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文言文 文言味【古代文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168060 上传时间:2017-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文言文 文言味【古代文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文言文 文言味【古代文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文言文 文言味【古代文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文言文 文言味【古代文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文言文 文言味【古代文学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文言文 文言味【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文言文 文言味【古代文学专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言文 文言味摘要: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的相当大的篇幅,但文言文的教学却令广大的师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文从文言文的教学现状谈起,并思考改变现状的方法:上出文言文独特的“文言味”韵味、情味、滋味、回味。希望能够对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文言味韵味、情味、滋味、回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应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学生们说:“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

2、文。 ”文言文被列为“最怕”之首,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和无助可见一斑。 学生怕学文言文,老师也怕教文言文。文言与现代语言之间的较大差别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绝大多数教师教文言文时只好逐字逐句地串讲,课堂缺乏活力,死气沉沉,以致于老师也对文言文“冷眼相对” ,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很少有老师愿意选择文言文来展示教学。 不过,文言文毕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根基。如果我们不去接触古典文献,那么现代汉语也就失去了根,也就不可能得到良性的发展。看看五四时期的那一批作家,鲁迅、胡适、梁实秋、郁达夫等,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代的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相媲美的,更不用说超越了。究其原因,

3、是因为他们都从文言文这个宝库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 文言文精炼的语言,特殊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积累语言、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如果在少年“语言敏感期”诵读相当数量的一流的文言文,成人后形成一流的白话表达能力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可是,现实无情,文言文的式微也是有目共睹的,面对文言文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我们该有什么对策呢?我认为,每种文体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解读方法,要想激活文言教学,就必须上出文言文独特的“文言味” 。 其实,早在古人在读写活动中,就非常强调对“味”的追求。 “含英咀华”“咬文嚼字” “玩味” “品味”等词语的出现便是这种追求的集中体现, “味”除了用来指称语文材料的丰富意蕴和审

4、美特征以外,还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在读写活动中对语言材料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审美体验。 一、韵味声情并茂,书声琅琅 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给人以非常优美的韵律享受。古时候,一卷在手,书声琅琅,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因此,吟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培养文言语感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读”乃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 。但是,传统的“读”是一种“粗放式”的“读”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其优势自不待言。但学习过程漫长,效率低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几乎无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没有得到高效的发挥。特别是以学习现代文为主的现在,这种“读

5、”法耗时低效的弊端更是凸显。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抓住文言文教学“读”这个根本,还要采用恰当、有效2的“读”的方法。出于这样的目的,可从以下四步着手: 第一步,听读课文,认准字音。这一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在泛读时,应做到声情并茂,尽可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条件,可让学生听朗读带,务必让他们感觉到文章的美,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合读课文,明确节奏。学生一边随录音或泛读轻声诵读,一边标画节奏,对一些难以确定停顿的句子,首先应借助注释、已有的语法知识,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这样才不致读破句子。 第三步,分读课文,领会文意。在这一阶段里,教

6、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个人读,分组读,可配乐朗读,也可开展朗读竞赛,使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不绝于耳,使学生以诵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 第四步,齐读课文,总理全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 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学生对全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分析、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情味创设情境,披文入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写文章,表面上是一个字一个字连缀而成,可是没有感情的触动和灵感的激发,这些字不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 阅读与写作相逆,是“以意逆志”的过程,是以读者的体会迎合作者的本意。而这种迎合,是从呈现在他面前的

7、文字作为出发点,然后借助于对这些文字的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慢慢的窥见了作者深藏于心灵之中和文字背后的玄妙。 几十年的文言文教学形成的习惯往往是对文章条分缕析,大卸八块。字、词、句、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探寻艺术手法偶尔赏析优美的文笔时,便是逐字逐句,修辞手法,微言大义至于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学生还没来得及好好体味,便被老师填鸭式教学弄得先入为主了,其场景往往是老师头头是道,学生眉头紧锁。 当然,教学上真的做到披文入情也是不容易的,应该抓住两个关键: (一)恰当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和持续欣赏的欲望。 所谓创设情景,即通过激情演讲、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

8、读者、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开始阶段创设的情境,能把学生感情调动、激情点燃。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 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景,能不断唤醒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对文本的新鲜感和持续欣赏的欲望,调动学生感情始终投注到作品语言上,去体会作品的情感,

