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和地》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3996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尺和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比例尺和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比例尺和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比例尺和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比例尺和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例尺和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尺和地》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 图,一、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1)概念: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3)形式:, 数字式:11000 000 或 1 /1000 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文字式:一百万分之一, 直线式:,注意: 比例尺本身无单位,但计算时要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单位需先换算统一。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练习1:若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2.22cm,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1:50000000,(4)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小),(5)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

2、越详细。(分母小),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大), 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粗略。,练习2、 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C,(6)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是面积的缩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n, 将原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倍,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1/n, 将

3、原比例尺缩小(了)1/n倍,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11/n),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 = 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 = 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地图比例尺的判读: 地图上标出了比例尺,直接在地图上判读。 地图上无比例尺,但有经纬网,则依据“经纬线长度”计算。 地图上无比例尺,但图中所绘区域的地理事物具有一定的数字特征, 暗示了比例尺。,练习3:一张1:12 000 000的地图若将该图比例尺放大到 原图的4倍,放大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3 000 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0千米 C、1:48 000 00

4、0 D、1:9 000 000,A,2、地图上的方向,(1)指向标法,(2)经纬网法,(3)一般指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2)注记: 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在不同的地图上,图例和注记往往不同。读地图时,必须先熟悉图例和注记,然后就可以在图上找寻所需要的地理信息了。,二、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不同的点投影到同一平面上,将海拔相同的点用平滑

5、的曲线连接起来),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3)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地貌,山谷, 山峰,四周海拔低 中间海拔高, 盆地、洼地,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海拔较低处,XE、YE是山谷,ME、NE是山脊,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合, 山脊、山脊线,山脊线又称分水线,凸低则高, 山谷、山谷线,山谷线又称为

6、集水线,凸高则低, 梯田, 新月沙丘, 火山, 峡谷,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幅等高线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2)同图等距: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两线海拔之差),(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一般地图不能完全呈现),(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同一地点不能有两个高度;陡崖处例外,等高线会重合。,(5)等高线的“密陡疏缓”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峻;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和。,(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不连续的短线, 画在数值减小的一侧,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凸坡,凹坡,凸坡: 高处疏,低处密,

7、凹坡: 高处密,低处疏,(7)凹坡可通视,凸坡视线受阻,(8)“凸高则低,凸低则高”,(10)“大于大的,小于小的”,(9)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数值关系可以是一个等高距,也可以是同值。,A (200,300),B (400,500),4、分层设色地形图,1-平原:海拔低于200M,等高线分布稀疏。,2-山地:海拔500M以上,区内高差大,等高线分布密集。河谷呈“V”型 A、5001000M-低山 B、10002000M-中山 C、2000以上-高山,4-丘陵:海拔500M以下200M以上,区内高差相对较小。,3-高原:海拔500M以上,海拔高度相对较大,区内高差小,边缘等高线密集,5-盆地:中间

8、低四周高,等高线闭合状,下列哪些是山谷 ( ),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山谷山脊鞍部山顶 B山谷山谷山顶鞍部 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 D山脊山脊山顶鞍部,B,左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等高距为200m ) A100、10 B100、500 C500、250 D500、350,读右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A,C,读下图为我国某省的地形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该省自东往西排列的地形依次是( ) 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 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 D丘

9、陵、山地、平原、湿地,A,已知ab,回答第1-3题: 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M为山坡上的洼地 N为山坡上的洼地 M为山坡上的小丘 N为山坡上的小丘 A、 B、 C、 D、 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200M300 300M400 100N200 200N300 A、 B、 C、 D、 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同为洼地 同为小丘 同为缓坡 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 B、 C、 D、,C,C,A,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1)两地都在某一条等高线上,则两地相对

10、高度就是两地海拔高度之差。 H相 = H高 H低,(M、E相对高度为200米),(2)一地在等高线上,一地不在等高线上,求出不在等高线上的地方的海拔 取值范围,然后与另一点的海拔相减。(结果为一取值范围),M海拔为500米,F海拔(300,400)。,M、F相对高度(100,200),(3)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此时两地的海拔都为某取值范围。 假设等高距为d,两地之间有n条等高线,则两地相对高度H为 (n1)d H (n1)d,HA (600,700);HF(300,400);,2、两地间的气温差计算,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6),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3 1)100 HA HF (3 1)100,T差 = 0.6 H相,3、计算陡崖的高度,假设等高距为d,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为n, 这n条等高线的最低值为a,最高值为b。,(1)陡崖底的(海拔)高度:(ad) H底 a,C(200,300 】,(2)陡崖顶的(海拔)高度: b H顶 (bd),B【500,600 ),(3)陡崖的相对高度高度H: (n 1)d H ( n 1 )d,B、C间陡崖相对高度H:(3 1)100 H ( 3 1 )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