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中医辨证治疗56例湿疹临床观察【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345958 上传时间:2017-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中医辨证治疗56例湿疹临床观察【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word论文】中医辨证治疗56例湿疹临床观察【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word论文】中医辨证治疗56例湿疹临床观察【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中医辨证治疗56例湿疹临床观察【临床医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中医辨证治疗56例湿疹临床观察【临床医学专业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辨证治疗 56 例湿疹临床观察【摘要】 根据 56 例湿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皮损特点在临床分为 6 型,其辨证论治原则分别为血热湿盛型应清热凉血,除湿止痒;肝胆湿热型应清肝利湿止痒;脾虚湿蕴型应健脾燥湿止痒;肝风湿热型应平肝息风,除湿止痒;血燥夹湿型应养血熄风,除湿止痒;血瘀互结型应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其结果治愈 46例占 82.2%,好转 9 例占 16.2%,无效 1 例占 1.6%,总有效率达 98.4% 【关键词】 湿疹;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湿疹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及形态特点而有浸淫疮,血风疮,旋耳风,肾囊风,呙疮等多种不同的名称,湿疹的特点是形态多样,对

2、称分布,易于渗出,瘙痒剧烈,缠绵难愈,笔者于 2003-2008 年临床实践中,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湿疹 56 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6 例中男 25 例,女 31 例;年龄最小 8 岁,最大 75 岁;病程最短 5 天,最长 12 年,其中发病在 1 个月以内 25 例,1 个月1 年 20 例,1 年以上 11 例。皮损分布于身体各处,其中广泛性 24 例,局限于头、面、耳、肢体、外阴等处30 例。12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皮肤学湿疹的诊断,形态为多型性弥漫性,分布对称,急性者有渗出,慢性者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瘙痒剧烈。1.3 治疗方法根

3、据皮肤特点,结合症状辨证,分为 6 型治疗。1.31 血热湿盛型共 20 例。以皮肤潮红灼热,密集丘疹水疮,瘙痒剧烈,搔破津水,糜烂结痂,浸淫遍体为主症,伴口干喜饮,心中灼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多见于浸淫疮,即为急性泛发性湿疹。治以清热凉血除湿止痒。基本方:生石膏 30g,知母 16g,黄柏 15g,生地30g,丹皮 15g,连翘 20g,白茅根 30g,大青叶 15g,苦参 12g,白鲜皮 30g,车前草 15g,甘草 7g,滑石 30g,发于夏季,多汗及暴露部位潮红起疹加青蒿、藿香、佩兰;口臭便秘加大黄。21.32 肝胆湿热型共 11 例,以皮肤局限性潮红或暗红肥厚,表面有结痂脱

4、屑,周围散在丘疹,水疱,瘙痒难忍为主症,伴口苦,急躁易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多见耳部、乳房、外阴及下肢、手足湿疹。治以清热利湿止痒。基本方:龙胆草 10g,黄芩 10g,枝子 10g,茵陈 10g,生地 15g,连翘 20g,丹皮 12g,苦参 7g,地肤子 21g,生苡仁 25g,化石 15g,甘草 6g,发于下半身去黄芩,加萆芥、黄柏,瘙痒剧烈加勾藤;舌苔厚腻加苍术。1.33 脾虚湿蕴型共 9 例,以丘疹痂屑成片,颜色淡红,瘙痒时作,搔抓津水,缠绵难愈为症,伴纳少,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腻,脉缓。多见于钱币状湿疹,异位性皮炎。治以健脾燥湿止痒。基本方:苍术 10g,

5、白术 10g,厚扑 10g,茯苓 13g,砂仁 10g,炒苡仁 30g,黄柏 10g,白鲜皮 15g,车前子 15g,地肤子 20g,大肤皮10g,皮损色红加丹皮、黄芩;渗液多加茵陈、苦参。1.34 肝风湿热型共 7 例,以全身起红色丘疹,瘙痒剧烈,日轻夜重,血瘀点为主症,伴烦躁失眠,舌红苔淡黄或腻,脉弦滑。多见于丘疹性湿疹。治以平肝息风止痒。基本方:生龙骨 30g,生牡蛎 30g,灵磁石 30g,白鲜皮 15g,苦参 10g,生甘草 5g,瘙痒剧烈,脱屑加全蝎、僵虫;胸协胀满加香附、枳壳。1.35 血燥夹湿型共 5 例。以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干燥脱屑皲裂,瘙痒颇甚为主症,舌质偏红,苔白,脉细滑

6、。多见于慢性皲裂性湿疹。治以养血熄风除湿止痒。基本方:当归 12g,连翘 20g,首乌 15g,苍术10g,白鲜皮 15g,丹皮 15g,鸡血藤 20g,全蝎 10g,夜间痒甚,失眠多梦加夜交藤、珍珠母。1.36 血瘀互结型共 4 例。以小腿皮紫色或紫黑肿胀瘙痒,上覆痂屑为主症,伴下肢沉重乏力,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多见于静脉曲张性湿疹。治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基本方:萆芥 20g,连翘 20g,黄柏 10g,茯苓皮315g,牛膝 12g,地肤子 21g,防己 12g,鸡血藤 15g,赤芍 15g,桃仁 10g,红花10g,银花藤 20g。下肢肿胀甚加冬瓜皮、大腹皮。每剂水煎 2 次,早晚分服,

7、第三煎放凉洗患处或用纱布垫,小毛巾蘸药液湿敷渗液糜烂处。用药 7 天为 1 个疗程。2 结果21 疗效标准参考北京中医药管理局52 种疾病中医诊断与质控标准 ,自拟疗效标准。皮损全部消退或消退 95%以上为治愈;皮损消退 50%以上为好转;皮损消退不足50%为无效。表 1 56 例湿疹治疗转归情况(略)22 治疗结果56 例中治愈 46 例(82.2%),好转 9 例(16.2%) ,无效 1 例(1.6%) ,总有效率 98.4%,见表 1 示,血热湿盛、肝胆湿热、血瘀互结型疗效较好,前 4 型一般为 1 个疗程,而后 2 型则需 34 个疗程。3 讨论治疗湿疹,除湿止痒法必须贯彻始终,抓住

8、不放,急性期宜清热凉血利湿止痒,亚急性、慢性期在除湿止痒的同时,还当调理气血及脏腑功能。湿因水液代谢障碍而变生。脾失健运,饮入之水谷,不能正常地化生津液而变为湿浊。湿浊内生,日久必耗液伤阴,阴伤血燥肌肤失养皮肤肥厚粗糙,脱屑皲裂。因此治疗慢性皲裂性湿疹亦当润燥养血与除湿之法并用。湿邪粘赋难祛:郁则化热,湿热常交织一起,流窜肌肤而致病,故清热燥湿止痒之品是治疗各型湿疹的常用药,如黄芩、苦参、黄柏、白鲜皮、地肤子等。不能简单地以西医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与中医辨证分型用。例如有些特殊部位的湿疹,如耳部、乳房、外阴、手部湿疹,病程慢,皮损肥厚,属慢性湿疹,但若辨为血燥夹湿型,则疗效欠佳。笔者的体会是:慢性肥厚的皮损,只要颜色较正常肤色红,表面有痂屑,当辨证为湿热,结合经脉循行,以清肝利湿治疗为宜。一般来说,湿疹急性发作多责之于脾、肝,内治是根本,外治也不可缺少,外治药物的使用需辨疹型,视不同情况选择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