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ppt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86423637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管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劳动关系管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劳动关系管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劳动关系管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劳动关系管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管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管理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七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第二节工资集体协商第三节劳动争议处理1一、劳务派遣的含义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派遣劳动者受接受单位指挥监督,为接受单位提供劳动;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按照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费用,派遣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及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劳务派遣单位从派遣业务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n招人不用人,用人不招人 2 岗位协议岗位协议二、劳务派遣的性质31、有助于保障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2、有助于为派遣员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为广阔的职业选择3、有助于提升派遣员工的职

2、业素质和职业技能4、有助于提高派遣员工的职业选择能力(一)对员工的优势1、节省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各项费用2、避免自行招进不符合要求人员造成的损失和处理的麻烦3、节省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和管理成本4、利于单位用人的灵活性5、利于单位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二)对单位的优势三、劳务派遣的优势4由派遣公司承担一整套员工派遣服务工作,包括人才招募、选拔、培训、绩效评价、报酬和福利、安全和健康等有劳务派遣需要的企业自行招募、选拔、培训人员,再由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派遣公司负责员工的报酬、福利、绩效评估、处理劳动纠纷等事务1、完全派遣减员派遣指企业对自行招募或者已雇佣的员工,将其雇主身份转移至派遣

3、公司。企业支付派遣公司员工派遣费用,由派遣公司代付所有可能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资金、福利、各类社保基金以及承担所有雇主应承担的社会和法律责任2、转移派遣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将新员工转至派遣公司,然后以派遣的形式试用3、减员派遣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共同约定一个时间段来聘用和落实被派遣的人才4、试用派遣5、短期派遣四、劳务派遣的形式51、对同工同酬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2、进一步明确了三性岗位3、增加了法律责任4、增加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内容新修订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内容五、劳务派遣的相关法规6对同工同酬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1、明确了同工同酬的具体方式。决定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

4、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2、对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约定劳动报酬提出了具体要求。决定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3、如何理解这次对同工同酬的修改?所谓同工同酬是指在相同岗位提供等量劳动取得同等业绩的劳动者应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71、对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的地位做出了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2、进一步明确了劳务派遣用工适用范围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3

5、、对三性岗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四是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第五条规定:“用工单位在辅助性岗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进一步明确了三性岗位81、增加了对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法律责任决定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

6、的罚款。2、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决定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3、进一步明确了连带赔偿责任决定规定,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增加了法律责任91、设立了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决定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2、对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做出了详细规定。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

7、币二百万元;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增加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内容10(一)含义(二)意义(三)制定程序五、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一)含义(二)作用(三)原则(四)内容三、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四、工资指导线制度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一、工资集体协商的含义11一、工资集体协商的含义 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12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8、1、工资协议的期限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5、工资支付办法;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13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办法工资协议的审查明确工资协议期限三、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14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办法(1)提出方应事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另一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后,应于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与提出方共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2)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

9、按照对方的要求,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3)协商形成的工资协议草案,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审议。(4)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行政方制作正式工资协议文作,经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盖章后成立。15工资协议的审查(1)工资协议签订后7日内,由企业将工资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当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工资协议15日内,对协商双方代表资格、工资协议条款内容和签订程序进行审查。(3)工资协议报送15日后,协商双方未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资协议审查意见书,视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该工资协议即行生效。(4)在接到已经

10、生效的工资协议后,协商双方应于5日内,以适当形式向双方人员公布。注:必须告之企业内每一位员工,如培训、资料张贴等方式。16明确工资协议期限工资协议期限:工资集体协商,一般情况下1年进行一次。雇员与雇主双方均可在原工资协议期满前60日内,向对方书面提出协商意向书,进行下一次的工资集体协商,做好新旧工资协议的相互衔接。17宏观上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其主要目的是调整、规范工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工资水平,保证所有的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18工资指导线作用:1、为企业集体

11、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2、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3、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19双低原则差异原则协商原则原则20工资指导线有三条线:上线(预警线)基准线下线关于发布安徽省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的通知(皖人社发201148号).doc21微观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和制度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定期对各类企业中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加工,形成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价位,向社会发布,用以规范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行为,从微观上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劳动者个人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12、位分为年工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两种形式,按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三种标准反映平均水平。22意义:1、能够为劳动力市场机制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提供条件。2、有利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指导企业根据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市场价格,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工资关系。3、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调节地区、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4、可以为新办企业在确定雇员初始工资水平时提供参考,也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23信息采集价位制定公开发布合肥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xls程序程序24劳动争议处理含义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实质上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表现。特征:1、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2、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3、劳动争议有特定的表现形式。25依法处理查清事实着重调解及时处理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处理原则26图2-1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与调解、仲裁和诉讼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机构是:用人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及人民法院。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