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582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深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2、”,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

3、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

4、经典,就不必因为他承负传统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你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1、

5、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们常把“经”等同于“经典”,而把中国经典有意无意地理解为“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是有些狭隘的。 B.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历史著作、诗词曲等的名篇佳作也可考虑纳入“经典”的范畴。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

6、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 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 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 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一部经典几乎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过程,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在经典化的过程中层

7、层堆积而成。 B. 阅读经典可让我们了解人类曾经面临的重大的问题,但因为历史的变迁,经典不可能一直充当“圣经”的角色。 C.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 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玉碗金莲 厉周吉 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纯手工金镶玉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乾隆皇帝甚至规定金镶玉为宫中独有。清朝末期,皇族没落,金镶玉技艺也近乎失传。 莒东冯家是金镶玉制作世

8、家,其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多年。 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金镶玉,离开皇宫后,一直淡泊名利,低调处世,技艺也鲜为人知,至冯醇这一代,制作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对他来说,制作金镶玉只能算业余爱好,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从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 冯淳制作金镶玉很用心,作品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当地很多名流都渴望拥有冯淳制作的金镶玉,无奈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人怪异,多数人难以如愿。冯淳这样,世人多有微词,然而他照旧我行我素。 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老物件流传。这日,好友老孙拿来一只玉碗,这碗做工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两处碰伤,碗口处有一半指甲盖大小的破损,下面连着一道差点到达碗底的裂纹

9、。 冯淳拿到玉碗后先是感慨一番,然后慢慢斟酌镶嵌方案。冯淳知道,修好了,玉碗的价值甚至会超过从前,修不好,这碗就彻底毁掉。因为自己对这种玉的硬度把握不准,在开槽与嵌入金丝等环节都可能把玉碗弄坏。 为了修复玉碗,冯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十多天他一直把玩琢磨,中间十多天又在思考所用图案,最后十几天,他一直在仔细镶嵌、处理。 老孙再次见到玉碗,顿时惊呆,碗里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鱼,从碗侧生出一只莲花,花朵含苞欲放,正好盖住了玉碗的破损之处。因做工精细,图案生动逼真,般人难以看出这碗曾是件残品。 一年后,冯淳突然接到了获奖通知,他才知道“玉碗金莲”获市文艺奖民间艺术类唯一的一等奖。这时他才想起来,此前

10、老孙和儿子都曾劝其报名参加评选,他却拒绝了。拿这件作品报名是老孙和儿子一起商定的。 冯淳获奖后声名鹊起,前来求他镶嵌玉器的人与日俱增,有些人甚至故意把玉器弄坏了来找他修补。冯淳哪有这么多的精力,他只能拒绝。越拒绝,人家越求他,也有不少人打算买冯淳已经制好的物品,可是除了一些小物件,上档次的大作品他一件都不舍得卖。这日邻居笑问冯淳,面对发财机会,他何以能如此淡定。冯淳淡淡地说:“制作金镶玉,玩的是金玉,最大的忌讳就是掉进钱眼里。那样,就不是人玩金玉,而是人被金玉所玩了!” 其后,几件难事让老冯一筹莫展。一是近30岁的儿子因为没在城里买房而一直没找到媳妇,二是岳父因冠心病住院自己却没钱帮助治疗,三

11、是村里就要进行旧村改造,冯淳家至少需要投入20万才能购入改造的楼房 因为一直拒绝沾染铜臭,冯淳家有限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计,几乎没有盈余。面对困境,冯淳颇感迷茫。 有无数人找老孙求购“玉碗金莲”,老孙一开始坚决拒绝,后来恐怕还是悄悄卖掉了,据说卖了30多万。后来冯淳得知这玉碗是老孙花2000元从古玩市场淘来的。要不是经过镶嵌,2000元怕已经是最高价位了。冯淳心里颇感不平。 这年下半年,老冯一直深居简出。有一个多月时间,干脆闭门谢客,即便与家人也很少交流,多数时间独自待在制作间,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 这天,冯淳突然向家人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那就是筹钱在县城繁华地点开一家金店,经营金玉制作

12、,并同时承揽定制各种金镶玉。 “冯家金店”开业之际,前来祝贺者络绎不绝。老孙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盒,冯淳打开顿时惊呆。 “你不是早把这宝贝出手了吗?”冯淳惊问。 “是有无数人打算买,可我能卖吗?即便卖,那也得你卖呀!买着碗时,我就打算送给你!至于以前为什么故意说卖掉了,那可得靠你自己琢磨!”说这话时,老孙笑得高深莫测。 冯淳定定地看了老孙好一会后脸色大变,继而朝老孙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老孙也急忙作揖回礼。那时,人们看见老人的眼里都有泪光闪动。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4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简要介绍了金镶玉技艺近乎失传的现

13、状,既凸显了这门技艺的珍贵,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埋下伏笔。 B冯淳身怀绝技,却只当作业余爱好,世人也把他看作普通农民,体现出主人公为人低调,也暗含着对漠视传统手艺这一社会现状的批判。 C作者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的描述了玉碗的修复过程,让读者领略到民间手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D小说以玉碗金莲为线索展开叙事,反映了民间手艺传承人的现实困境,又展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引入深思。5老孙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冯淳原本只是把金镶玉手艺作为业余爱好,后来还是决定开店营业,你是否认同他的这个决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14、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

15、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