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的和生成的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15237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的和生成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验的和生成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验的和生成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验的和生成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的和生成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验的和生成的故乡的榕树教学案例作者:萧山第十一高级中学 童桂香 陆明丽金秋十月,萧山区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会议在我校举行,区教研室要求我们开设两堂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观摩课,本案例的教学组织者是陆明丽老师。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学鉴赏提出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要求,陆明丽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注重了知能人文并重,希望通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案例陈述课前利用多媒体投影榕树的图片、榕树的植物属性及福建、台湾一带的“崇榕”习俗。一、导入环节师:同学们在早自修进行了预习,读了之后你

2、有什么感受呢?生1:文章的语言很美,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描写充满了灵气。生2:题目是故乡的榕树,但我感觉到了其中蕴涵着很深的思乡之情。生3:榕树是作者的故乡的一个典型的物,写榕树就是写家乡。师:三位同学说出了他们阅读之后的感受,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故乡的榕树。二、那山那水多媒体投影这一环节的要求。朗读品味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2、进行评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评价,再陈述具体理由)生:自由朗读,选择喜欢的语段,并写下评价的提纲。师:好,现在请同学来说说你喜欢的语段。生4:我最喜欢第3段,我认为这一段文字优美,比如“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

3、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绘形绘色,从这样精细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一草一木甚至一缕阳光都怀着深深的情感。师:评得很好,你读的一定也不错。生4:朗读(感情投入较充分)。生5:我也喜欢第3段,因为这段文字感情细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那榕树“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正是作者浓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生6:我最欣赏第10段,故乡的夏夜“似梦境,似仙境”,抚摸着我“慢慢沉入梦乡”。这一段的描写突出了美的意境,现在生活在“大都市”的“我”已经没有机会再享受这一切了,这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梦,一种怀念,一个理想。生7:(深情地朗读第11段)老师,我读得怎么样?(笑,鼓掌)生7:

4、作者的感情很细腻,“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故乡的一切已经改变,而“我”仍怀念着故乡的榕树、小桥、流水。在物改人非的淡淡的悲哀中,是一杯浓浓的思乡的酒。(鼓掌)师:说得太好了,淡淡的悲哀,浓浓的乡情。生8:第4段写得很朴实,用“我怀念”领起自己对老榕树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而且这种怀念是诉诸于视觉的、听觉的,最主要的是引出了全文“爱家乡,怀念家乡”的主题。师:是啊,故乡之于我们是什么呢?是那榕树、小桥、流水,是那夏夜,是那嬉水的鸭子三、故乡的榕树多媒体投影这一环节的要求:圈画出文中描写榕树的词语或短语,概括作者笔下榕树的特点。师:请圈画出文中描写榕树的词语或短语,并概括作者笔下榕树的特点。生

5、(全体):阅读圈画。师:说说你找的。生9:青翠、树叶茂盛、顽强、苍老、依然顽强的活着。生10:苍老、蓊郁、清凉、青翠、遮风当雨、亲切、默默的、有无限爱心、温柔、高大、魁梧、卷曲。师: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来,这两位同学找出来的“榕树”的特点分成了两类。哪两类啊?生(全体):外在的形状和内在的精神。师:对了,作者笔下的榕树形神兼备。请看屏幕(屏幕投影写榕树特点的词语)。为什么由榕树会想到故乡呢?生11:榕树是那样的温柔,富有爱心,庇护着小村庄里的人们,榕树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是故乡的象征。生12:榕树顽强、默默地精神正是故乡人的品质和性格,因此,想起榕树,就会想起故乡。师:是啊,故乡的平常的一草一木,一

6、事一物都会引发我们无限的乡愁,你体会到的作者的“乡愁”有什么特点呢?生13:乡愁是一种平凡中的不解之情。生14:乡愁是一种自豪感,为家乡的精神而自豪。生15:乡愁是普通的人、事、景,又是浓浓的心情。师:淡淡的回忆,浓浓的乡愁。乡愁是游子心中永恒的主题,是诗人歌者永远的吟咏。我们来听听罗大佑是如何吟唱余光中的“乡愁”的。四、名家笔下的乡愁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余光中的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

