4/20,2,弗吉尼亚吴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出生伦敦文学世家。父亲是著名的学者、传记作家和编辑。原配萨克雷女儿,育有一女。三同父同母兄、弟和姐三异父一异母哥姐。母去世后伤害身心。敏感脆弱,精神失常。 未正式上过学。延请了家庭教师,哈代、罗斯金、梅瑞迪斯和亨利詹姆斯等人都和她父亲过从甚密,在文化精英的圈子里长大,自幼饱读诗书。父母去世后,她随家人迁居伦敦布卢姆斯伯里地区。,2019/4/20,3,“布卢姆斯伯里集团

2、”,弗吉尼亚和姐姐瓦尼莎通过在剑桥就读的两兄弟与学识卓异青年密切交往小说家爱摩福斯特、作家戴维加涅特、历史学家林顿斯特雷奇、经济学家凯恩斯及画家兼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和克莱夫贝尔(1907年和瓦尼莎结婚)等等后来人称“布卢姆斯伯里集团”。剑桥哲学教授乔爱摩尔和数学家罗素等也有往来。这个小圈子是影响深远的英国早期先锋派,其特征是独树一帜,情趣隽雅,审美感与鉴赏力极为敏锐,文艺创作标准甚高,学术气氛浓厚,并且蔑视宗教传统和社会习俗 。,2019/4/20,4,1904年起,评论文章见诸报刊。第一笔稿费为1镑10先令6便士。买了一只波斯猫。 1912年和作家兼经济学家伦纳德吴尔夫结婚。1917年创办霍

3、加思出版社,聚拢伊丽莎白鲍温、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斯班德及伊修伍德等。TS艾略特说她“并非一伙初出茅庐的试笔者的中坚,而是伦敦文学生活的核心。” 代表作: 达罗卫夫人 (1925)到灯塔去)(1927) 奥兰多(1928) 自己的房间(1929),海浪(1931)评论家认为,最具意识流特色的是达,迄今读者最欣赏的是到,在独特艺术上臻于化境的是海 1941年投水自尽。,2019/4/20,5,女性主义思想,在名著自己的房间(1929)中,她主张,每个有志于文艺的妇女都应有自己的书斋,不受干扰地进行创作。在这本小册子的开端,她先描写有一次参观“牛桥”(Oxbridge):此词是拼凑牛津(Oxford

4、)与剑桥(Camridge)而成 的“新词”,含有对老牌大学的讽嘲。的感受。据说,由于她是女人,就被禁止在堂堂学府里男研究员们用的一块草坪上走动。此外,在不列颠博物院等图书馆内,男子撰述的关于女性的书汗牛充栋,而妇女所写的关于男性的书却绝无仅有,岂非不公平之至?,2019/4/20,6,艺术主张,批判传统写实“讲故事”“重物质”只触及表象。赞扬“不顾一切地揭示内心最深处火焰的闪光”的劳伦斯和乔伊斯。主张表现头脑印象: 仔细观察一下一个普通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吧。头脑 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然而逝的或者是用锋 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然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5、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车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 思想源自洛克、休谟的经验主义。普的追并翻译陀氏,盛赞重视表现人的内心,“所写的一切彻底地纯粹地关乎灵魂”。,2019/4/20,7,意识流手法,反对用自然主义的老框框描绘生活表象,而重视人的内心活动,情绪的千变万化,一瞬间的感觉以及触发的联想;必须尽力开掘潜意识和深层心理,信赖本能、直觉、幻想与万花筒似的印象,怀疑以至否定理性。为了表现这一切,意识流小说大都运用内心独白,抒情旁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或融合,枝蔓式立体交叉,以及多维结构等技巧。,2019/4/20,8,如在达洛卫夫人开端部分,作者描写女主人公

6、为给晚宴生色而去采购鲜花,一路上“克拉丽莎的心灵摄取了层出不穷的印象琐细的、奇幻的、稍纵即逝的,或锐利如钢,铭刻在内心”。第一个印象是六月清晨的空气沁人心脾,她随即联想到少女时期,在故居布尔顿庄园度过同样清新的夏日之晨,从而勾起对往日的情人彼得沃尔什的忆念,并把他同现在的丈夫理查德比较一番,尔后又想起大战中牺牲的青年士兵,从而触发对生与死的沉思,然后又设想晚宴将是何等情景,自己同赴宴的贵妇淑女们相比,兴许会逊色吧;于是又联想到女儿伊丽莎白(她将在宴会上露面),紧接着就想起专横的家庭教师基尔曼,不禁怒火中烧,等等。不断变幻而又互相关联的印象及情思在克拉丽莎内心飘浮着,波动着,伴随她沿着伦敦的大街

