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1069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23分)【原创】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戗兽(qing) 毗邻(b) 彭蠡(l) 熟稔(rn)B混沌(hn) 三昧(mi) 荒芜(w) 叨陪(to)C榆枋(fng) 洗马(xin) 胚胎(pi) 闾阎(l)D憎恨(zng) 倒涎(xi

2、n) 涔阳(cn) 窸窣(su)【原创】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淬掉烟头,开始叫喊。叫喊几声总觉得好受些,不过得大喊大叫;叫喊叫喊真好,我发了狂似的叫着喊着。B说起来是非常令人诧异的,享受过自由自在的读书生活的我们这一代,在思想上、制度上却布置了一个叫你们憎厌的读书环境。C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报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D接着又不得不脱光衣服,在鞭子的驱赶下提心吊胆地相拥着挤进一间挂满水笼头的大棚屋。【改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当今国际非政府组织数以百万计,但大部分“有职无权”,无法在多极化的国际舞台上纵横捭

3、阖。B就在我们热衷于将智能科技融入生活的今天,更多智能科技对生活影响的质疑也不绝于耳。C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D半个月来,由于美国政府“关门”和美国债务濒临违约的重叠,华盛顿的政治危机如火如荼。期间不仅美国民众大表不满,国际社会也纷纷发表警告言论。【改编】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实现异地就医即时报销是我国医改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从建立信息系统、完善制度、出台政策等环节逐一解决。B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

4、发展。C今年的十月一日以后,电视、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将实行新的能效等级标准,不达标的产品将强制退市。 D北京市以“减负、均衡、公平”为指导思想的中高考改革让全社会从关键性的考试变化中看到了改革的决心和目标。【原创】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如何看待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关系着对儒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关系着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应怎样对待儒学。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A

5、 B C D【改编】6. 平实的语意可以用富有文采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某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会议上就曾这样表述“和平的期盼”和“战斗的决心”:“今天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但也是带着保卫祖国的战士的枪来的。”请在下列两句中任选其一,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将其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表述,不得改变原意。(4分)(1)杜甫吟咏韭菜的诗句,至今令人回味。 _ (2)春风雨露时节,小草一根根长出地面。 _7. 生活处处有哲理,我们熟知的事物中往往蕴藉着独到的处世哲学,请仿照示例,选取两种其他的事物,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其蕴含的哲理。(4分)示例:筷子生正直,为别人尝尽酸甜苦辣。电梯从不计较位置的高低,一生磊落,

6、能上能下。_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之所以在其形制质料上注重葛麻丝帛和推崇黄色,在其社会功用上讲求森严井然的等级秩序,除了华夏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决定,还有其更为深层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味。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是与祭天结合,敬天祭祖、崇拜神灵,成为一种礼制。礼记玉藻正义引用郑玄之言:“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晚服之事也。”这说明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源于皇帝祭天活动的有关服饰记录。“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这记录了当时天子大祭时所穿服饰的形

7、制,即头戴饰十二旒的冠冕,每旒要以五彩丝线穿玉,前后下垂齐肩,身穿天子专用的龙袍,然后才可以祭祀天帝宗庙。周代的礼仪,多出记录了敬天崇神的服饰规则: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向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供郊庙之服,无有敢惰”这就规定在这个月令里,尽量减少妇女劳务,严格禁止妇女过分地妆扮修饰,以便专事蚕桑丝服之事。因为所有这些都关系到祭天祭祖的礼服问题。所以不得有误,从这里可以看出,周代的服饰首先是关系到崇敬天地的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天神通过特定的服饰和一定的仪式与人相连。可见当时的礼仪离不开华服,包括服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礼制典章,就构成了

8、一条沟通“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这也就是周礼中问什么对人们衣着服饰有着详细而又繁琐的规定的原因了。这里,“别禽兽”的“衣”与人逐渐统一,且作为社会化的个人符号,化为各种各样不同的“衣”,这样,服饰便进一步由“天”“人”合一的中介,一变而为人的符号化指意,并向上天传达人的崇拜与祈福,从而达到高度的“天人合一”。,此后的统治者,出于统治国家的需要,改造或沿用周代之礼,将礼仪、宫舆、服饰的等级制度与修齐治平文化道统结合起来,所以从汉代起,封建帝王制定了新的服饰制度,将森严的等级制度与虔诚的祭天仪式合为一体,相提并论,从而使服饰制度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后代统治者虽然政治主张不尽相

