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00929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湘教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 1方向: 。 2周期:一年,即 。 3轨道:近似正圆的 轨道。 4速度:近日点 ,远日点 。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 。,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椭圆,较快,较慢,23.5,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五带的形成 (1)热带: 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 (2)寒带: 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 (3)南、北温带:南、北半球 与寒带之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各地在地方时 时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在 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热带

2、,12,太阳光直射,降低,3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 (1)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 ,夜越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2)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长,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赤道上:昼夜 。,越长,短,极夜,等长,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 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

3、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4四季的形成 (1)成因: 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天文意义上的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 、正午太阳高度较 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 、正午太阳高度较 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 季节。,昼夜长短,较长,大,较短,小,过渡,一、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约23.5,其他版本为2326)之间往返运动。,(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及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

4、围,也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6634。 (3)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呈正相关,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2黄赤交角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变化五带范围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的变化气候分布范围的变化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上,各地不再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没有四季的更替。如果黄赤交角为90,太阳直射点在南、北两极点之间来回移动,全球都有直射现象。,(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1/2太阳直射

5、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902北(南)温带范围。 (3)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由此可见,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将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变化。,(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 B C D,解析:(1)D (2)C。(1)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冬、夏正午的太阳都在南方,且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552,可判断出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2)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到春分,随着太阳直射点

6、的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室内的日照面积应逐渐减小。,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图解昼夜长短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1)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 (2)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随纬度升高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北极附近有极昼,夏至日时,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长;极昼范围最大,到达极圈。南半球反之。,(3)冬半年(秋分冬至次年春分):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随纬度升高夜越来越长,昼越来越短,北极附近有极夜,冬至日时,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短;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南半球反之。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利用一个地区昼弧

7、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2)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方法是: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下图所示)。也可以利用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即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3)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时。 (4)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 (5)赤

8、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6)某地昼长是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的。比如知道某地5月22日的昼长,就可以推算出该地7月22日前后的昼长。同理,某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也是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的。,(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2)若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解析:(1)B (2)C。(1)由三地当日的日出与日落时间可知,地的昼长为14小时,地的昼长为11小时22分,地的昼长为13小时8分。与12小时(赤道的昼长)的差越小,纬度位置越低;反之,纬度位置越

9、高,故B项符合题意。(2)若地为北京,当日日出为5:40,次日日出为5:39,说明白昼变长,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往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已知某一正午太阳高度角,一般有两条纬线等于此度数)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二分、二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如下图和表所示:,(3)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10、;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根据公式H90 式中H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点在同一半球时,取正值,不在同一半球时,取负值。(同一半球指南半球或北半球),(2)根据公式H90纬度差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在直射点上为90,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纬度差1,正午太阳高度差1。太阳高度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作同心圆递减的,距离太阳直射点90的球面大圆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圈。正午太阳高度是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求算的,其公式:H90纬度差。(说明:纬度差

11、是在同一条经线上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点之间的纬度差。) 具体的求算步骤为: 先求出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南北半球),取两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取两纬度之和。再利用公式: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3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条件,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 H。,(2)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

12、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2晨昏线上最北点(A)和最南点(B)把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东面为昏线,西面为晨线。 3赤道上昼弧长为180(即赤道上从晨线到昏线的经度差为180)。 4圆心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该经线上太阳高度为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5注意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经纬线、赤道、北极点或南极点在图上的位置、晨昏圈最南点和最北点的经纬度位置。,(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解析:(1)B (2)D。本组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

13、度与纬度位置的关系及读图能力。由图中可以看出,丙地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以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甲地6月22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小于60,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为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区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634);乙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接近90,,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小,在45左右,所以应该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应该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因丁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所以甲地的

14、纬度大于丁地。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也就是说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所以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乙、丙、丁、甲。第(2)题,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地自北向南排列的顺序依次是甲、丙、乙、丁。,四、光照图的判读 1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1)地球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并且居中,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图中的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

15、2)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3)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4)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或极夜出现的范围和赤道上的日出(6点)、日落(18点)时间等。,2光照图的应用 (1)确定东经和西经 面对0经线,若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侧视图就把北极点放在上面;若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侧视图就把南极点放在下面,为上北下南、左西经右东经。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经和西经。向东度数

16、渐大的是东经度,向西度数渐大的是西经度。 (2)确定晨线和昏线 按自转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过渡到夜的分界线即为昏线,由夜过渡到昼的分界线即为晨线。,如上两图所示ao线为昏线;bo线为晨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3)确定南北极 上北下南(侧视);在俯视图中判断依据有两种:a.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如果图中给出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则依据:从地球的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b.根据经度的变化。其依据为:东经度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变大(自西向东);西经度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变小。,如下面两图中甲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为北半球的光照图,中心点为北极点;乙图中的经度为东经度,东经度沿着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