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4041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比较与酶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都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不同的是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影响酶活性。,二、ATP与细胞代谢的关系,1.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 3.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以化学能的形式转移到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流动。,三、酶 1.酶的概念 (1)对化学本质的理解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合

2、成场所主要是核糖体,少部分在细胞核内。 (2)对催化作用的理解 酶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2.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 (2)催化剂的作用:提高反应速率,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3)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3.酶与激素、抗体、载体蛋白质及蛋白质的关系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淀粉酶、蛋白酶等;少数激素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载体蛋白质和抗体都是蛋白质。,图解酶的特性 角度一 酶的高效性 【典例1】(2011海南高考)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

3、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如图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标准解答】选D。酶具有高效性,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由于此化学反应不可逆,反应物的浓度迅速下降,直至浓度为0。,角度二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典例2】(2011杭州模拟)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鱼回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4、(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酶活性,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鱼回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D. 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标准解答】选C。A项中据曲线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超过了这个范围ACP活性反而会下降;B项中据曲线图可知,鱼回鱼中ACP最适温度为37左右,如果将宰杀后的鱼回鱼放到该环境中,ACP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速率最快,不能保持其鲜味;C项中据表格可知,ACP在5 mmol/

5、L 的Ca2+中的相对酶活性受到抑制,催化肌苷酸分解速率下降,则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该浓度下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率会减慢;D项中据表格可知,ACP在1 mmol/L 的Zn2+中的相对活性都超过了100%,说明Zn2+能提高ACP的活性。,拓展提升 1.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可降低分子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更易进行; (2)改变化学反应速度,本身不被消耗; (3)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2.根据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判断酶活性的变化 (1)单一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最适温度(pH)之前,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6、 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pH),酶的催化作用都将减弱。 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2)多种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分析丙图可知: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 分析丁图可知:反应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1.(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解

7、析】选B。通过曲线可以看出甲酶活性没有变化,因此蛋白酶不能水解甲酶,甲酶不是蛋白质,可能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水解,因此乙酶是蛋白质,蛋白酶的分解作用可破坏乙酶的分子结构,导致乙酶的活性降低。,2.(2011苏北四市模拟)如图表示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pH为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pH由低到高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C.不同物种淀粉酶的最适pH有差异 D.人的淀粉酶活性比植物淀粉酶活性高 【解析】选C。据图可知:pH为4.5左右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pH由低到高时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植物和人淀粉酶的最适pH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异;pH小于5.5

8、时人的淀粉酶活性比植物淀粉酶活性低,pH大于5.5时人的淀粉酶活性比植物淀粉酶活性高。,3.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 mol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 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甲和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增加,原因是酶失活 B.乙图中当酶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催化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C.乙图中催化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随着酶浓度的增大,酶的活性逐渐增加 D.将甲的纵坐标改成乙中的催化反应

9、速率,坐标曲线和原曲线不一样,【解析】选D。甲是在酶浓度固定、反应物量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用生成物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表示整个反应过程的变化,这是一个催化反应;而乙是在反应物浓度过量(不成为反应的限制因素)条件下,随着酶浓度改变时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限制因素是酶浓度,由于反应物浓度过量,所以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不断增加。甲曲线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不是酶失活,而是反应物消耗完毕。乙曲线反应速度增加也不是因为酶活性逐渐增强,而是因为酶浓度增加。将甲的纵坐标改成乙中的催化反应速率,则开始反应速率最大,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最后是零。,4.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

10、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在碱性环境下高 D.该酶在作用35 min后便失去活性,【解析】选B。曲线图中纵坐标是反应物的含量,由曲线的变化可知甲物质提高了该酶的活性;60时该酶失活,因此对甲物质没有催化作用;从曲线和的变化来看,该酶在40、pH8时活性最高;40的环境中,酶在作用35分钟后并没有失去活性,只是试管中反应物消耗完毕。,巧用规律设计酶活性相关实验 角度一 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 【典例3】(2011汕头模拟)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对比实验。其他同学看了

11、该实验设计后,提出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1号试管不应加入2 mL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 mL新鲜唾液 B2号试管不应加入2 mL新鲜唾液,而应加入2 mL蒸馏水 C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 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D1号试管应加入2 mL新鲜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标准解答】选A。通过实验考查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中应设置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只有实验变量不同,即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如应加入等量的稀淀粉糊和新鲜唾液。,角度二 准确分析实验的变量 【典例4】(2011江苏高考)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

12、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 、947.2%。,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

13、,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 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 _。 (2)步骤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时要特别注意_ _,其原因是_ _。,(3)步骤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 _。,【标准解答】(1)本实验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时要特别注意温度不能过高,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实验中无关变量,如水温、盐度和溶氧量等可能对实验产生影

14、响。,(4)根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比较,可以得出实验的初步结论是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大幅度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由表格内数据可知,鲈鱼肠道内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因此鲈鱼多以蛋白质为食,为肉食性生物。,答案:(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氧量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大幅度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

15、于脂肪酶和淀粉酶,拓展提升 1.挖掘题干信息分析实验原则 (1)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自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因变量)。 (2)实验中,若存在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则可判断该组为对照组,如“典例3”中试管1未加入植物材料。因此试管1为空白对照组。,2.“因果法”分析实验变量 (1)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是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如“典例4”中自变量为“植酸酶的有无”,因变量为“鲈鱼肠道内消化酶的活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植酸酶的有无影响鲈鱼肠道内消化酶的活性。,(2)无关变量与因变量 无关变量是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会对因变量有干扰作用,不呈因果关系,但要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实验误差。如“典例4”中水温、盐度和溶氧量为无关变量,但它们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鲈鱼肠道内消化酶的活性。,1.某学生为了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