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作业管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512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储作业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仓储作业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仓储作业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仓储作业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仓储作业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仓储作业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储作业管理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仓储作业管理,学习本章,要求掌握仓储作业管理的作业流程,熟练掌握仓储入库作业、存储作业和出库作业的基本作业环节、作业要求、操作方法;能够对入库商品进行简单编码、对库区及储位进行划分,熟练运用盘点技术方法。,第一节 仓储入库作业,入库作业是仓储作业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做好入库作业管理是做好仓储管理的基础。,一、进货作业流程与组织,所谓进货作业是指从商品接运开始,把货物卸下、开箱理货,检查商品数量、质量,之后将有关进货信息进行处理等作业。,(一)进货作业流程,进货计划分析 商品接运与卸货 分类及标示 查核进货信息 商品验收 进货信息处理,进货作业流程图,采购计划,配合存储作业,进货因素,进货

2、计划,订单信息,接运与卸货,分类及标示,查核进货信息,商品验收,进货信息处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车站、码头提货;专用线接车;仓库自行接货及库内接货。,按商品的性质、存储地点、仓库分区情况对商品进行分类编号。,采购订单、采购进货通知单,供应商开具的出仓单、发票及发货明细表等。有些商品还随货附由商品质量书、材质证明书、合格证、装箱单等,数量、质量验收与记录,存储作业,(二)进货作业组织,合理配置与使用资源; 作业之间有效衔接; 尽量节约存储空间; 科学设计作业线路; 正确使用设备工具; 合理调度运载工具; 准确完备信息记录。,二、商品的编码与分类,商品编码是将商品按其分类内容进行有序编排,并

3、用简明文字、符号或数字来代替商品的“名称”、“类别”。 通过对商品的编码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率管理并可实现整个仓储作业的标准化管理。,(一)商品编码,商品的代码结构 商品代码通常应用阿拉伯数字、字母或便于记忆和处理的符号形成一个或一组字符串,其基本结构包括: 代码长度:一个代码中所包含的有效字符的个数; 代码顺序:代码字符排列的逻辑顺序; 代码基数:编制代码时所选用的代码字符的个数,如阿拉伯数字代码的字符为09,基数为10。,商品编码原则,(1)唯一性 (2)简易性 (3)扩充弹性 (4)充足性 (5)安全性 (6)一贯性 (7)计算机的易处理性,商品编码方法,数字法 字母法 实际意义编码法

4、 暗示编号法,(二)商品分类,商品的分类是将多品种商品按其性质或其他条件分别归入不同类别,进行有系统的排列,以提高仓储作业效率。,商品分类原则,(1)分类形式应满足企业本身需要,选择适用并且统一的分类标准,标准一旦确定,不可随意变更; (2)有系统地展开,逐渐细分,层次分明; (3)分类具有排他性; (4)分类应具有完全性,应覆盖所有商品; (5)分类伸缩性,以适应商品的增减。,商品分类方法,按商品特性分类; 按商品使用目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 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 按交易行业进行分类; 按商品形状分类 。 按照运输要求分类。,三、商品验收入库,所有到库商品,必须在入库前进行验收,只有验收合

5、格后才算正式入库。这种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到库商品来源复杂,渠道繁多,从结束其生产过程到进入仓库前,经过一系列储运环节,受到储运质量和其他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质量和数量可能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另一方面,各类商品尽管在出厂前进行了检验,但有时也会出现错检或漏检的情况,使一些不合格商品按合格商品交货。,商品验收的作用,1、商品验收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 2、验收是做好商品保管保养的基础 商品验收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组织严密的工作,验收工作好坏关系到仓储业务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仓储企业要设置权责清晰的商品验收部门,明确检验人员的责任,使验收工作能够做到及时、准确、严格和经济。,(二

6、)商品验收方式,1、全验 2、抽验,(三)商品验收内容,1、数量检验 (1)检斤。 (2)计件。 (3)检尺求积。 2、质量检验。 (1)外观质量检验 1)包装检验。 2)物资外观检验。 3)物资的重量尺寸检验。 4)标签、 5)气味、颜色、手感检验。 6)打开外包装检验。 凡经过外观质量检验的商品都应填写检验记录单。 (2)内在质量检验 内在质量检验是对物品内在质量和物理化学性质所进行的检验。对物品内在质量的检验要求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检验手段。目前,大多数仓库不具备这些条件,一般由专业技术检验单位进行,经检验后出具检验报告。,(三)商品验收中的问题和处理,数量方面的问题 质量方面的问题 资料