7、去买鲜花。,2019/4/20,9,片断可谓典型的意识流,占主导地位的是印象。不仅是伍尔夫个人创作的特征,且与时代思潮息息相通,因为当时印象主义(主要是后期)盛行。首先起源于绘画,以莫奈、塞尚等为代表;随即在音乐界展开,以德彪西、拉维尔等为中坚;文学领域内,普鲁斯特、王尔德、伍尔夫与乔伊斯等相继倡导,蔚为一代风尚。在这一意义上,或许可以说,意识流作为创新的手法,是在印象主义(以及象征主义)等流派启迪下产生的。更广义地来讲,上述那些新文艺的开拓者大都属于早期先锋派。名目繁多,实质相仿。,2019/4/20,10,意识流常用的四种手法:,一。从小见大即以特殊(或局部)表示(或暗示)普遍,以个体反映

8、群体,微观内蕴含宏观。譬如达洛卫夫人仅仅描述了女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物一天内的行动与心理,实际上包含了大半生的经历、思想感情和人际关系,多层次地展示性格。到灯塔去只描绘了拉姆齐一家以及有关的人物,在相隔十年的两个半天内的活动(行为和意识),却在时空的延展上宏大得多,并且内涵深邃。,2019/4/20,11,二。顿悟。乔伊斯下过中肯的定义:一种突如其来的心领神会唯有一个片断,却包含生活的全部意义。”或如法国传记家和文学批评家莫洛亚赞美普鲁斯特善于使“一刹那显示永恒”。在达里,克拉丽莎听到赛普蒂默斯自尽的信息时,思绪万千,憬悟生与死,孤独与合群、脱俗与媚俗、出世与入世等人生奥义。同时,细节和心理刻划揭

9、示了主题,总结全书,并曲传作者的深层意识。,2019/4/20,12,三。象征性意象具体事物象征或暗示抽象观念,或作艺术表现手段。达伦敦大本钟1渲染地方色彩气氛,2象征眼前现实从沉思幻想唤醒,意识现实间媒介;3叙述作转折点,意识转到别人内心。/久别重逢,克矜持手握剪,彼掏小折刀心神不定拨弄。刀剪象征割裂分离,暗示有情人不能成眷属。/一再回忆故居布尔顿,挚友萨利爽朗大胆放浪不羁;影射少女时期纯洁热情青春活力。,2019/4/20,13,此外,到灯塔去内物象的主体“灯塔本身,隐喻坚实的物质即客观现实,而塔尖闪光则有精神之光含义象征主观真实,尤其暗示拉姆齐夫人灵魂之光。异曲同工手法也用于海浪:六青年

10、餐馆聚会,为朋友佩西远航印度而饯行时,桌上瓶内供着一朵石竹花,在六人眼里呈现各别的色泽和形态,因为视角不同。这一意象讽喻单一而又多元的现实生活,以及因人而异的主观心境。,2019/4/20,14,四。对照。修辞手段并非创新,不过运用得更微妙。达内,生与死、灵与肉、爱与憎,势利俗物与孤傲畸零人,“平稳”与“疯狂”、“名流”和“浪子”、社会习俗和自我意识,庸碌理查德和不合时宜彼得,渴望自由伊丽莎白和窒杀性灵基尔曼,尤其克拉丽莎性格中矛盾及内心冲突,形成一系列鲜明对照,此起彼伏,或交错如网,在深化主题塑造个性铺叙情节及渲染气氛等方面烘云托月。,2019/4/20,15,达罗卫夫人 (1925),克莱

11、丽莎达罗卫夫人五十上下,丈夫是国会议员。小说开头,她正为布置晚间将要在家里举行的聚会而上街买花。六月的早晨,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国会会议堂塔顶上的大本钟不时发出深沉,悦耳的钟声。久病初愈的达罗卫夫人在伦敦街头熙来攘往的人群车流中徐步行进,她那流动不已的思潮是运用意识流技巧的又一典范。那欢快地冲上蓝天的云雀,使她想起三十年前一个同样阳光明媚的早晨,使她想起她和当时的恋人彼得沃尔什之间的恩恩怨怨。,2019/4/20,16,车声人语之中,达罗卫夫人时断时续的思绪主要围绕两件事情,年轻时内向娴静,与热情开朗有冒险色彩的彼得性格不合终于分手,转而选择老成持重的达罗卫先生。现在,彼得因事将从印度回来。她

