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复习-(81-120)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87955957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PTX 页数:226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81-120)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81-120)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81-120)_第3页
第3页 / 共226页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81-120)_第4页
第4页 / 共226页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81-120)_第5页
第5页 / 共2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81-1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个文言实词复习-(81-120)(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1、素,“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老子说:信言不美。,成语助记:素昧平生 素餐尸位 安之若素 训练有素 【鱼传尺素】指传递书信。 【我行我素】行:做;素:平素,平常。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时的一套去做。,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4素善留侯张良 5披心腹,见情素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生绢 白色的 空,白白地 向来,一向 真情、本心 没有文采的,素,82、汤,“汤”的本义是“开水、热水”。后特指“

2、沐浴时的热水”“中药加水煎制而成的汤剂”(两者都需热水或开水)。开水当然“烫”,故又有“烫”义(后写作“烫”)。,成语助记:固若金汤 金城汤池 赴汤蹈火 扬汤止沸 换汤不换药 【斧钺汤镬】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如汤浇雪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同“如汤沃雪”。 【空心汤圆 】指徒有虚名,并无实利可图的东西。,1臣请就汤镬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疾在腠里,汤慰之所及也 4淇水汤汤,热水,开水 汤剂 同“烫“,用热水焐 水势浩大的样子,汤,83、涕,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

3、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成语助记: 涕泗滂沱 感激涕零 破涕为笑 【拾人唾涕】 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涕泗交颐】眼泪鼻涕流满脸颊。形容哀恸哭泣。,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2士皆垂泪涕泣 3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目泪下,鼻涕长一尺,眼泪 哭泣 涕零:流泪 鼻涕,涕,84、徒,“徒”的本义是“步行”。“步兵”就是步行的。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成语助记:徒劳无功

4、 徒有其表 家徒四壁 好色之徒 【前徒倒戈】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马齿徒长】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饕餮之徒】形容贪吃的人。 【高阳酒徒】秦末年代,谋士郦食其去追随刘邦时对自己的称呼。现用以代指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1郯子之徒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徒以吾两人在也 4班白者多徒行 5迁徙之徒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7高祖亭长,为送徒郦山,一类人 白白地 只,仅仅 步行 徒属 门人、弟子 指服劳役的犯人,徒,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

5、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 (1)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此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颔联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欣赏。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着以“徒”和“漫”,寓情于景。此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以乐景写哀情,形象地表现

6、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情。,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 (1)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此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鹊桥仙 陆游 2013全国卷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

7、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蓣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鉴赏诗歌的内容及情感,一定要对整个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 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

8、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具体内容的鉴赏能力鉴赏诗歌具体内容,首先要对这内容进行深人剖析,体会其在整个作品中魄作用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

9、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

10、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

11、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

12、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

13、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85、亡,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

14、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成语助记:亡羊补牢 亡命之徒 唇亡齿寒 追亡逐北 有名亡实 家破人亡 名存实亡 【亡不旋踵】指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注

15、释: 党:朋友。率:率领。竖:童仆。歧:分岔。奚:为什么。亡:丢失。 【歧路亡羊】歧路:岔路;亡:丢失,失去。字面意义是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现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亡羊】,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3今刘表新亡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5法令亡常,大臣亡罪者 6孔子伺其亡也而往拜之,逃亡,逃跑 失去,丢失 死亡 灭亡 通“无“没有 出外、不在,亡,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

16、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要点: 援,拉。弗,不 纺:有里子的衣服,即夹衣。 禅(dn)缁:单的黑衣服,无里的衣服。禅,单。黑色的单衣 当:抵,偿。 得:便宜,讽刺强横不讲道理的人,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肆无忌惮的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公然宣称自己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被掠夺者得到了利益。,从哲学角度看,澄子没有区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因而发生了判断的错误,86、王,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 “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成语助记:霸王别姬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内圣外王”是中国儒家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长期引起争论的哲学问题。对此命题,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作了深刻研究后认为:“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都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圣人,专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