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222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情况简介(224人) 一、民间文学(3人) 1、邵原创世神话群 翟钢炮,男,汉族,1948年8月生,济源市邵原镇邵原村农民。先后任邵原镇中学教师、邵原镇邵原村党支部书记、邵原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现任邵原镇小沟背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女娲文化研究工作,对女娲补天传说等诸多神话故事深为熟悉,而县根据邵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找到了许多自然原始遗存。经过他多年的研究挖掘,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他先后参与编写了中华创世神话原发地考、邵原山水、邵原民间故事集等。 2、郭丁香 曹家振,男,汉族,1945年8月生,固始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78年开始

2、,搜集整理郭丁香并将其整理成汉民族叙事长诗。先后拜南大桥乡钱木匠、分水亭乡朱木匠及城郊乡丁凤阁木匠等人为师。以长诗为内容创编的灶戏比家当、郭丁香出嫁2005年荣获河南省稀有剧种调演“特殊贡献奖”,长诗“郭丁香”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郭丁香 潘景娥,女,汉族,1963年4月生,农民,固始县城郊乡十里井村。自幼受老艺人说唱灶书影响和感染学唱灶书,后拜灶书艺人叶照群为师,加入灶书民间艺术团体,现能演唱郭丁香10本唱词。她所表演的灶书郭丁香比当家荣获金鼎奖表演金奖。 二、民间美术(30人) 3、朱仙镇木版年画 郭泰运,男,汉族,1926年1月生,开封市文化局退休职工,开封曲兴人。十三岁入开

3、封“云记”门神店学徒,三年出师,独自开店,店号“泰盛”。他的作品曾在北京、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收藏。曾先后赴新加坡、美国、日本举办专题展览、表演和文化交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 3、朱仙镇木版年画 任鹤林,男,汉族,1949年8月生,本科学历,开封朱仙镇年画社美术编辑。1965年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1970年就职于兰考县文化馆,1984年调入开封朱仙镇年画社。他所整理、复刻、印制的作品,先后由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摩洛哥等20多个国家收藏。曾先后于1995年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2005年赴台湾进行年画专题展,2006年赴德国参加

4、第58届国际书展、进行年画印制,并到法国、意大利等七国进行文化交流。1985年30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0年20件作品被首都博物馆收藏。专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英日文版)也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并获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3、朱仙镇木版年画 张继中,男,1966年12月生,大专学历,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0378-6711980。他先后从师于张海明、刘金录,学习木版年画的印制和雕版。其创作的主要作品大五子登科获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金奖,刘海戏金蟾被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并获河南省民间工艺品金鼎奖、终身成就奖,1997年回与归被博物馆收藏。出版发行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获河

5、南省民间文艺优秀成果奖,河南省人民政府图书出版奖第一名。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获“中原文化上海行”金奖,朱仙镇木版年画清代集获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4、黄河澄泥砚 王驰,男,汉族,1959年9月生,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人。青年时酷爱美术、绘画、书法,后跟随父亲学习制砚,于1990年成立陕州古文化研究中心,创办“永兴泰”堂号古砚专卖店。 4、黄河澄泥砚 李中献,男,汉族,1948年11月出生,大专学历,新安县人。其作品曾先后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参考消息、大河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的作品“枯竹砚”荣获“九四名砚博览会”金奖,“麒麟砚”荣获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一等奖,“清明上

6、河砚”在中原文化上第行大展中获金奖,“九九归一砚”和“佛学砚”在2003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举办的“文房四宝精品博览会上”获金、银奖。 4、黄河澄泥砚 游敏,男,汉族,1956年11月生,新安县城芝泉村人,13703793669。其代表作品家专为迎香港回归而特制;东方之子、河图洛书等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珍品博览会银奖、优秀设计奖,第四届金鼎奖等;龙魂、汉简、荷鱼中秋月国寿砚、等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2005年10月应邀赴汉城进行中韩文化交流等。4、黄河澄泥砚 李伟,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华瑞龙黄河澄泥砚厂厂长,13598528150。自幼随父亲李留照学习书画、澄泥

7、砚制作等,1989年毕业于河南省洛阳市豫西书画院雕塑系。主要作品“卧牛砚”、“双龙砚”1990年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特等奖,其中“卧牛砚”由国务院谷牧副总理做为礼品赠送给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作品“石丹砚”、“蘑菇砚”获1992年首届全国文化艺术及工艺美术展金奖。另有 “牧牛砚”、“八仙过海”、“荷塘月色砚”、“松鹤延年砚”、“国色天香砚”等多部作品分别荣获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金奖,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等众多奖项。他个人也先后荣获“河南省十杰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等称号。4、黄河澄泥砚 王玲,女,汉族,1967年11月生,大专学历,郑州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1978年开始随父学

8、制坯技艺,随后又学习了雕刻技艺。其作品九龙回归砚、宝琴赏梅获得了“山花金奖”,云龙砚获得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另有多部作品分别获得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第三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并先后赴韩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进行民间工艺交流。个人也被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百名巾帼科技英才”等称号。5、汴京灯笼张 张金汉,男,汉族,1941年7月生,开封市宋都彩灯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现为汴京灯笼张第六代传人。张金汉八岁随父学艺,做过钳工、电工,并师从著名画家蔡德全学习绘画。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6、柘城李秀山泥塑 李

