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沁园春 雪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1167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沁园春 雪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沁园春 雪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沁园春 雪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沁园春 雪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沁园春 雪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沁园春 雪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沁园春 雪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沁园春 雪 精彩开篇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 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 雪!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

2、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分外妖娆(fn)(ro) 成吉思汗(hn) 数风流人物(sh) 还看今朝(hi)稍逊风骚(xn)(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

3、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的大地。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数风流人物: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

4、景知识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像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分组读,再全班齐读一遍。3学生自由朗诵后,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诗,师生共评。4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5、进行问题探究:(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交流点拨】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交流点拨】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二)文本探究(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1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交流点拨】总写北国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到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交流点拨】由“望”领起,它统摄的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6、”。3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交流点拨】虚景;“须”字可以看出;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灿烂。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交流点拨】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交流点拨】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惜”字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

7、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6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交流点拨】一个“惜”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三)检查背诵背诵、默写全诗。(以四人为一个小组,互相抽查。老师巡回并参与检查。)四板书设计 总写:北国壮丽雪景 上阕:咏雪 实写:望(长城、大河、山原) 虚写:红装素裹妖娆 抒情江山多娇(承上启下) 下阕:抒怀 评古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论今赞当

8、代英雄(点主旨)五拓展延伸1词的下片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了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对这种评价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交流】甲生:我觉得“惜”饱含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虽然对上述历史人物长于武功而给予肯定,但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说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文才不足,而“只识”二字则更含嘲讽之意,表现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这说明诗人对五位英雄人物的评价还是略有区别的。乙生:我觉得尽管诗人批评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短于“文治”,但在委婉的批评中,仍然肯定了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

9、有过巨大的影响。丙生:我觉得诗人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是为下文赞扬今朝“风流人物”作铺垫。在对历史英雄人物不擅文治表示可惜的同时,也在“惜”中寓志,蕴含着后来者居上的气概和超越古人的自信。【老师点拨】要认识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判态度,还需要结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以及诗人作为革命领袖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所负的历史使命来理解。以上三位同学的理解都很有道理,角度各不相同,且有理有据。2搜集有关雪的诗句:【交流】示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

10、雪纷纷。(高适别董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 问刘十九)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白居易 夜雪)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初步学习沁园春 雪,领略了北国之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到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一起来欣赏词作的语言魅力和词的艺术特色。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11、一)检查复习开课时,师生一起背诵这首词。(二)语言品析请同学们细心揣摩品味下列语句,理解诗句的深长意味。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交流点拨】诗句中的“折腰”意为倾倒,展示了英雄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的心情,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改为“赞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娇”是一种女性美,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句中的“略输”改为“尽输”,句意表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交流点拨】文采,本指辞采、才华,秦皇、汉武说,兼有文治的意味,略输文采,才

12、华稍差一些,在叹惋中有褒有贬,在肯定中指出不足,改后则变为全盘否定。3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句中的“稍逊”能否改为“全无”,为什么?)【交流点拨】原词贬中含褒,肯定其文治才能并指出不足,而改后完全否定其文采。4只识弯弓射大雕。(“只识”改为“识得”行吗?为什么?)【交流点拨】对于成吉思汗的评论,词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语带嘲讽。“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用“只”限制“识”,意味委婉,贬谪更严厉。(三)艺术特色(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1词的上阕在

13、写景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和哪些写法?【交流点拨】先总写后分写,先实写后虚写。动景和静景相结合,虚景和实景相结合。2请指出上阕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了。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写出“山”“原”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这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雄奇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3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交流点拨】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

14、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四)主旨探究既然上述的人物都有“略输”“稍逊”“只识”的缺陷,那么谁配称真正的“风流人物”呢?(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交流点拨】“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三、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毛泽东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体写) 动望 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实写 (具体写) 静 山舞原驰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虚写抒情:江山如此多娇(承上启下)议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明主旨)四、拓展延伸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