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73477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广益实验中学2013年上期期中考试卷高二历史(文科)第卷 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B设立民众法庭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2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有一块古雅典公共账目碑,它上面刻录有管理雅典卫城祭祀活动的十名司库官组织节庆所支出的款项。根据梭伦的立法,有权担任司库官职的是()第一等级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第四等级AB C D3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

2、“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4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5右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

3、不行,要以德服人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6“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使秦国()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地主经济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7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冯太后聪颖惠达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 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 B C

4、 D8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9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A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 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 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10加尔文曾说:“

5、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B没收教会的财产C反对基督教的权威D确定公民的等级11宣传“不在乎圣经之外设计的律礼”,并导致“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的历史事件是()A14世纪的文艺复兴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C1688年的“光荣革命”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12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地方”。以此理解正确的是()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A B C

6、D13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14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15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

7、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 B要向西方学习C发展近代教育 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16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17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

8、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18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64分)二、非选择题(1922题每题10分,23题14分,24题10分,共64分)19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

9、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

10、;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5分)(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请说明理由。(3分)20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维系传统的滞后性,移风易俗往往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

11、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改革伊始,(明治天皇)发布断发脱刀令,果敢废除了日本人剃眉染齿的千年旧俗,把西式礼服确定为官员的正式礼服,鼓励官员穿西装。西风东渐后,明治天皇率先垂范,从衣食住行入手,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在日本建立起适应世界潮流和日本国情的文明体系。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往右(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2)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写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6分)21阅读下列

12、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

13、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5分)22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1876年,

14、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率陆海军。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8分)(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