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复习 供料作文审题指导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5083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 供料作文审题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 供料作文审题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 供料作文审题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 供料作文审题指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 供料作文审题指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 供料作文审题指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复习 供料作文审题指导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供料作文审题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方式变化趋势 1999年话题作文问世,命题形式焕然一新:先给出一段材料,然后给出某个写作话题,让学生审题后进行写作,学生审题难度小。 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由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变成了只给学生材料,不再给出话题,让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含意后进行写作,有专家称这是后话题作文或命意作文。 2008年命题形式又有新变化,只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进行写作,但不脱离材料的写作范围和文意。写作开放中有限制。姑且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命题材料表述方式屡有改变,给学生写作的审题加大了难度,变相提高了写作要求。学生如果不明材料的类型及其命题的特点,

2、在写作中有可能出现审题不准,甚至偏题、跑题。,形式:话题作文 体现开放,本质:材料作文 讲究审题,严格的限制性:“三不”,高度的开放性:“四自”,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自定文体 自定立意,给材料 给话题 一个材料 一个话题,话题作文 (1999),材料作文 (2005),给材料 不给话题 一个材料 多个话题,新材料作文 (2008),一、对比(举)型,【材料特征】 (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上明显分为两部分。 (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审题要点】 (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

3、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等标志性词语。 (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经典例析,2006、2007年高考全国卷 I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

4、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2006年高考作文材料 ) II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

5、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2007年高考作文材料),审题指导,上述两则材料在表达上都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在内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审题时要注意问题两方面的焦点与矛盾。 材料一就“国民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方是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方是国民网上阅读率上升。双方矛盾的焦点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话:“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认真解读这其中的原因就能寻找到审题的突破口和最佳角度。 材料二选择的两则材料,都是在拷

6、问人性:面对捐助者的病危与困顿,178名被捐助的贫困学生集体隐身,“知恩不报”,他们有的只是对媒体的埋怨,对慷慨捐助者却没有片言只语;而希望小学的小学生却能“受恩图报”。两相比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还是要“孩子”救救“我们”。“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命题者通过稚嫩的童音来传达两则对比性材料的显性主旨,也许比九天惊雷还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不要帮助别人这则材料在审题上不存在任何悬念。,【举一反三】,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

7、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审题指导】 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富含哲理,所表达的其实是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需要考生调动阅读积累,结合人生实际,感悟思辨。“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并不是两个对立的命题,前者是从生活层次上来谈的,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和

8、意志;后者是从生命层次上来谈的,强调的是人的生理需求。两者在审题上无高下之分。文章的深度,关键是看学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命题者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个有思辨性的作文题。若只抓住“生无所息”,围绕“勤奋惜时”立意;或者只强调“生有所息”来谈生活要求休闲娱乐的意义,这样审题立意都是片面的,甚至有点偏。,二、寓言(哲理)故事型,材料特征 (1)所给材料是一则经过加提炼的寓言或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 审题要点 (1) 全面解读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节。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冲突,问题的根源、事件

9、的起因及后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等。 (2)归纳寓言或故事蕴含的哲理(主旨),提炼关键词语(短语),确定写作中心话题或写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与现实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是对应的,把握了寓言的内涵就找准了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其基本审题过程:原材料(提炼、整合、归纳)话题式材料(审题、立意)写作。 (3)研读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确定写作角度。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议论性语句及人物对话都是关键信息承载的对象,时常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 (4)抓住寓言或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这其中也暗含着写作的角度,可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5)细细研读题目写作要求,避开写作的

10、“雷区”。,经典例析,2006年高考全国卷I卷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11、的含意作文,【审题指导】,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二个改革:一是改话题作文为材料作文,二是开放性比以往更强。但是,写作绝不可能让学生天马行空,尽管话题作文包括一个背景材料,一段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一个写作的注意事项。而导引词是材料中最关键的部分。而材料作文没有导引词,怎么办?其实导引词被命题人镶进了材料里面,文章结尾牧羊人与孩子的两句话不就是两种不同观点吗,也给我们两种写作角度吗?选取哪一个角度都可以。 但选取前者也就是写要看清自己的考生一定占绝大多数,不容易出彩;而选取后者也就是说乌鸦努力过,此生无憾的考生则可以写出新意,易得高分

12、。这就是本次作文命题最高明的地方。,举一反三,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审题的关键就是要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通读这则寓言,关键句不是第一句,而是最后一句话。理解了雨燕减肥的目的,就能找到材料的写作角度。我们可以提炼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经受磨砺,不仅仅是本领还要有意志力”的观点,由此我们会自然想到

1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千古遗训。如果只抓住“减肥”这个关键词,就很容易导入“时尚”“追求美”等话题中去的。,三、现象(事例)列举型,【材料特征】 (1)材料形式为松散型的现象列举,且各种现象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2)材料淡化了作文审题,甚至不需审题。 (3)写作角度就在材料中,因而写作角度广泛,可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写作。 (4)侧重考查学生的立意和表达能力。,经典例析,2006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

14、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高考安徽卷作文题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为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

15、点符号。不得抄袭。,【审题】 材料中列举了六种书,每一种书本身就是一个写作话题和写作角度;七种“读”的方式也可派生出七个话题和写作角度。两方面联系起来就有七的六次方的写作角度。再者,列举的内容层次不同,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写作,具有很大的区分度。,四、问题现象型,材料特征 (1)选取的材料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生活中某种社会现象。 (2)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感、写作的开放性。 (3)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和看法。,审题要点 (1)选准“靶子”,即准确把握材料所描述的社会问题或现象。 (2)确立写“点”,在具体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具体的“点”。 (3)善于运用哲学方

16、法分析问题,如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等,使你的认识有理性深度。 (4)分析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应该重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及改革方案,通过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2007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目,形式虽为漫画,但内容上是针对现代教育问题的。 【审题】 审题关键是要抓住图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或矛盾:孩子(摔跤)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图中“文字”(漫画标题、图中人物的语言)的提示。对于这幅漫画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去审题立意,从孩子角度可以考虑:“独立发展”,“呼唤自由、平等”等;从其余三个方面可以考虑“少些溺爱,给孩子发展的空间”,“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减负”等角度。本题审题难度不大,写作难点主要是怎样透过现象挖掘其中蕴含的本质问题。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现象让学生去思考与讨论。如:媒体上炒作的杨丽娟追星事件,愈演愈烈的家长“陪读”现象,全国文艺界的各种“选秀”选红了谁?“人造美女”现象等。,五、独词型,材料特征 作文命题中没有材料提示,仅提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