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19460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一、前言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交通、能耗、安全等问题,已成为关键。而“智慧城市”顺应了当前全球先进城市发展演进和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是当今世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也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市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

2、下,以智慧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应用智慧化为主要特征,以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科学发展新模式。本规划立足我市实际,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智慧嘉兴”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今后五年“智慧嘉兴”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重点对我市未来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领域、智慧产业发展、智慧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认真了谋划,力求通过高水平的顶层设计,使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引领“智慧嘉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二)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3、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3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5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6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8嘉兴市无线传感网络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二、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突出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以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电子政

4、务建设为先导,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大幅提高了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民众的生活品质,推动了城乡统筹,培育了物联网产业基础,实现了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的目标,加快了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6亿元,人均GDP达到9958美元;财政总收入334.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6.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7487元和14365元,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七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1,区域城乡发展均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社会发展水平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是中国优

5、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及所辖五县(市)均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全部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县城)、省级教育强县(市)称号。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适度超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注重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加快系统升级改造步伐,信息设施使用率指标逐年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80G;城区基本实现了千兆到小区、到大楼;农村实现村村通宽带。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63.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

6、68.22万户,电话普及率18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4.6个百分点;宽带互联网络用户79.83万户,普及率23.4%。在全省率先实现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两个100%的全覆盖基础上,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和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并实现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城乡之间“数字鸿沟”明显缩小。3电子政务促进政府服务转型作用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中国嘉兴”政府门户网站群服务内容和功能更加丰富,网上市长热线、在线问政、网上值班室等互动栏目的开通,树立了亲民政府的形象;网上审批、网上税务申报、网上企业登记和年检、行政审批办证等系统的应用,极大地

7、方便了市民和企业;联网审计、网上监察等系统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行政行为;建立了政府数据交换平台,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工商经济户口数据库、公安人口数据库等一批基础资源数据库的建成和数据的日益充实、完善,政府部门间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展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府工作、服务应用体系,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为政府高效服务转型打下坚实基础。4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明显 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公共事务、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交通、公积金、气象以及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领域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成与应用,嘉兴市民卡的发行,提高了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嘉兴教育网和基础教育资源库基本

8、建成;数字档案馆和网上图书馆开通服务;交通信息化加快推进,建成全国首个内河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国家电网生产与调度系统初步实现智能化;实现市域公交“一卡通”工程,并与杭州市公交IC卡互联。 制造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纵深推进。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对增强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变革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商贸、旅游、餐饮、金融等服务行业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形态,提升竞争能力,服务业信息化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社区信息化深入发展。实现“96345”服务网站、社区数字阅览室、社区信息亭等全方位的社区服务,信息

9、技术对推进公众服务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改善、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成效卓著。5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信息业认真实施建设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建大产业、改善大环境的发展思路,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7.66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26家)主营业务收入471.1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80.75亿元,出口交货值188.72亿元,利润和税金分别达47.17亿元和6.98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6.52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规模增长了3.3倍,利润增长了6.3倍,税金增长了2.4倍,

1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中的占比由“十五”期末的6.93%提高到9.63%;利润在全市工业中的占比由“十五”期末的7.37%提高到15.16%。产业的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开始体现,对地方经济的提升效应和拉动作用日益明显。6物联网起步全国领先 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处于全国的“第一梯队”。早在2004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嘉兴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成为所、市共建的中科院传感器网络产业化平台;培养建成了一支数百人的传感器网络研发团队;在标准制定、专利授予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

11、成果;涌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6研究所、佳利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大力推广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在公共安全、民航、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的深入应用,积极搭建从仿真设计,联调、测试到环境性能考证的一整套完备的传感器网络开发平台,基本形成了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定、关键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二)发展环境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思维、管理模式和生产率方式,创新发展了人、物以及环境的关系,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在投入和资源消耗不变的情况下,智慧城市比传统城市能产出更多的红

12、利效益,从而使人们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智慧城市的需求日益迫切。1国家宏观政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并将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嘉兴城市建设提出内在需求 我市具有块状经济发达、县域发展均衡、城乡差距小的特色优势,人均GDP已近一万美元,经济活力较强,已经具备了向更

13、高水平攀登的发展基础,即将进入以转型创新来支撑发展的新阶段。我市要谋求社会管理的和谐和高效、百姓生活的舒适和便捷、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更高平台上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只有树立更加先进的发展理念,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智慧城市。3大院名校和骨干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技术及产业保障 嘉兴现拥有包括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6研究所以及嘉兴学院等在内的一批大院名校资源,极大地提升了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能力。同时,作为浙江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强市,我市拥有包括天通控股、闻泰集团、嘉科电子、浙江嘉康等在内的一大批骨干电子信息企业,具备

14、在多方面国内领先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认识和投入不足。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模式,在城市管理、建设的实践中尚无经验和先例可借鉴。各层面的管理者、建设者、城市活动参与者对此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投入的不足。因此如何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力量,引进市场参与者,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二是规划统筹不足与技术标准缺乏。一些部门拟定了本部门智慧行业发展的规划,但是缺乏市级层面的统筹,部门间缺乏协调,容易形成智慧孤岛;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保证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

15、思想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市为主题,以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为重点,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社会管理的高效和透明,经济发展的高速和绿色,公众生活的舒适和便捷,支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全力打造信息优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的智慧城市。2基本原则 建设智慧城市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 政府主导,分步推进。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推进体系;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注重实效,惠及民生。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广大市民、企业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立足产业,发展应用。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引领,示范带动。推进技术与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通过试点示范,着力推进智慧产业企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