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灯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涵义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8830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南“灯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涵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陇南“灯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涵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陇南“灯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涵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陇南“灯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涵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陇南“灯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涵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南“灯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涵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陇南“灯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涵义余永红*余永红(1969),男,汉族,甘肃西和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副教授、副主任,主要从事美术理论、民间美术的研究。(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甘肃 成县 742500)摘 要:“灯壁”是陇南一带民间流传的一种装饰性家具,从形制和结构方面来看,应属于明清以来流传的小型插屏,但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灯壁装饰图案的内容取材广泛,构思巧妙,寓意深刻,造型简洁概括,色调古雅,粗犷中不乏精巧,既有北方民间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又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涵义和地方民俗文化意味。关键词:灯壁;屏风;装饰图案;艺术特色;文化涵义基金项目:2007年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7

2、21B01)“陇南民间美术的区域性艺术特征研究”“灯壁”是陇南一带民间流传的一种装饰性家具,一般摆放在上房正厅中央的八仙桌上,其造型既有传统小型插屏的艺术特征,又具有鲜明的陇南地方特色。灯壁的构思和设计巧妙,装饰图案简洁大方,具有粗犷大气的北方民间艺术特色,同时蕴涵着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意蕴和传统伦理意义。灯壁虽然形制小,但做工精致,耗工耗时,所以在陇南当地,多为书香门第、富裕家庭的装饰性家具,成为家庭经济和文化地位的象征,一般贫民家庭的家具多为简陋的实用性家具,正所谓“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墨子的“非乐”美学思想,强调“先质而后文”,其中包含审美和艺术活

3、动要以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思想,有合理的因素。 1(图1)西和“福禄寿禧”灯壁从灯壁的名称、大小、造型、结构以及摆放位置综合考察,虽然类似于明清以来流传的小型插屏,但从其功能来看,又不完全同于小型插屏,应来源于一种特殊功能的屏风灯屏风,一般放在桌子上,挡住来风,避免蜡烛或油灯被吹灭,体现了其实用功能,随后才逐渐演变为插屏形式的纯装饰家具,并且具有了象征文化精神和礼仪的功能。屏风作为中国传统家具中最有代表性的家具,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功能经历了从实用到装饰的演变过程,屏风最初还具有象征权力、礼仪的实用功能,同时也具有分割空间、挡风的实用功能,小型插屏的前身就是宋代开始流行的“砚屏”,最初的

4、功能是放在书桌上的砚台旁边,挡风以避免墨汁挥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后其装饰功能才逐渐成为主体,实用功能基本消失,演变为纯装饰性的“桌屏”,晚清时期才称为“插屏”。2而陇南地区的灯壁,在取材、造型、装饰等方面,和插屏又有明显的区别,插屏一般采用的材料除木料以外,还有漆、石头、云母、琉璃等,而陇南灯壁一般通体为木质;插屏的装饰有木雕、绘画、镶嵌、雕漆等丰富多样的方法,而陇南灯壁一般都是纯木雕;从艺术趣味来看,插屏富贵高雅,具有官方主流文化和审美的特征,而陇南灯壁则在体现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兼具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特征。一、陇南灯壁的艺术特色陇南灯壁形制较小,一般高度为二尺以内,宽

5、度为一尺左右,其结构由插屏和底座两部分组成:插屏可装可卸,用硬木作边框。屏芯是整个灯壁装饰的主体,多用质地细腻的硬木为材料,采用通体透雕形式,所以从艺术造型的类型来考察,木雕的性质更为突出,这是陇南灯壁区别于一般桌屏和插屏的重要特征;在当地也有许多灯壁是将木雕与铜镜造型相结合,体现了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艺术特色,但木雕依然是其装饰的主体。底座结构和一般插屏一样,除稳定插屏的实用功能外,也是装饰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常采用横披式的小面积透雕,或施加线形雕饰,与插屏相互呼应。(一)装饰图案内容丰富多彩灯壁装饰图案的内容取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传统题材,人物一般以“福、禄、寿”等中国神话传说