9、陶冶自己的情感。 (二)用情感去浇灌,用智慧去掌舵。 感人心者,莫先乎诚,要想感动学生,先得感动自己,让自己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让自己与作者共鸣,才能在教学中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的真情,以激情点燃激情。 3如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先介绍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变革求新,在恶劣的政治环境里力争强国富民,最终却被贬流放的坎坷经历,再引用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总结,突出强调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激起学生对作者的钦佩崇敬之情。当学生已经进入到岳阳楼记的情感氛围中,再让学生披情入文,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分析讲解课文,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在真情对话的语文的课堂上,我

10、们不怕静场,因为那正是润物细无声美妙,在沉默中,孕育着你意想不到的精彩!也不会怕乱场,因为那也许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高潮!这时候,你只要适时把握教学时机,运用教学机智,就能把课堂引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又一个的高度!这时候, 你的点拨,你传授的知识、方法、价值观,都会是那样的让你的学生信服。 三、滋味咬文嚼字,含英咀华 通过语言文字的习得,激发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从而对其进行情感、人格教育,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对情感的深切把握品评是和对语言的品味融合在一起的,割裂开来是不可能赏析成功的。很难想象,一个连字面意思都不懂的人,能够消化并吸收文言文之精华。

11、 所以,文言文教学应以“语基”为主,其他为辅。忽视文言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而进行过多的行文分析,也就失去了学习文言的基本意义,背弃了基本目标(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注解基本内容” ) 。 悬置文言文本的文化说教,是无法让学生从中汲取语言养料的,充其量只不过是多了点“谈资”而已。作家们可以“得意而忘言” ,但是学生们却不可以“忘言以得意”啊! 但是,品味语言文字绝不是肢解性的大卸八块式的翻译,品味语言文字是要品味出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要品味出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品出语言文字说明的道理,给人以启发的哲理;要品味出语言文字所表

12、达出的生活中的乐趣,天真烂漫的童趣,幽默诙谐之趣等;要品味出语言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特色等。 身为教者,要研究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是别的词语或表达方式,细细体味它的神韵所在,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及文章中心,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搭一座桥梁,从阅读到习作,从“此岸” 及“彼岸” 。 如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月色入户” ,冬天夜晚十一二点的时候,作者苏轼为什么才“解衣欲睡”?形容月色的词语很多,为何要用一个“空明” 、为何要自嘲为“闲人”?那种微妙而复杂感情都是要从字词品味中得到答案的。 再如教学爱莲说时,

13、由品析文章的语言入手,欣赏文中的形象美。首先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最喜爱的“形象”进行描画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然后请学生谈谈,能从上面的内容中看出、读出、悟出多少个“美”来。通过讨论点拨,可以看出画面美、形态美;读出语音美、情感美;悟出品格美、气质美、正直美教师在此基础上点示: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外在姿态的描绘和赞美,赋予莲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伸展。 四、回味回归生活,营养人生 4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不只是为了了解几个字词

14、阅读几篇古文,更重要的是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打开古典文学,字里行间都跳动着民族文化的命脉,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液,显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民族精魂。 文言文是我们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鱼我所欲也讲的是汉民族的道德文化,归园田居蕴含着丰富的隐士文化;还有“塞翁失马”的哲思, “精卫填海”的执着, “飞舟三峡”的潇洒所有这些,无一不积淀着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只有学习文言文,才能体验到较正宗、原味的民族文化。 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学生是能够理性的看待文言文的地位和社会作用的,学生们都明白这是中华民族悠久、优秀文化的传承,不能够放弃,都在尽可能的去喜欢。但是,现实的问题是:快节奏的现实

15、生活中,人们都不再追求是否具有对古典美的审美能力,是否具有阅读、鉴赏、感悟悠久古文化的能力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需要培养的是更能适应残酷的社会竞争的人。 我们走得太快,连灵魂都跟不上了!我们为了追求物质,而把精神放弃了。 但人活着总是需要灵魂的,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彷徨的我们总要有些精神支柱的。文言经典中,我们汲取能量,薪火相传,再交给学生,以安身立世。 有些课文让学生深受感动,但过后回到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使学生能用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 例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讲完宋濂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后,我会问:“宋濂当时的学习条件和我们大家今

16、天的条件相比如何?” “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和宋濂比起来又如何?”全班静默,大家似乎都在反思着自己的学习态度。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同学们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虚度光阴”表示愧疚,进一步明确要向宋濂学习,做生活的主人当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横在他们与文言文之间的鸿沟也就消失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另外,在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普遍价值观的 21 世纪,充分开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用课文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也是文言文的独特优势。 比如我们可以从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概括出古代文人的气质钟情山水、超凡脱俗、闲情雅致、清高孤傲。在官场上、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排挤遭到讪谤时,他们可以通过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的山水,来寻找心灵的归依。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