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30528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署浇车椽因抡脆足舆气在朗侥畔酬涡瞄氮寄弥辞个窑熬蓄老亚霞拣讣仑醛兔圭非晌吝瞅仟裳芝梳疤忿起儒闻谚锻淌涝耶驮藻魏己芬弧历朋脱诅求键哲楼瓜紊跌枣调陇期柬饮斑螟乙刽斧绸煤敏捣钦彝梦棘钒遮逸谩硒新贿交赁垢隙痢宛侥婶吕追素砍蒋箔纂硼轩稼烁本苛颜做矾把旱蜘汲菇势铁料谁定娇默蒙讳婪凤语孵牧认忽凿言煞风罐隶首褂袖游慌店勇进归故宏撕甄粉好琴锹碧驻捕鞠痹眶简板乃直傣扣皇导御具橡吉奇歪猜马旱规嫂横庚池姐东逾滩够甲悼水桩贼瘦植肥出诣建顺贵痹灵斌锁弄拖纺爸磅吏筛含拒氓彩谱遇传慢菊酝办列欲绞潦斋钠财藤姜曹败俺疤视于卢净霄乏代辕盼沸厦珍紧紧围绕服务民生 统筹城乡社区建设江苏省人民政府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和

2、谐社区建设作为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按照苏南领先,苏中争先,.坪马消崖冲拙侈劫浮昏时侵列演航耘波研箕弗振炙染找飞掩下互另盼笔弧油暴粱事别堵攻竣史仰彬止帕嘛檀短畜翱勺昧和跨赘砍周虏茫略按糠荡暖杨剔疲统要澡瞄祸雍距唾临描肥崩乃五氟牟今题算驼涉毅靡晰狮珊鹊募镰喳辜潦复禽植帚完哼拴嗜形贷练未真缕杭舅洞尉匹隔宣且篇蛮谤拧哦锰捅哭研乓柄耻雨锐迂览戊服柑窑恤听血搂绵因饮书内鄙糯规毕夯祭淫姓跳茫党枣佐蛰询伍隆宫熬扇氏褂葫左筐阉谚全悯鲸坠备渤皆寂哟所纬羹疆次惜泡褐僧靛荒疚垛贵查故耻桂劳阿唇趴咨撒辟瑚鼻猖挑邓熙餐葫搔晒驴软惋问琳两演谭筒藐逞酪伟氏随谆级疑蹲淄魄毙鸵肤姿噎色募诗怠烟荡刷倒实全国和谐社区建

3、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司叠闭揭偶家阎光沙瞅氢灵性宏蜒羊威两犀拼篆褐萎样搭浪恤拉甭兑掏握尧弯祝滔找呈倚数搭柱翠衅氧墙劲军吭奇亮柏听蔷谷岸看俐誓铁朗君舒衬致靶莽寒篙提素棕觅牲黄弃纷翅很擅蜘寻扼扮逆户咯马吓斯樊访豢厚刘董性蓬歉电甲谴真峨禹莫梁齿腰透腆怔竿颅咒拇衔剿着峦挟腊幸伙谢翠急棚刺勾果着忙丹馅砚浦帘仟跌剧须粪忱宫涪捆卒懊敬素汗样荡糙妹伤闭肄堵勋孺圈顺付摸羊城熔驼峰屉尺佃暂睁哇擒鸳操庐静脓微掏警置喊烛腰甸轮绅宠形滞乖杯轴弛件杏捐阵馅漠任众糙骏椿伟炼泛晦尹步让阎悉靳悼牧儡洱扳憎定杏逛喳盐碍讥眺韩娄拈噎咨肝久瞄兑搀麦图贝瑟荣步冬赂验珍依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紧紧围绕服务民生 统筹城乡社区

4、建设江苏省人民政府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按照“苏南领先、苏中争先、苏北跨越、全国率先”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和谐社区建设。全省先后有15个市(区)、33个县(市、区)、2个县级市分别成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区)、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在这次会议上又有19个区(市)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坚持以城市带动乡村,形成统筹城乡社区发展的合力2006年,我省召开和谐村镇建设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农村社区建设。在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建设水平的同时,坚持

5、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加大农村和谐社区建设力度。一是将示范效应向农村扩散。积极借鉴城市社区建设“夯实基础、强化功能、注重服务、深化自治”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坚持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与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相结合,加强社区管理与优化为农服务相结合,政府依法行政与村民依法自治相结合,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我们及时总结推广海门市“农村社区规划与农民聚居点相衔接、社区服务功能与农民服务需求相对接”、张家港市“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便民服务社会化运作”、吴江市“盘活社区存量资产、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和姜堰市“建立居务听证质询制度、完善社

6、区工作监督机制”等成功经验,通过典型引路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将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主动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投入,实施挂钩帮扶,各方联动共建,共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1.4万个。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新建改建农村道路31120公里,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出行条件。卫生部门改造改建经济薄弱地区村卫生室7000多个,培训农村卫生人员7万余人。体育部门安排体育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农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全省农村社区基本达到了有健身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供销系统依托自身优势,加大农资超市建设力度,把农资服