6、人物为主,也有“仁、义、忠、孝”等伦理道德内容;动物图案中,最常见的图案是民族传统艺术中象征美好事物的祥瑞图像,如龙、凤、虎、鹿、鹤、兔、喜鹊、鸳鸯以及生肖动物等,花卉图案以牡丹、梅、兰、竹、菊、松、荷等为主,而且将二者进行完美的结合,形成了如“兔子卧菊”、“鹭鸶闹莲”、“锦鸡窜牡丹”、“喜鹊登梅”、“松鹤延年”、“多子多福”等民族艺术传统中的经典题材,另外还有祥云、变体花纹以及其它抽象图案,表达了人们对富贵、和谐、长寿、吉祥等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二)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图2)西和“丹凤朝阳”灯壁在整个图案的构思方面也善于突出主题和中心,往往采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谐音”和“双关”的艺术手法

7、,将人物、动物或花卉组织在一起,体现了民间工匠巧妙的构思,使灯壁包含深刻的寓意。如“福禄寿禧”灯壁,图案的主体为神话人物骑着梅花鹿的老寿星,后面雕一只飞翔的蝙蝠,从而取谐音“福、禄、寿”三星高照;底座部分又刻“喜鹊登梅”,取“喜上眉梢”之意,同时与插屏图案相得益彰,构成“福、禄、寿、禧”的主题与祥和意义。通过富有变化的人物、动物和花卉相结合的形式,包含了深厚的寓意,构思十分巧妙。而“丹凤朝阳”灯壁则将透雕图案与铜镜造型相结合,中心部分为金色的圆铜镜,四周雕刻四只情态各异的凤凰,且四只凤凰又紧紧围绕圆形铜镜造型和布局,顾盼有情,对称而富有变化,体现了工匠对形式感的巧妙处理;凤凰形象与祥云、花卉图

8、案相结合,取“丹风朝阳”,“花好月圆”等美好和谐的寓意,从而使整个灯壁在形式感和寓意方面达到了双重的和谐与完美。除此以外,陇南的许多灯壁都有类似的构思,或“连年有余”、或“松鹤延年”、或“龙凤呈祥”总之,讲求构思巧妙、立意古雅、寓意深刻,追求祥和喜庆以及健康向上的品格,是当地灯壁艺术的总体特征。(三)概括传神的表现技巧在雕刻手法方面,将透雕、浅浮雕与阴刻线相结合,在艺术审美方面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如前所述,陇南灯壁和明清以来流行的做工精细的宫廷插屏和南方插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由于过分强调做工的细密,追求“奇技淫巧”,反而易流于细碎繁缛,而陇南灯壁由于多出自当地民间工匠之手,其雕刻手法率意大胆,

9、奔放自由,造型憨厚古拙,不过分拘泥细节,而是巧妙处理了整体与细节的完整统一。既注重形象的整体神韵,也有对人物、动物和花卉的适度描绘,造型简洁概括,但又十分传神;既有北方民间艺术造型的一般特征,又有当地民间艺术的独特个性,粗犷中不乏精巧,概括而生动传神,与当地的民间皮影、剪纸艺术具有相似的审美情趣。如“福禄寿禧”灯壁的老寿星的形象刻画,造型十分概括、简练、整体,但人物的神态又十分生动,通过眼睛以及胡须等细节的简洁描绘,已充分传达出寿星和蔼慈祥的神态,也体现了中国传统人物画注重传神的审美特征。动物、花卉造型也能达到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在运用民族传统艺术中程式化造型手法的同时,善于抓住动物、花卉最有

10、代表性的神态和整体造型特征,而不斤斤计较于细节造型的精细描绘。两只兔子造型概括,情态生动,对细节的描绘又恰倒好处,所以使动物图案的造型既能传达出动物的生动情态,又与整体的形式构成和谐统一。花卉的造型也抓住了其最突出的造型特征,结合民族传统绘画中的艺术处理方法,既有菊花的典型特征,又有微妙的情态变化,与动物造型完美统一,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在色彩方面,由于灯壁为单纯的木雕,且木质优良,色彩优美单纯,同时也因流传年代久远而自然形成“包浆”, 老家具表面因长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迹,因为有汗渍渗透和手掌的不断抚摸,木质表面会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使其色彩更加淳厚古朴,与取材广泛、变化多端的插屏相比,从而产生

11、了一种丰富而又整体的美感,单纯之中求变化,更加凸显出陇南灯壁古朴的艺术审美特色,积淀着丰厚的人文意趣。二、陇南灯壁的文化涵义灯壁作为当地形制最小的一种民间家具,在当地民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因为它已超越了实用功能,成为纯装饰性的摆设性家具,其它家具虽然也有装饰图案,但以实用为主,而灯壁则成为民间家具装饰的典型代表,既有装点居室的美化作用,也具有深厚的文化伦理意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深受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其所传达的审美意趣和精神内涵,都是儒家伦理文化的特征,中国民间建筑和室内家具的造型、图案装饰、布局和摆设,都体现了儒家伦理文化的等级秩序特征。在陇南当地,灯壁一般摆放在上房正厅中央的团桌上

