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社区发展与管理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19723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社区发展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社区发展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社区发展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社区发展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社区发展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社区发展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社区发展与管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社区发展与管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5年,开发建设、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按户籍人口计,人均GDP达到4.7万美元);100%的农民得到了征地安置,98%的农村民房进行了动迁;15年新增户藉人口16万(总户藉人口达31万),流动人口32万,城市人口的快速集聚,给社区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和建设“和谐园区”的目标指导下,#工业园区围绕社区发展与管理主题,专程赴新加坡学习培训,学习借鉴新加坡社区发展与管理经验。一、新加坡社区管理经验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和

2、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基石和堡垒作用。新加坡把种族和谐、社会稳定作为基本国策,把社区管理体制、体系、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作为基本抓手。正是如此,新加坡才得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培养和保持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新加坡繁荣和稳定。新加坡社区管理经验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合理的规划和完备的设施良好的社区建设规划是社区有效管理的基础。新加坡在考虑社区发展规划时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对城市规划中满足社区内居民需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部分考虑得超前周到。五大区域中心比较均衡地分布在新加坡国土上,创造了不少近宅就业的机会。新加坡在全国建成28个卫星镇,每个镇区拥有学校、办公、商店、餐饮、娱乐、邮政

3、、诊疗所、图书馆、民众联络所、安老院、游泳馆、体育馆、公园、宗教场所和公交转换站。居民就近消费,就近活动,从而有效缓解了市中心区的交通和活动压力。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使市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为社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新加坡政府在社区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居民需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倡导服务的“人性化”,实现社区建设以人为中心,一切让人更为舒适和方便。为了更加便利居民的生活需要,经过对服务范围、服务设施、服务对象事前进行测算,把与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贴近的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集中起来,设立“邻里中心”,为满足居民兴趣爱好的文化娱

4、乐活动和交流需要,设立“民众俱乐部”,来满足了人们多层次的需求。在社区治安方面,新加坡设立“邻里警署”,发动民众广泛参与,降低了社区发案率,增强了社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三)完善有效的基层组织体系新加坡基层组织大体分三个体系: 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开展社会援助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 16个市镇理事会负责政府组屋区的物业管理工作; 84个公民咨询委员会,负责人民和政府间反馈渠道,计划和领导草根组织的活动。三大体系构成了新加坡基层组织严密网络,其特点是组织之间分工细致,各有侧重,服务内容涵盖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保障。在84个选区,设有新加坡政府出资建设的

5、105个“民众俱乐部”,负责社区内文化、体育活动。500多个居民委员会(组屋社区)、100多个邻里委员会(私人社区),负责促进社区内居民邻里关系、种族和谐及居民凝聚。(四)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机制在新加坡,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社区基层组织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民众的参与,同时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新加坡十分注重吸纳社会贤达人士加入社区管理,新加坡的社区领袖实际上就是在基层从事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俱乐部和居民委员工作的义工和工作人员,政府对于这些基层社区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总统和总理会在

6、国庆日等特别的节日向他们颁发总统奖章、公共服务奖章等以示奖励,使基层工作者有责任感和光荣感。新加坡的国家领袖、议员、政府部长、企业家等政治家和社会名流,都把社区作为联系民众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场所。他们在社区直接与民众见面,组织、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义务为居民服务,他们的工作几乎涵盖了政府基层工作的全部内容。(五)深入人心的志愿服务精神新加坡社区建设以“人”为中心,充分满足社区成员生存和发展需要,注重培养一种为社会自愿贡献的“义工精神”,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积极的、有爱心的社会风气。在政府倡导“和谐、发展、互助”的思想下,各种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在政府资助的基础上,各类民间组织均建立了稳定的

7、资金募集和筹措机制,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志愿服务与慈善活动,募集和设立社区基金,推动贫困人士、残障人士福利等社区项目,形成了组织、参与和资助各种社区活动项目的群众基础。在社区,服务无处不在,有政府的服务,有非政府的服务,有社会团体的服务,有志愿者个人服务。二、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建议 #工业园区目前的社区建设可以总结为:起步晚、发展快,种类多、有亮点,城市化、需努力。按照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实现重心下移,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提高居

8、民的生活质量、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整合优化社区资源,形成全面建设和谐社区的整体合力,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一)以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认识。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结合#市大力推进东部新城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建设的认识,将社区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城乡一体、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建设的标准,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基础

