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6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89704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6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6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6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6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6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6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6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编,近代的中国和世界,第六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这一时期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的时期。,抓主干 通史整合,整合一 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 一、深重的民族危机 1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

2、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二、中国人民的探索 1建立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2开展维新变法 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3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尖锐。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4辛亥革命 (1)条件: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组织基础:资

3、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过程: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3)意义: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民主化

4、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整合二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2)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背景: 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

5、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 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变迁 (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交通事业的进步 (1)辛亥革命前

6、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2)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4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整合三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1维新思想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

7、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3)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 (5)意义: 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梁启超的思想 (1)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 (2)要建立“新”的中国,必须先培养“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 (3)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要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制定一部宪法和培养有资格的

8、国民。 (4)中国立宪不可操之过急。 (5)宪法的权威高于一切。,2内容 (1)政治:鼓励官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等。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等。 (3)文教:废除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遣留学生;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等。 (4)军事:建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等。,3评价 (1)爱国性: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2)进步性: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

9、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启蒙性:它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动摇了传统封建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4)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指导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

10、务。,3新文化运动 (1)背景: 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上冲破封建思想牢笼。 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5)意义: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成立革命政党:1905年成立同盟会,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提出

11、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建立民国: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否定独裁专制,赋予国民权利。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令。 (3)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2历史评价 (1)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先行者。 (2)高举三民主义大旗,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 (3)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参加护国运动,发起护法运动。 (4)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形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多视角 学科讲练,【临考视窗】 (1)

1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 (2)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综合考查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No.1 高频考点讲练,热点考向一 西方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2015四川高考卷)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高考例析,微观点拨 应注意图片中,美、日、英三国的国旗说明晚清这场战事多国参加,判断这场战事及其后果。,例1 解析: 从图片中的星条旗、米字旗和太阳旗可知,美国、英国、日本参与了这

13、次侵华战争,由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故选D。A项是鸦片战争的结果,B项是中法战争的结果,C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答案: D,宏观思考 1.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 一个“主题”:救亡图存。近代中国,不管是哪一阶级或阶层,面临的主题都是救亡图存。 两个“重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影响;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三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三是中国政治近代化。,2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

14、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反动政府等。 (5)割占领土: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台湾等地区以及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7)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及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针对训练 1(2015湖北省高三3月高考仿真卷)“传教士,恶多端,抗教斗争,起风烟。入直

15、隶,奔津京,发展壮大,势力增。”该事件反映出( ) A西方侵略开始深入津京地区 B北方民间反侵略意识增强 C西方侵华的手段是传教愚民 D北方受西方侵略最为严重,解析: 材料反映出,反洋教的斗争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壮大。材料中义和团运动向津京地区深入,但无法推断西方侵略是否此时才开始深入津京地区,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形势的高涨,反映出北方民间反侵略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西方侵华的主要手段是政治经济侵略,以文化侵略传教为辅,故C项错误;由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无法直接推断北方受西方侵略的程度,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5湖北省高三3月高考仿真卷)这“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促发了民族的猛醒和震

16、荡,“士”的心灵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少数先知先觉者开始新的探索,中国人的现代“启蒙”于此开始,到清末民初渐成气候,新潮不可阻挡。近代中国的这些变化( ) A是辛亥革命推动的结果 B是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 C说明宗法观念渐趋淡薄 D是外来侵略影响的结果,解析: 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民族觉醒,“少数先知先觉者开始新的探索”,救亡图存运动兴起。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这些变化推动的结果,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应该表现为,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觉醒局限于“少数先知先觉者”,宗法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受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救亡图存运动兴起,故D项正确。 答案: D,【临考视窗】 近年随着现代化史观的兴起,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成为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