9、秀山,男,汉族,大专学历,泥塑师,河南省柘城县远襄南街人,1971年开始进行美术创作,1975年调入县文化馆工作,盆乡情等多幅作品陆续在省内获奖。作品夜看春秋、关羽像、佛祖像等被收藏。7、农民画 解振乾,男,汉族,汝南县退休教师。从小随祖父、父亲学习民间绘画,后于70年代参与公社组织培训班,被聘为教师,一直从事农民画的创作,擅长花鸟鱼虫、写生。有多部作品参加了各级各类展出,其中荷塘蛙鸣获中国农村巾帼书画展奖,小蝌蚪找妈妈被文化部送行国外进行展出。7、农民画 袁宝华,男,汉族,1945年11月生,汝南县罗店乡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干部。自幼学习书画。公社春来早、台田盛开丰收花、选队长等多部作品参加了国

10、家、及省内的展评。作品牧鸭获得了文化部及中国美协的嘉奖,硕果累累、聚宝盆在日本佛教文化艺术中心展览并发表。7、农民画 曹凤山,男,汉族,1940年11月生,汝南县罗店乡尤庄村农民。自幼学习绘画,1971年参加农民画培训班系统学习,后在家专业学习和进行创作。主要代表作品喜交爱国粮、养牛村,曾在河南省历史博物馆现河南博物院参加展出,喜交爱国粮获得特等奖。7、农民画 连瑞卿,男,汉族,1965年6月生,大专学历,舞阳县文化馆工作。自幼喜爱绘画,1981年到文化馆接受农民画培训,1989年调入文化馆工作,先后有狮子盘门、山前姑娘山后嫁、舞台、早市等作品分别参加了浙江、上海、山东、陕西等地的联展。8、秦

11、氏绢艺 秦竹林,男,汉族,1947年7月生,滑县四竭虑房乡王三寨村人。自幼随祖父秦书田、父亲秦三杰学习娟艺技术,主要代表作品有蝈蝈白菜、螳螂捕蝉、喜从天降、瓢虫等40余种,代表作品“蝈蝈白菜”被称为华夏一绝,8、秦氏绢艺 秦志胜,男,汉族,1965年8月生,秦氏绢艺文化传播公司员工,滑县四间房乡王三寨人氏。自幼随祖父秦书田、父亲秦三杰学习娟艺技术,距今已三十多年,主要代表作品有蝈蝈白菜、螳螂捕蝉、喜从天降、瓢虫等40余种,其中,蝈蝈白菜、瓢虫、绢人分别被河南省博物院、安阳市民间艺术馆、滑县民俗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代表作品蝈蝈白菜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讲坛上荣获金奖。9、方城石猴 王忠义

12、,男,汉族,1923年8月生,农民,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人。13岁随父学艺,他所雕刻的作品许多被收藏,并参加了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的中原民俗展。10、民间剪纸 任孟仓,男,汉族,1936年8月生,河南省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人。自幼随家人学习剪纸。个人出版的剪纸图集,被三门峡市评为知名文化产品金奖。10、民间剪纸 焦从仙,女,汉族,河南省灵宝市大王乡冯佐村人。1960年跟随祖母、舅父学习剪窗花、纸扎等,多次参加省、市、县民间艺术活动。其作品南山五老品茶图、福寿图入编中国书画院出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画册,并获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精品奖银奖,嵩山长霞荣获2004年全国剪纸邀请赛铜

13、奖等。10、民间剪纸 朱秀云,女,汉族,1950年11月生,河南省陕县张村乡人。爱家庭影响,11岁时学习剪纸,其作品经常参加国家、省、市、县展览,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其中剪纸作品五福迎奥运荣获黄河金三角地区民间艺术展演周金奖,长征胜利70周年入选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画作品展。10、民间剪纸 杨仰溪,男,汉族,1934年3月生,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沟东村人。自幼跟随其祖父杨生秀、父亲杨向荣学习剪纸和彩扎,主要作品龙、戏曲人物等分别入选河南省一、二届剪纸展。并被命名为“河南民间美术家”、“民间剪纸彩扎艺术家”称号,有9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洛阳市民俗馆收藏。10、民间剪纸 杨春枝,女,汉族,1926年

14、5月生,农民,卢氏县潘河乡梅家村人。从6岁起学习剪花,其作品多次到三门峡、洛阳等地进行交流展览,被三门峡授予市民间剪纸家荣誉称号,并作为豫西地区农耕文明剪纸的主要代表之一入中国剪纸全书豫西卷。10、民间剪纸 李爱荣,女,汉族,1966年4月生,辉县市薄壁潭头村农民。自幼学习剪纸技艺。作品“父爱”获得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农家乐”获2004年第二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河南日报、中央电视台第七套的乡土等栏目也都对其进行报道。11、洛阳宫灯 朱学愈,男,汉族,1926年6月生,洛阳市人。幼年时开始学习洛阳宫灯制作。其作品于1957年即开始出口国外,在建国十周年大庆时,参与宫灯制作

15、并敬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曾先后获得北京东方神州书画院“千年和平”金奖,全国中老年诗书画优秀作品集金奖。2006年被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行业风云人物称号”。11、洛阳宫灯 王福信,男,汉族,1930年3月出生,洛阳市老城区医院工人。1955年参加洛北区雨具宫灯合作社,1963年下放个体做宫灯、修雨伞。在洛阳宫灯的基础上最早运用(伞杆撑伞技术),把撑伞原理改进在宫灯中,使宫灯撑张更加稳固,张力更强。多次到北京等地展出。12、泥咕咕 王学锋,男,汉族,1954年12月生,浚县蓝田泥作坊工艺师。他自幼随父学习“泥咕咕”,艺龄四十余载。其作品在河南省举办的一、二、四届民间艺术节工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百猴山在首都艺术博览会获优秀奖;独角兽在江苏省“大阿福奖”评审中获银奖;骑马人在首届中国“吴川杯”泥塑艺术邀请赛中获铜奖。12、泥咕咕 宋学海,男,汉族,生于1963年8月,浚县黎阳镇西杨纪屯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