9、设施建设、丰富社区服务内涵,增强社区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社区和谐程度。(二)以宜居便民为原则,进一步优化社区建设规划。按照区域规划佳、资源配置优、设施配备好、服务效率高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细化社区规划;结合撤镇建街道的要求,合理规划街道(社工委)布局;结合邻里中心和社区配套用房,合理规划社区功能载体,优化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对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进行资源整合和规划,确保社区工作、社区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要加强社区景观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社区人居环境,努力营造健康、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三)以体制创新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水平。1、在中新合作区,探索扁平化的一级管理模式

10、。将现有社区工委管理辖范围缩小,以园区规划的邻里中心辐射范围为基础,重新划定社工委管理范围。在此模式下,社区工委作为基层社区建设的主体,承担协调、管理、服务工作职能,并实行“一委一站”,“一站多居”的工作模式。社区工作站作为社区服务窗口,配强、配足职业社工,协助政府开展管理工作和公共事务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成员经民主选举产生,主要承担组织居民文体活动、协调矛盾、反映居民诉求等。2、乡镇社区管理,设立专门的社区管理机构。目前园区三个乡镇社区建设工作均由民政办公室兼带(胜浦镇成立了社区建设办公室,但力量相对较薄弱),力量薄弱、职责不专,工作相对被动、差距比较明显。社区建设是一项综

11、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很广,工作千头万绪,靠工作繁杂的民政办代管无法实现创新提高,特别是在园区,目前乡镇管辖区域内公开上市拍卖的住宅地块日益增多,辖区内商品住宅小区逐渐增多,社区建设任务将日益繁重,因此建议工委、管委会专门调查研究并出台文件,明确各镇机关机构中的社区建设岗位和人员编制,加强与上级社区建设指导部门的对接,建好社区,管好社区。3、探索动迁社区实施经济管理与社区自治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在目前园区30个动迁社区中,虽然设立了社区居委会,但管理上仍是沿袭了原有行政村的模式,社区居委会主要承担着经济管理和物业管理的职能,社区自治的职能反而被淡化,这显然与撤村建居的初衷是不一致的,也不利于实现

12、真正的基层民主建设。因此结合动迁社区的实际,建议在乡镇动迁社区中,实行社区经济管理、物业管理与居民自治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即经济与物业管理职能由政府设立相应机构履行,社区居委会实行民主选举,社区由居民自治管理。办事处设立社区工作站,开展公共事务的窗口服务,并协助政府开展社区管理工作。4、探索乡镇范围内商品开发小区社区建设经费区镇分级负担机制。目前乡镇行政区域内商品开发小区的社区管理工作处于落后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管理需投入一定的经费,而乡镇政府在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调动乡镇政府管理商品开发小区的积极性,可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社区管理经费。(四)以整合资源为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配套设

13、施。园区邻里中心已经成为中新合作的一项重要借鉴成果,但随着邻里中心商业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原有设计的社区公益服务功能日益弱化甚至有消失的趋势,如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载体日益被商业服务载体所挤占。要加强邻里中心功能布局调整,根据居民需求,合理配置公益类、准公益类、商业类等居民服务,发挥好邻里中心服务居民、方便群众的载体功能,使其承担起相当于新加坡民众俱乐部的功能。建议邻里中心公益服务部分交由社区管理,由社区工委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养老、社区卫生、社区文体活动等,丰富社区建设内涵、提升社区凝聚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同时利用小区配套用房,合理布局小区便民商业网点,以作为邻里中心的重要

14、补充。注重资源整合,拓展服务领域。鼓励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兴办社区服务项目,促进社区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引导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拓展服务内容。(五)以文化建设为手段,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园区作为新兴移民城区,汇集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居民,各种文化交融共存。园区要发挥和放大这种资源,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活动,建立社区文化团队,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潜力。要在社区着力培育与时代相符合、能为社区成员接受的共同价值观和认同感,以此提高社区的凝聚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文明素质,

15、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一方面,要注重从小培养社区居民的爱园区、爱家园的意识,在学校里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的创建活动,进行社会总动员,在社会形成自觉加强道德建设的良好风气,培养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责任感。要用城市社区理念来管理农村社区,用市民标准来教育动迁农民,用文化提升素质,真正实现“居住集中化、服务社会化、生活城市化”的目标。(六)以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保障。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和活力源泉是一支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踏踏实实、肯做肯干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是社区建设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园区建立了职业社工制度,制定了较为合理的社区工作人员准入条件,建立了考核与激励机制,在工资待遇上实现了与当地平均职工工资水平挂钩的自然增长机制,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特别能战斗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议:继续提高一线社区工作人员薪资水平,进一步完善考核与奖励机制,以稳定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立在社区工作者中择优选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制,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设立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基金,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理论培训,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总体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