9、同,但在大一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的统摄下,中国的舆服制度虽历代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追求森严的等级和尊卑的秩序为其主要目标,而这种追求又是以根本上寻求天上的秩序在人间的具象化为其深层意蕴的。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文章有删改)8.下列不属于古代服饰文化注重特定材质和颜色,讲求等级秩序的原因理解的一项是 ( )A既得利益者为了保证自己对财富的长久占有,必须要将自己同贫穷阶层加以区别,于是在服饰上便对色彩、样式进行规定,以便使服饰形成一定的形制。B古时气候温暖湿润,草木茂盛,山间河谷枝条随处可见,葛藤纵横交错且其纤维细长柔韧,适宜纺织编织,制成的麻衣“冬则不轻而温,

10、夏则不轻而清”。C中国服饰质料上以葛藤丝帛为主的特征,不仅在外观上使人类和大自然亲密与共、和谐相处,而且在内蕴上也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精神追求。D礼仪离不开华服,包括服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礼制典章,就构成了一条沟通“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这其中蕴含着大一统的文化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9.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关系到祭天祭祖的礼服问题,古代妇女在季春之月都被严禁过分地妆扮,以便专事蚕桑丝服之事。B周代以后的统治者,处于治理国家的需要,改造并沿用周代之礼,将礼仪、宫舆、服饰的等级制度与修齐治平文化道统结合起来。C礼记玉藻引用郑玄的话,说明古代的服饰

11、制度首先源于皇帝祭天活动的有关服饰记录。D服饰与人逐步融合,并进一步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媒介,又一变而为象征人的身份、地位等的社会化符号。10.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共22分)那 树宗璞木槿花娇艳夺目,花甚多,虽每花只开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开放,十分美丽。花期满树花朵,甚为壮观美丽。一位朋友曾说她从未注意过木槿花是什么样儿,我答应木槿花开时,邀她来看。过了些时,偶然走过图书馆,却见两排木槿,花朵已全落尽了。一路很是怅然,似乎不只失信于朋友,也失信于木槿花。又因木槿花每一朵本是朝开夕谢的,不免伤时光之不再,联想到自己的

12、疾病,不知还剩几多日子。回到家里,站在院中三棵松树之间,那点脆弱的感怀忽然消失了。我感到镇定平静。三松中的两棵高大稳重,都似很有魅力,可以倚靠。第三棵不高,枝条平伸作伞状,使人感到亲切。它们似乎说,好了,不要小资情调了,有我们呢。它们当然是不同的。它们不落叶,无论冬夏,常给人绿色的遮蔽。那绿色十分古拙,不像有些绿色的鲜亮活跳。它们也是有花的,但不显著,最后结成松塔掉下来,带给人的是成熟的喜悦,而不是凋谢的惆怅。它们永远散发着清净的气息,使得人也清爽,据说像负离子发生器一样,有着实实在在的医疗作用。更何况三松和我的父亲是永远分不开的。我的父亲晚年将这住宅命名为三松堂,言“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

13、明犹多其二焉”,其寄意深远,可以揣摩。我站在三松之下感到安心,大概因为同时也感到父亲的思想、父亲的影响和那三松的华盖一样,仍在荫庇着我。 父母在堂时,每逢节日,家里总是很热闹。70年代末,放鞭炮之风还未盛,我家得风气之先,不只放鞭炮,还要放花,一道道彩光腾空而起,煞是好看。这时大家又笑又叫。 放了几年,家里人愈来愈少了。剩下的人还坚持这一节目。以后因子侄辈纠缠,也还放了两年。再以后,没有高堂可娱,青年人又大都各奔前程,几乎走光,三松堂前便再没有节日的喧闹。这一切变迁,三松和院中的竹子、丁香、藤萝、月季和玉簪都曾亲见。其中松树无疑是祖字辈的,阅历最多,感怀最深,却似乎最无话说。只是常绿常香,默默

14、地立在那里,让人觉得,累了时它总是可以靠一靠的。这三棵松树似是家中的一员,是亲人,是长辈。燕园中还有许许多多松柏枞桧之类的树,便是我的好友了。在第二体育馆之北,有一片用松墙围起来的园子,名为静园。这两年,每天清晨坚持散步是我性命攸关的大事。散步的路径,总寻找松柏之处,静园外超过千步的松墙边便成为好地方。一到墙边,先觉清气扑人,一路走下去,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换过了。临湖轩前有一处三角地,也围着松墙。其中一段路两边皆松,成为夹道。那松的气息,更是向每个毛孔渗来。最主要的是那气息,清到浓重的地步,劈头盖脸将人包裹住了。这时便想,若不能健康地活下去,实在愧对造化的安排。走出夹道不远,有一处小松林,空气自然是好的。我走过时,总见六七位老太太在一起做操,一面拍拍打打,一面大声谈家常。譬如昨天谁的媳妇做的什么饭,谁的孙子念的什么书。松树也不嫌聒噪,只管静静地进行负离子疗法。中国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