12、,从位置来看,处于所有家具中最核心的地位。灯壁被放置在核心位置,自然也与其传达的正统伦理和文化意义相关。灯壁中的图案,一般表现的内容都是与儒家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趣相统一,例如人物中的“福、禄、寿”,则象征了民众对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的向往,以及求取功名、积极用世的儒家伦理文化特征,而“仁义忠孝”题材更是儒家思想和文化的核心,即使花卉和动物图案,也都通过“谐音”和“双关”的艺术手法,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伦理意义。另外,灯壁的文化涵义也与其本身的性质和功能相关,“男耕女织”和“昼耕夜读”的传统农耕社会生活方式,也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古代社会一种理想化生活模式,人们既要“安贫”,又要“乐道”,所

13、以男人读书增长学问,求取功名,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特征。和“砚屏”一样,灯壁除了其表现的内容以外,其本身就来源于一种传统文具,夜间读书,用灯壁来挡风,内涵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文化品格,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文具在陇南民间,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具有文化“图腾”的性质,即一种对儒家伦理和文化的热衷崇拜,在陇南部分地区,建修大门时,在棚板上要放入笔、墨、纸、砚、书籍等中国传统文具,以此仪式祈求家族成为知书达理的“书香门第”;甚至有些地区,不允许人们对有字迹的书籍、纸张等进行乱扔和亵渎。而灯壁作为文具的一种变体家具,其实用功能虽然消失,但其作为文具的文化寓意和精神涵义依然存在,所以在当地民间,人们也将其作

14、为文化的“图腾”,“书香门第”的象征,放置于居室的中心位置,其实也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对文化精神的敬畏与崇拜。灯壁中图案的内容,一般都取材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典型祥瑞题材,早在先秦时期的诗歌中,“花鸟”意象已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诗经、楚辞等典籍中,也出现了许多优美的花草意象,来象征人品的美好与高洁;3秦汉时期,美术造型中就出现了大量的以花卉、植物、动物为内容的祥瑞图形,这些祥瑞图形也是后来花鸟画的滥觞,从而奠定了中国花鸟画的主流审美范式,即以自然花鸟来传达深刻的寓意,使形式蕴涵深厚的文化涵义。4动物中的龙、凤、虎、鹿、喜鹊、鹤、兔子等动物图像,有些本身就象征了吉祥、喜庆、和谐等寓意,而有些则

15、通过威武镇邪的功能,间接地传达了人们对美好和谐的向往和追求;植物花卉中的梅、兰、竹、菊、松、荷等,经过历代文化艺术的演变,最终都成为高尚人品和美好事物的意象。而灯壁中的图案,也正是以此为表现内容,其中也就蕴涵深厚的文化涵义和伦理意义。在当地民间,灯壁不仅是家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也是“吉祥平安”的象征,在春节期间,当地民间普遍流行“禳运星”的风俗,认为人在“本命年”诸事不吉利,所以请阴阳举行“祈禳”仪式,而在此仪式中,灯壁则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在此,灯壁已成为一种纯粹的祥瑞图形被运用,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灯壁的这种深层的精神寓意和文化涵义,在艺术审美情趣方面,在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

16、文化和民间艺术特征的同时,也体现出这种传统儒家美学中的审美特征,追求和谐、美好、吉祥、忠厚的内在精神涵义,形式完美和谐,表现手法朴拙,是一种温和、朴厚、含蓄的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审美特色。陇南灯壁作为当地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品,也包含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意味,陇南文化作为陇右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具有兼容互补和质朴的本质特征, 雍际春教授指出,陇右文化是在陇右这一特定地域,由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孕育生成和演化发展的一支地域文化,它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典型的尚武精神与功利色彩、质朴性、保守性四大文化特点;又具有典型的过渡性、多元互补、变异与趋同相一致三大地域特征。5灯壁艺术综合了传统文化、异域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在继承中华民族屏风艺术优良传统的同时,展示了独特的地方艺术文化个性特色,折射出陇南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灯壁图案中质朴、憨厚的人物形象,也正是当地劳动人民质朴善良、勤劳忠厚品质的写照,朴拙而富有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