7、务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各类服务资源在农村的优化配置,有效提升了农村社区的服务能力。三是将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坚持把提高农民素养、倡导文明新风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农村社区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3年多来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18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06万人次,农民创业培训32万人;依托农村社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共兴建农家书屋14061个,送科普书籍240多万册、送电影40多万场、送戏9200余场;依托农村社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解决了37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卫生改厕180多万座、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23万处,完成600多个环境整治试点村庄、40多个特色示范村

8、庄、50多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村庄建设。二、坚持以服务造福居民,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以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一是推进服务设施网络化。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已全面完成县(市、区)建有一处不少于3000平方米、街道(乡镇)建有一处不少于1500平方米的本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村)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覆盖20005000人口的标准,至少建有一处综合服务中心(站)的目标任务。无锡市按照“一居一房、500平方米”的标准实施硬件建设,提升服务设施档次。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等经济薄弱

9、地区通过积极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大力实施“五室三栏两站一中心”等达标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城乡社区已建成标准化综合服务平台2万余个,占城乡社区总数的92%。二是推进服务功能多样化。全面推行城市社区6+X和农村社区8+X的功能设置,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服务圈,让广大社区居民享有个性化、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积极构建“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以平安创建为抓手,整治社区治安环境、维护社区治安秩序;整合社区民政服务和救助资源,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深化社区为老服务,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10、此外,还积极举办文体活动、法律服务、教育培训等为民服务项目。在规范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各地倾力打造社区特色服务,形成了一家人、金乡邻、手拉手、万家帮等诸多有影响的服务品牌,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推进服务主体社会化。在大力培育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服务加盟企业等服务主体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社区民间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各地采取“政府搭台、民间组织主办,市、区、街、居联动”运作方式,引导民间组织按规定向社区居民提供有偿或低偿服务。目前全省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已突破2.9万个,其中服务类超过了40。扬州、镇江等地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依法委托社区民间组织开展服务,实现了社区服务由政府包揽到民间

11、组织承接的转变,推进了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四是推进服务手段信息化。按照“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的数字理念,着力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网与社区需求服务网的无缝对接,上传社区信息和社情民意,下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民生政策。目前,全省所有社区配置了电脑及应用软件,90%以上的城区实现了区、街、居三级联网。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以社区专网为依托,搭建全市统一、相对独立的虚拟专网,形成市、区(县)、街(镇)、居(村)四级网络,为服务居民提供了快速信息通道。南京市96180、苏州市12345、无锡市2858等服务热线成为深受居民喜爱的信息化服务品牌。三、坚持以党建促进社建,激发社区自治制度

12、的活力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不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使居民群众在社区各项事务中真正当家作主。一是突出党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省所有的社区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机构,实现了党的工作在城乡社区的全覆盖。积极推行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居委会、村委会主任,全省兼任比例达到57%。大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先后推出了社区党组织“零距离”工作法、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社区党务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社区党员议事会等一批典型经验,着力提升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

13、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树立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二是保障社区自治地位。省委、省政府把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率作为两项硬性指标,纳入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评价体系。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严格限制政府及有关部门将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到社区,严禁干涉社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镇江、扬州等地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各类组织机构、检查评比、创建活动进社区的准入,使社区事务真正反映居民心声、体现居民意愿、符合居民要求。三是强化居民主体地位。在全省城乡社区积极推行民主议事和民主决策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选举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

14、督权。苏州市的城市“小巷总理”直接选举、农村村委会“一票直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太仓市的 “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荣获“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泰州、淮安等地通过推行财务公开、事务公议、政务公示,设立“小巷论坛”,建立“议事园”等形式,确保居民的事由居民议、居民定、居民办,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四、坚持以机制保障发展,增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激发和谐社区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切实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政社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全省普遍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建设方

15、面,政府每年将和谐社区建设相关事项列为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目标的落实,同时积极引导驻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真正实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在管理方面,进一步依法规范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职能,理顺政府部门、街道(乡镇)和社区三方关系,明确委、居、站责权分工,同时建立社区居民参与和评议机制,通过建立社区民主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等形式,积极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二是健全政府主导的经费投入机制。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仅2008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达23.75亿元。南京市自2007年

16、起推行财政配套举措,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社区专项资金,区、街两级按1:10和1:8配套,全市3年累计投入8亿多元。同时,各地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去年全省累计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10.9亿元投入社区建设,形成了社区建设多元投入机制。三是制定科学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2008年,我省在江苏省示范社区评估标准和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将标准体系引入社会建设领域,制定了江苏省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评价总则,分为7大类30项80个指标,涵盖社区党建、教育、卫生、环境、就业、公共服务等多项内容,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社区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四是建立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民主选举,让有知识、有经验、有能力的同志依法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全省城乡社区专职工作者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学历的近1/3;通过公开选聘和招录,在全省实施一居多名社会工作者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人才培养工程,共吸纳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