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八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3.50KB
约13页
文档ID:800975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1/13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书选题名称 颜色词的中西方文化异同及教学方法 ——以“红”“白”为例 培 养 单 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 学 科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研 究 方 向: 学 号: 104754110155 开 题 人 姓 名: 杜 舒 导师姓名、职称: 填 表 日 期: 20 年 月 日 河南大学研究生院 制表填 表 说 明1.开题报告为 A4 大小,封面及Ⅰ至Ⅶ项必须用计算机输入,不得随意改变表结构开题人应逐项认真填写,完毕,将本表全部打印输出,于左侧装订成册2.文字输入部分,一律 五号字、仿宋体、单倍行间距 编排3.“参考文献”著录按照 GB7714-87 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书写顺序为:序号·作者·论文名或著作名·杂志或会议名·卷号、期号或会议地点·出版社·页号·年4.开题报告应由本学科专业导师组评审通过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由开题人在学科组或更大范围内宣读,并接受质疑、评议。

导师组由三名以上导师组成评审合格后,本报告暂由导师负责保管5.为加强论文撰写进程的跟踪指导和督查,在论文定稿之前,至少应对研究写作进行三次考察开题人要向导师、本学科专业的内研究生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包括论文已经取得的成果、目前面临的难题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并认真做好记录6.论文撰写完成,由导师确定定稿后,方可进入学位申请环节本表上交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归入开题人学位档案Ⅰ.选题简况Ⅰ-1 拟定论文题目颜色词的中西方文化异同及教学方法 ——以“红”“白”为例 Ⅰ-2 论文性质□基础理论研究 ; □应用基础研究 ; □应用技术研究Ⅰ-3 与导师目前研究课题的关系□其中一部分; □没有关系Ⅱ.选题依据Ⅱ-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世博会在上海举 行,奥运会在北京 举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的得到提升,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汉语热”国际上的许多知名大学都专门为方便汉语的学习开设了孔子学院,一方面为热爱中国、喜爱汉语的国际友人提供了学 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除了各国纷纷设立孔子学院,更是有许多外国学生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氛围 ,他 们喜爱中国,更着迷于博大精深的汉字和汉语。

颜色词作为汉语词汇的一种也是留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要分辨颜色 词本身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 颜色词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往往是留学生掌握不了的另外,在一些西方的国家对于颜色词的文化认同也和中国的不同,比如在中国,我们 将红色赋予喜庆, 热闹,吉祥的含义,但是在有些西方国家确 认为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象征着生命之花凋 谢,象征着激 进的政治主 张因此,本文从众多的 颜色词中选取最具代表的两种颜色---红色和白色,通过对这两个颜色词的解 释,对中西所蕴含的文化异同进行对比,进而使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区分,在 现实生活语境中能 够运用自如另外,本文除了对“红”“ 白”颜色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讲解外,更 对颜色词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 观点, 现用的颜色词教学方法单一并且枯燥无味,应该 着重开发新的授课方式来帮助学生 记忆,最 终达到好的效果在现有的对汉语颜色词研究的文献中大部分都是对单方面问题的研究,例如,关于中西方颜色词文化异同的方面,现有的文献 仅从色彩词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去 讨论、 仅从中西方色彩词的对比翻译去概述等等,能够结合 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方法的文章少之又少而对于涉及到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的文章,大部分与汉语词汇 教学相关,并不是 专门讨论颜 色词教学这一方面,涉及面很广,但是其中有些方法并不适合在课堂上对留学生进行颜色词教学时使用。

因此,本文试图将文化推广和教学实践两部分结合起来,并以小 见大,以 红色和白色为 例,将其文化推广并提出适用的教学方法,进而使留学生在颜色词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如鱼得水,尽快掌握其文化与用法Ⅱ-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颜色词的中西方文化异同及教学方法”文献综述——以“红”“白”为例摘要: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 汉语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 语言形式,不 仅广受世界友人的追捧,而且成为“东学西鉴” 及“ 西学东鉴 ”的重要载体颜色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难就难在颜色词中包含着很多有中国特色的现象,本文着重分析 “红”“白”两色文化内涵及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以小见大,对对外汉语颜色词的教学有所帮助关键词:颜色词 文化 教学颜色词,也叫色彩词,还被称作颜色词语、颜色词汇,是记录颜色的符号,它是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在语言上的反映它不仅反映客 观世界的色彩,也反映着人们主观世界的情感变化因此, 颜色词既可以体现颜色本身的基本特征,又可以体现人类社会丰富的情 态及社会文化由于 颜色词能够体现人类情感的这种特质,使得 颜色词成为了世界各民族表 现本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文化心理特征最直接的一类词语。

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对于颜色词的使用,可以知道该民族或者该国家的文化特征也正因为如此,各国学者对于颜色词研究也越来越关注目前,单独研究中西方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文献很多,单独研究词汇 教学法的文献也很多,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文献却寥寥无几另外,大部分文献都是研究全部的颜色词,极少数是 单独分析“ 红”或“白”或者“红和白”的因此,关于 这两种颜色,现有的文献分析的较笼统 关于研究颜色词方面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仅从汉语颜色词的意义演变和文化内涵进行剖析的文章这类文章大部分涉及了汉语颜色词“红”和“ 白” 的文化内涵如:焦佳《从文化视角看汉语颜色词的丰富蕴义》、黄芳芳《“中国红”的文化意蕴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黄乃慧 《汉民族色彩民俗的文化流 变》、李明 凤《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浅析》、马永红《汉语颜 色词的文化内涵探析》、于逢春《论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甫如孜·霍加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 义》、张新凤《色彩民俗语汇研究》、黄燕燕《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及其词义演变》、黄芳《颜色词 黑与白的文化涵义》、李 绪宏 《颜外之意---浅析几种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李旭中,谭英,贺业明《以红色为例探究汉语颜色词蕴含的民族文化意义》。