7、方面的问题,第二节 仓储存储作业,商品经过入库作业后既进入存储作业环节,存储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妥善保存商品,合理利用仓储空间,有效利用劳力和设备,安全和经济地搬运商品,对存货进行科学管理。,一、储位管理技术,(一)储位管理目标 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 尽可能提高人力资源及设备的利用率; 有效地保护好商品的质量和数量; 维护良好的储存环境; 使所有在储货物处于随存随取状态。,(二)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三)储位管理要素,储位管理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储存空间的管理、商品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三个方面。,储存空间的管理,不同功能的仓库,对储存空间的重视程度不同,考虑的重点也不一样。 对于侧重商品保管功能为主的

8、仓库,主要考虑保管空间的储位分配; 对于侧重流通转运为主的仓库,则主要考虑保管空间的储位如何能够提高拣货和出货的效率。 在储位配制规划时,需先确定储位空间,而储位空间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空间大小、珩柱排列、有效储存高度、通道、搬运机械的回旋半径等基本因素。,商品的管理,处于保管中的商品,由于不同的作业需求使其经常以不同的包装形态出现,包装单位不同其设备和存放方式也不一样。此外对商品保管的影响因素还有: 供应商。商品由谁以什么方式供应,有无行业特点; 商品特性。商品的品种、规格、体积、重量、包装、周转速度、季节分布、理化性能等因素; 商品的进货时间及数量。商品采购时间,进货到达时间,商品的产量、进

9、货量库存量等。,人员的管理,人员包括保管、搬运、拣货作业人员等。 保管人员负责商品管理及盘点作业; 拣货人员负责拣货、补货作业; 搬运人员负责入库、出库、翻堆作业。 为了既提高作业效率,又达到省力的目的: 首先,作业流程必须合理,精简高效; 其次储位配置及标示必须简单,清楚; 第三,表单简要、统一且清晰。,相关因素,设备储位管理中的设备主要包括储存设备、搬运与运输设备两大类。设备的选用必须综合考虑商品特性、辅助工具、作业方式、设备成本等基本条件,例如自动立体仓库的选用、高层货架、重力式货架的选用。此外还必须注意其配套设施,例如电子辅助标签,无线传输设备及相软件的配置等。 辅助物品主要包括包装材

10、料与容器、转运托盘等。打贴标签、重新包装、组合包装等流通加工项目越多,对相应包装材料的需求就会增加。另外就是托盘、容器等运载工具的管理。对这些辅助物品的管理可以规划一些特定的储位,按照类似商品保管的要求来管理。,(四)储位规划(储位分配),在存储作业中,为有效对商品进行科学管理,必须根据仓库、存储商品的具体情况,实行仓库分区、商品分类和定位保管。 仓库分区就是根据库房、货场条件将仓库分为若干区域。 商品分类就是根据商品的不同属性将存储商品划分为若干大类。 定位就是在分区、分类的基础上固定每种商品在仓库中具体存放的位置(储位)。 储位:仓库中存放货物的基本存储空间单元 。,仓库分区是根据仓库建筑

11、形式、面积大小、库房、货场和库内道路的分布情况,并结合考虑商品分类情况和各类商品的储存量,将仓库划分为若干区域,确定每类商品储存的区域。库区的划分一般在库房、货场的基础上进行,多层库房分区时也可按照楼层划分货区。,A类,B类,C类,A类,在进行储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商品的特性、轻重、形状及周转率情况,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确定商品在仓库中具体存放的位置。,计算商品的周转率,将库存商品周转率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结果分段或分列。将周转率大、出入库频繁的商品储存在接近出入口或专用线的位置,以加快作业速度和缩短搬运距离。周转率小的商品存放在远离出入口处,在同一段或同列内的商品则可以按照定位或分类储存法存放。