7、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生:听,沉思。师:乡愁也许是一些小小的东西,是醉酒的滋味,是等待的滋味,是一方雪花白,是窗前的腊梅香。我们虽然还没有真正离开过家乡,没有亲身经历过作家笔下的乡愁,但我们对家乡也一定有过一份曾经的感动。五、这山这水多媒体投影这一环节的要求:请以某一景、物或细节作为载体,从记忆深处寻找一份曾经的感动。生:思考,同桌交流。生16:(举手)我们家前面有一条官河,河堤的都是青石板砌,小时侯我和同伴们会赤着脚在上面走,石板凉凉的,柔柔的,象母亲的抚摸。现在,所谓的成长使我失去了那份体

8、验,那份来自心灵的体验。(似乎点燃了学生的情感,跃跃欲试者很多。)生17:我们家在云石,原来有很多老房子,旧是旧的,但整体的感觉很好,特别是夏天的傍晚,家家户户都会到场院上吃饭,左邻右舍,展现出一种融洽的氛围,仿佛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也许当时,没有觉得有多少感动,读了故乡的榕树后,我发觉,当我回忆起这个情景的时候,我想流泪。生18:家乡的小路,家乡的老屋是我们永远的依恋,家乡的方言更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感动。我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我现在没有离开萧山,但在回家的汽车上,当我听到我们那个地方的方言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扑面而来的是家乡温暖的风。我想,当有一天,我身处异地他乡,我听到乡音时,我会怎样呢

9、?各位想象一下,你们会怎样呢?师:的确,家乡,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点点滴滴,让我们铭记这点点滴滴,因为爱这点点滴滴,就是爱家乡。案例分析关于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体验和生成性问题,本案例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启示一:文学鉴赏的审美生活与学生内心道德情感需要建立共鸣。审美生活是建立在情感活动基础上的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进而发展到高层次的树立美。故乡的榕树是一篇声情并茂的美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充分利用文本的特点,让学生首先自主地去感受文本的景美、人美和情美。比如“那山那水”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朗读品味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文字并进行评价。从具体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感受体验了文本的语言美

10、、情感美。然后通过层层铺垫,在“这山这水”环节中,从学生的表现看,明显地体现出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而这种共鸣因为有了生命主体参与,又可以进一步激发主体的生命体验,使他们在本质上产生道德情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有过这样的审美和道德情感体验的主体一定比那些缺乏体验的主体,更能生成有价值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这是一切牵强附会的德育渗透无法做到的。启示二: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本案例从教学设计上看,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有独立的空间,让我们的学生有选择的权利。教师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师并没有把眼光仅仅停留在文本上,而是着眼与学生能力的提

11、高和精神品质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那山那水”和“这山这水”两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在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再如“名家笔下的乡愁”这一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效果,创设了富有诗意的,有着浓浓的乡愁氛围的音乐情境,在这个空间中,余光中的诗和罗大佑的音乐中的那种乡愁、乡情和乡思,随着音乐符号,流过学生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是更深层面的心灵对话。任何的道德说教都无法起到这样的效果。 启示三:学科德育是在学科教学中生成的,而不是灌输的。学生课堂生活的基本形式是认知、体验和感悟。

12、审美活动需要体验和感悟,理性活动、道德活动也需要体验和感悟,学科德育的渗透需要在体验和感悟中生成。在本案里中教师并没有讲述很多“爱家乡”的大道理,而是在开放的、自主的教学环境中,在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生长出德育的因子。在具体的操作上,通过感知和评析语言、感知和体验形象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感悟意象的象征意义、体验和领悟生活中的感动等环节,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之情,进而迁移文本中的情感,在结尾让学生走进自我的生活中,说说自己对家乡有过的那一份感动,而这份“感动”生长的土壤正是我们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教学生成知识是必要的。那么,教学生成情感呢?生成德育体验呢?本案例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