说到“红”的文化意义, 这类文章都提到了:(1)红 色象征着尊贵、 热忱、团结、 奋进的民族品格2)红色象征着“美貌、健康”3)民间传统 中,红色被偏爱为“辟邪、求福、保平安”的特殊色彩4)“红”还象征忠诚,耿直的性格5)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象征着“革命和进步” 6)贬义的“ 红”,嫉妒或生气 时“ 红眼睛”,不好意思时“脸红”,吵架时争得“面红耳赤”、 “脸红脖子粗”等7)红色也带有“警戒”的意味说到“白”的文化意义,这类文章都提到了:( 1)白色象征贫寒卑贱 2)白色象征 纯洁美丽3)白色的象征屈服投降4)白色象征正义第二类是将有关中西颜色词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例如: 红 茶翻译为“black tea”、“ red-letter day”译为“值得纪念的日子” 等等这类文章有:邹媛媛《汉法颜色词“红”文化内涵之异同》、徐海波《汉英颜色词“红”的语义及文化内涵比 较》、王玉英《汉英颜色词“红”之国俗语义探析》、胡鹏鹏《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马彦超《颜色词 “红”的内涵及其翻译》、黄小利《颜色词“红”的英汉民俗语义对比及其互译》、 陈静《英汉基本颜色词“ 红 ”的对比分析》、曹筱萍 《英汉 基本颜色词“红”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黄建玲《英汉颜色词“红” 的认 知语义分析》、郝艳萍,王 晓燕 《中西基本颜色词的文化透视与及其翻译》、王志明《中西文化交流中颜色 词“ 红”与“白”的象征意义》。

关于专门讨论对外汉语颜色词的教学方法的文献较少,大部分文献都将颜色词的教学归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类,目前 仅找到几篇专门谈颜色词教学的文章邱桂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教学》、王洁《跨文化视角下的 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研究 》、王苹 《汉语“ 单音节颜色词+ 叠音后缀” 结构颜色词的教学》邱桂路的文章中提到目前 对外汉语颜色 词教学方法不受重视的现状,教学缺乏系统性、文化内涵讲解的不透彻 并提出了要重 视颜色词的教学方法,分清阶段教学,重视练习过程,进行专项测试王洁的文章中着重介 绍字本位的教学方法以及利用多媒体手段等技巧 进行教学 Ⅲ.选题材料收集[1]江爱元.中国“红”的文化阐释.科技文汇.下旬刊.213 页.2008[2]王志明.中西文化交流中颜色词“红”与“白” 的象征意义.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1 卷第 1 期.84页.2008[3]郝艳萍 王晓燕.中西基本颜色词的文化透视与及其翻译 .中国电力教育.198 页·2011[4]马彦超.颜色词“红”的内涵及其翻译.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2 卷第 6 期.81 页.2008[5]黄芳.颜色词黑与白的文化涵义.文化论坛.206 页.2005[6]黄燕燕.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及其词义演变.语言新观察.105 页.2008[7]马永红.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探析.文学教育.18 页.2007[8]邹媛媛.汉法颜色词“红”文化内涵之异同.科技创新导报.247 页.2012[9]焦佳.从文化视角看汉语颜色词的丰富蕴义.大家.74 页[10]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世纪出版.2006[11]赵金铭.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12]赵金铭.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13]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14]徐子亮 吴仁甫.使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5]乌尔沁.民间喜事.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16]张杰 张伟.“五行说”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 23 卷第 2 期.166 页.2010[17]高菊敏.从色彩词看中法文化差异.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第 17 卷第 2 期.第 50 页.2000[18]林秀君.汉民族色彩崇拜意识与色彩词的等级观念浅探 .汕头大学学报.第 22 卷第 3 期.39.2006[19]孙建军.古代尚色文化与汉语色彩词.语言与文化.128 页 .2006[20]李丽.中西文化差异之色彩词.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第 28 卷第 5 期.75 页.2008[21]徐涓.从色彩词透视中西文化差异.考试周刊.43 页.2009[22]潘朔.色彩词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汉字与历史文化.92 页 .2010[23]常晓晋.“i+1”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说文解字.129 页.2007[24]何秀峰.从“红”与“red”的语义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 5 卷第 3 期.80 页.2007说明:包括参考文献。

本页如容量不够,可以另附页Ⅳ.研究写作设想主要内容: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包含在点点滴滴的语言中,色彩 词不仅作为留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它的 难不在于理解的困难,而是颜色词背后隐藏的丰厚的文化经常使得留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莫名其妙,一 头雾水 颜色词不仅体现颜 色本身的基本特征,更加反映着人们的心理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对于颜色词的理解,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有所差异因此,本文选取最具中国特色的两个 颜色词“ 红”“白”为例,深入探讨汉语颜色词背后的文化渊源,并对现有的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法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部分 引言第二部分 颜色词与文化的关系第三部分 中西方颜色词的由来第四部分 “红”“白” 颜色词 在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内涵4.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