12、不禁忽发奇想:如果她当初作了另一番抉择而嫁给了彼得,她这一生的生活又将如何?她当初究竟是否作了正确的抉择?她所忧虑的另一件事,是由于家庭教师从中作梗,她与女儿伊莉莎白的关系正在日益疏远。伦敦街头的声光色影和气味,无不成了激发她对过去联想的媒介;但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达罗卫夫人偶然若有所失。在一种莫名的疑虑和隐约的恐惧驱使下,“她有种难以排遣的感觉,好象自己独个儿远远地,远远地步入海中。她心里总是感到,哪怕再活一天也是非常危险的。”,2019/4/20,17,达两条并行线索,另一条是塞普铁米斯史密斯。当太太在花店中因街上传来的一声巨响而吃惊时,正在路边公园里的史密斯也同样吃了一惊。这一声巨响成了

13、从一条线索跳到另一条的纽带。史密斯在一战中受爆炸惊吓而患了精神病。如果说,夫人的恐惧模糊而受到控制,史密斯的恐惧则实实在在而无法驾驭。暴力与流血虽已过去,但余震犹在,依然惊魂未定,生活在恐怖之中。街上汽车回火时发出的巨响,听来是猛然甩鞭的声音:“生活已经举起了鞭子,它将落在哪里?惶惶不可终日的老兵,社会暴力的受害者最后只得以跳楼自杀来摆脱无时无刻不在袭击他的恐惧。两人身世迥异,经历不同,性格悬殊;两人也从未相遇,但对恐惧的反应却是一致的;表现一个同时“在神智清醒的人和精神失常的人观察之下的世界。”,2019/4/20,18,达罗卫太太买完花回到家里,沃尔夫用了“墓穴一般阴森”语,比喻这所城堡一

14、般的房子里的气氛。三十年来,达罗卫夫人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履行贤妻良母,家庭主妇的职责:现在她年过半百,两鬓花白,不禁叹息起年华流逝,担心被人遗忘,害怕死之将至。这时;她早年的恋人彼得沃尔什突然登门来访,又勾起了她的无限帐惘。她跻身贵族富裕、高雅,但过着沉闷的生活;彼得浪迹天涯,依然热情浪漫,可说是过着有声有色的生活。她发现,在岁月的落叶之下,依然埋藏着她少年时爱慕彼得的种子。不禁暗自思忖,当初的抉择究竟是否正确?他们相对而坐,各自觉得身世孤单。在两人久别重逢的这一幕中,两股内心独白与相互对白拧成了一股叙述线索,是运用意识流手法的出色例子。,2019/4/20,19,小说最后在晚间聚会中结束。席间

15、,一位当医生的客人带来了史密斯自杀的消息。然而,首相等几位要员的光临毕竟使聚会生色不少。但是,读者不难看出,上层社会社交应酬的客套掩饰不了它的虚假,沉闷与无聊,正如女主人款待客人的干练、殷勤掩盖不了她内心的空虚和惆帐,也象伦敦街头的热闹喧哗掩盖不了现代社会的人世冷漠一样。达罗卫夫人表明,沃尔夫的观察与表现已穿过了生活的表层。,2019/4/20,20,到灯塔去)(1927),第一部分“窗口”占整本篇幅二分之一以上,是全书最成功最主要的部分。中心人物是拉姆齐太太。开始时,太太倚窗而望,窗外的花园草地、海外远处的灯塔以及屋内的客厅陈设联成一景,成为这一部分叙述的汇合点,象征着观察现实的窗口。这开场

16、一幕发生在九月中旬下午六点钟前后,在拉姆齐一家的海滨别墅里。先生和客人们在园中踱步交谈,小儿子詹姆斯想在第二天驾船到小岛上去看看灯塔,先生断言天气不好,这对孩子的热情无异是当头一桶冷水。慈爱的母亲极力抚慰儿子:“也许明天会天好。”在主客共进晚餐之后的最后一景中,拉姆齐太太又倚窗而立,远望忽明忽暗的灯塔。她发现,丈夫正看着她,便回过头来坦然一笑。,2019/4/20,21,拉姆齐先生是个有成就的哲学家。他耿耿于自己的学术地位和追求,时时感到沮丧并不断要求妻子的关怀鼓励,他沉湎于自己的思维逻辑中,不关心别人,甚至不懂得呵护小孩子天真的心愿。所以在小儿子詹姆斯的感觉中,妈妈是慷慨的给予者,是生命的源泉和水花,而父亲则像扼杀生机的刀剑、像贪婪地吸吮生命之泉的鸟喙般冰冷坚硬的尖铜嘴。主人客人各有各的生活难题和性格弱点,彼此之间还有许多分歧和成见。由于有了拉姆齐夫人,在这个平凡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