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214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辽油二高高一期中考试试卷语 文时间:150分钟 满分: 150分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散文这种文学样本,有一个颇为中肯的提法: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 我认为:所谓“神”,主要指的是以作家社会实践为基点,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创作意向和思路趋向。“神”,应该是一个活泼的、富于动感的东西,是一个具有明确的方向感的东西。说它是作品的灵魂,其用意是与此相通的。而这里所说的“思想倾向”,是就作家的整体意识,也就是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即世界观,是作为一篇作品的观念或意识的背景与前提而言的。这在

2、具体作品中或许并不直接宣示,但它起着根本性的、主导性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作意向”,是指作家在一篇具体作品中,通过特定的题材所要达到的意图或目的,这是作家整个世界观在这一具体作品中的体现,是他的观念和意识在作品个体中的流露;它往往是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甚至是同一的。这里所说的“思路趋向”,是指在创作意向或主题制约之下,作品所体现的作家思维路径,即作为作家构思成果的特定思维进程,这是主题在作品中得以表现的具体程序。简言之,“神”是作品的“虚”的方面,是需要贯通在一定的实体中才得以体现的。 所谓“形”,就是作品的这个寓“神”于其中的实体。 “形”与“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或

3、侧面:首先表现为题材的片断性同主题的集中性之间的对立统一。题材的片断性,就是说,表面看法不相连贯、无所谓因果的若干材料或细节,自身也并不具备情节上的相对完整性,但在一定主题贯通之下,就成为一个活的整体,这在小说,剧本等文学样式中怕是少见的。 其次,是层次的自由性同思路的确定性之间的对立统一。作品的层次,主要指题材在作品中出现的先后或程序。层次的自由性,就是说,题材的安排可以不像小说,特别是不像剧本那样直接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而全文的思路,却是经过构思,表现出鲜明的、确定的趋向和目标的。当然,这思路绝非平直呆板而是应曲尽迤逦转折之能事的。 再次,是表达的机动性同线索的持续性之间的对立统一。这里所

4、说的“表达”,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语文基本表达方式。即便一篇之中,也尽可因立意取材的需要,或叙事,或议论,或写景,或抒情,穿插交错,一任择之。这中间并无成法,也无定式,而尽可以灵活些、多样些。在这些方面,散文是具有很大的机动性的。但是,文章的线索,应在客观上保持着自己的持续性。在这里应明确的是,此处所谓“线索”,指的是文章层次赖以得到条理化的客观依据。例如,叙事性散文常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抒情性散文常以作家思绪为线索,等等。在作品中无论行文如何灵动跳脱,但在暗中制约着全文进程的线索,则应保持自身的持续性,任意改变线索的依据,在通常情况下是不适当的。而它们的行文中间如何上下关

5、联,则又是各有巧妙不同的。那么,其间的“关联的灵活性”就意味着“形散”;而“线索的持续性”,则又同“神不散”不无关系。1.下列对散文“形散神文不散”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自身并不具备情节上的相对完整性的若干材料,在一定主题贯通之下,可以在散文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B. 一篇散文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说明,可以灵活多样,但文章的线索应保持着自己的持续性,不要任意改变线索的依据。 C. 散文的题材安排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但全文的思路应有着鲜明的、确定的趋向和目标。D.散文的行文,可以是灵动跳脱的,行文中间如何上下关联,也可以是灵活的,但制约着

6、全文进程的线索应是持续的。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作者的思想倾面,即作者的世界观,对创作起着根本性的、主导性的作用,它在作品中需要明确地宣示出来。 B.作者的创作意向,是作者世界观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它与作品主题常常是一致的。 C.思路趋向是作品所体现的作者的思维路径,它既是作品表现主题的具体程序,又受主题的制约。 D.散文中的“神”是作品的灵魂,是活泼的、有动感的东西,它不能脱离作家的社会实践。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神”主要指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创作意向等。“神”是一个活泼的、富于动感的不甚具有明确的方向感

7、的东西 B. 散文“神”的问题,主要同主题有关;而“形”的问题,则主要则题材、结构与思路有关。 C.一篇散文不允许有双线索,而小说、戏剧可以有双线索。 D. 文学作品的思路忌讳平直呆板,而应曲尽迤逦转折之能事。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民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等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曰:“借此笋

