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冲关练(十一)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22530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冲关练(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冲关练(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冲关练(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冲关练(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冲关练(十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冲关练(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冲关练(十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冲关练(十一)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6题,每题4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4新课标全国卷)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2)关键知识:内环境(细胞外液)中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联系。【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各成分间的物质交换。A项中,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物质

2、交换,氧气由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降低,错误。B项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正确。C项中,血浆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正确。D项中,组织液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液,正确。【变式训练】(2014徐州一模)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进入胃中的牛奶口服的抗菌药物肌肉注射的青霉素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B.C.D.【解析】选A。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因此错,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胃、口腔、输卵管均为外环境,肌肉注射的青霉

3、素进入组织液中。2.(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题指导】关键知识: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解析】选A。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只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定向作用于甲状腺细胞,故A错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

4、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产热增多,故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含量,它们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由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故C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故D正确。【变式训练】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解析】选C。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

5、渴感;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3.(2014新课标全国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内环境”“必要条件”。(2)关键知识:内环境的概念和内环境稳态

6、的意义。【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的意义。A项中,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正确。B项中,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正确。C项中,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正确。D项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D项错误。4.(20

7、13新课标全国卷)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关注以下三点:(1)免疫细胞的种类。(2)免疫细胞的分布。(3)抗体的分泌原理。【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的种类、分布等。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为免疫细胞,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C正确;抗体为蛋白质,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知识总结】来源功能吞(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

8、抗体抗原结合体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泌淋巴因子(细胞因子),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功能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5.(2014全国卷)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细胞因子

9、)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解题指导】(1)关键知识:T(淋巴)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淋巴因子(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细胞因子)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思维流程:【解析】选D。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和功能。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靶细胞可以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故A项和B项正确;造血干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故C项正确;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受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细

10、胞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D项错误。6.(2014盐城一模)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DC)而分享了2011年诺贝尔奖。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还能有效地激发T细胞应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C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DC呈递抗原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C.DC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D.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DC,则可用于癌症治疗【解析】选C。DC是一种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C呈递抗原属于细胞识别,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1、都有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DC能有效地激发T细胞应答,因此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DC,则可用于癌症治疗。二、多项选择题(包括3题,每题6分,共18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2014盐城三模)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抑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突触前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细胞)因子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解析】选A、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A项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2、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分泌,可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项正确;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可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D项错误。8.(2014盐城一模)关于免疫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叙述中科学的是()A.给患者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B.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D.服用抗过敏药可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解析】选C、D。抗毒素属于抗体,注射后不会刺激机体再产生抗体,故A项错误;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B项错误;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

13、用,故C项正确;服用抗过敏药物能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故D项正确。9.(2014南通三模)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有关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D.图甲中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解析】选A、C、D。由图甲中细胞释放抗体,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分别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

14、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有关。如果T(淋巴)细胞全部失去,会使体液免疫减弱,但不会全部丧失。图甲中只有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易错提醒】(1)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形成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2)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但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三、非选择题(包括3题,共58分)10.(18分)(2014镇江二模)如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为细胞。(2)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填序号)(3)抗体在细胞内从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4)过程表示 。(5)某人由于病菌感染患肺炎,侵入人体的病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人的体温是由位于的中枢调控的,而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解析】(1)由图分析,图中为浆细胞,因为其能够分泌抗体。(2)图中能够特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