12、,(1)根据商品周转率确定储位,(2) 根据商品相关性确定储位 有些库存的商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性大的商品,通常被同时采购或同时出仓,对于这类商品应尽可能规划在同一储区或相近储区,以缩短搬运路径和拣货时间。,(3)根据商品特性确定储位 为了避免商品在储存过程中相互影响,性质相同或所要求保管条件相近的商品应集中存放,并相应安排在条件适宜的库房或货场。即将同一种货物存在同一保管位置,产品性能类似或互补的商品放在相邻位置。将相容性低,特别是互相影响其质量的商品分开存放。这样既提高作业效率,又防止商品在保管期间受到损失。,特殊商品的储区规划:,易燃物品必须存放在具有高度防护作用的独立空间内,且必须

13、安装适当的防火设备; 易腐需储存在冷冻、冷藏或其他特殊的设备内; 易污损物品需与其他物品隔离; 易窃物品必须隔离封闭管理。,(4) 根据商品体积、重量特性确定储位 在仓库布局时,必须同时考虑商品体积、形状、重量单位的大小,以确定商品所需堆码的空间。通常,重大的物品保管在地面上或货架的下层位置。为了安全并方便人工搬运,人的腰部以下的高度通常宜储放重物或大型商品。,(5) 根据商品先进先出的原则确定储位 先进先出(FIF0) 即指先入库的商品先安排出库,这一原则对于寿命周期短的商品尤其重要,如食品、化妆品等。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必须注意在产品形式变化少,产品寿命周期长,质量稳定不易变质等情况下,要综

14、合考虑先进先出所引起的管理费用的增加,而对于食品、化学品等易变质的商品,应考虑的原则是“先到期的先出货”。,除上述原则外,为了提高储存空间的利用率,还必须利用合适的积层架、托盘等工具,使商品储放向空间发展。储放时尽量使货物面对通道,以方便作业人员识别标号、名称、提高货物的活性化程度。保管商品的位置必须明确标示,保管场所必须清楚,易于识别、联想和记忆。另外,在规划储位时应注意保留一定的机动储位,以便当商品大量入库时可以调剂储位的使用,避免打乱正常储位安排。,用一组具有逻辑代表意义的数字、字母或特殊符号表示仓位的名称、属性和地理位置状态特征的表现方式。,3.1 储位编码的含义,基础结构,延伸结构,

15、延伸结构,2.2.1 确定储位资料的正确性; 2.2.2 给计算机提供储位记录位置,以便识别; 2.2.3 为收货,发货,拣货,补货人员提供存取货物位置,提高工作效率; 2.2.4 提高转储与转仓的工作效率; 2.2.5 便于计算机分析处理; 2.2.6 便于盘点; 2.2.7 便于存储空间管理、控制货量、降低成本; 简而言之:准确定位物料,方便存取,提高仓储作业效率,提高管理效率。,3.2 储位编码目的,物料存储量、流动率、仓储空间布置、保管设备,唯一性、标准化、合理化、简单化、实用性、可扩展性,区段法、品项群法、地址法,编码方法,编码依据,编码方法,设计原则,3.3 编码方法,区段法:把保

16、管区分成几个区段,在对每个区段编码。这种方式是以区段为单位,每个号码代表的储存区比较大。适用于单位化货品和大量货品且保管期短的货品。区域大小根据物流量大小而定。,品项群法:把一些相关性货品经过集合后,区分成几个品项群,再对每个品项群进行编码。这种方式适用于按照商品群保管的场合和品牌差距大的货品,人服饰群、五金群、食品群。,地址式:利用保管区中的现成参考单位,如建筑物第几栋、区段、排、行、层、格等,按相关顺序编码,如同传统的邮寄信件一样,需要地址的区、胡同号一样。这是物流配送中心使用比较普及的编码方法。如下图标识货物在B10区域第三排第12列第一层仓位。,3.4 储位编码注意事项,为了使储位管理更加合理,应对储位进行分类标识,即在每个储位上用大字标明货物名称、货号、储位、条形码,以便知道货物的存放地点。保管,空间照明要好。对于名称和货号接近,容易混淆的物品,可在每个储位上方或下方用标示牌醒目地记录储位编号、品名、货号。有时还用颜色区分,达到醒目的目的。,(1)尽量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