8、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拾以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愧恧,后每争,辄云:“勿令居士知。”冬月无复衣,戴颥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成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悉以为嫁娶孤兄子之资。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道虔年老,菜食,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八十二。 (选

9、自宋书卷九十三)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B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C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D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衣”:有衣里,内可装入绵絮的衣服。礼记丧服大记 “小敛,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衾B“征”的古义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汉语中代表“升官、加封”的词语有:“拜” 、“ 晋”、“

10、加” 、 “超迁” 、“ 黜” 、“擢” 、 “陟” 、“ 拔”等。 C“太祖”是开国之主或国家奠基者。如:刘邦是汉太祖(世称汉高祖),曹操是魏太祖,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清太祖。D“敕”:本义是帝王的诏书、命令。如白居易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中的“敕”是指皇帝下命令。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道虔最初居住在石山下,县令把他接出来,并给他建了环境很好的小宅,但他仍然会经常回到石山下的小屋里。B沈道虔非常仁爱,有人拔他的笋,他却送给人家大的;把太祖赐给他的钱和粮食,都用做兄长的孩子的嫁娶费用。C同拾麦

11、穗的人抢沈道虔的麦穗,他就给人家;对方觉得很惭愧,以后就再也不抢别人的麦穗了。D沈道虔虽然生活拮据,甚至常常一天都不能保证吃饱,但他却以弹琴写字为乐,孜孜不倦。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等窃者取足去后乃出.(5分)译文:_(2)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客发苕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苕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叶燮(公元1627-1703年),清代诗论家。8“客心如水水

12、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5分) 9. 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意相反的句子是“ , 。”(2)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希望收复中原,从而取得世代相传之美名的句子是“ ,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描写想象与亲人团聚情景的诗句“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赵无极:在巴黎重新发现中国1935年,赵无极考入杭州艺专学习。当时,潘天寿先生要他临摹古画,他不喜欢,就不用心画。他不

13、愿意接受传统中国画的观念,认为中国绘画从16世纪起就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只会抄袭汉朝和宋朝创立的伟大传统。不过,他喜欢傅抱石的作品,他的画对赵无极有很好的影响。毕业后赵无极留在杭州艺专任教。他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但他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这个时候,赵无极开始向往西方的绘画艺术,林风眠劝他到国外留学两年,他选择了艺术之都法国,因为法国既保持传统,又有创新的东西。1948年,赵无极乘坐邮轮奔向法国。抵达巴黎的当天,他立即到卢浮宫去,不顾旅途劳累,直奔艺术的殿堂。在那里,他看到了真正的西方油画。尽管中国水墨画对他得心应手,可他不想到法国来炫耀中国功夫。他不

14、愿像到巴黎的许多中国画家那样,一头钻进中国人的文化圈里,在中国城附近租个房子,不停地画“中国特色”的东西,向法国艺坛兜售有“禅味”、“道味” 的水墨画或油画,尽管这样可能会很方便,甚至在开头的日子里很称心如意,然而数十年下来,即使是有着极高艺术天赋的移民画家,也会永远游离在法国社会的边缘。“到人家的地方,就要往人家的高峰上攀登。”他知道蒙巴纳斯是法国艺术家集聚的地方, 他刚到巴黎就在那里租了房子,结交了许多法国艺坛的“主流人物”,直接从“文化边缘”奔向了 “艺术中心”。初到法国,他每天要学法语,做绘画实践,还要和各国画家一起交流艺术感受,全身心地汲取西方艺术的丰富营养。他在法国南部的画室,比邻

15、于毕加索的画室。这位已届八旬的老人,一心沉醉于绘画,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见。但他对赵无极非常亲切,每次在画廊见面时,他都热情地招呼:“矮个子中国人! ”还有画家米罗、马蒂斯也对他非常友好。他与声震全球的雕塑艺术家贾科梅蒂相邻17年。这几位大师对他都很有影响: 毕加索的结构、马蒂斯的颜色、米罗的开放观念,都启发了他对空间自由处置和掌握的能力。在大师的环境里,赵无极和他的艺术快速而茁壮地生长着。他到法国后的第二年, 克勒兹画廊就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使他一举成名。赵无极早期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1951年,赵无极在伯尔尼参观画展,他看到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保罗克利的画作所蕴含的内在世界,看到塞尚在风景画处理上的不拘形式,色彩自由变调的风格。欣赏了许多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