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021545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安庆宿松县支行 尹结红 13965811795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塑造我国金融新业态,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在此过程中凸显出的操作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声誉和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金融业信息化的操作风险、行业间的关联性风险、消费者相关的风险等操作风险新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以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管理 金融信息化 健康发展 当前,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我国的金融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金融以其开放的平

2、台、尊重客户体验、低交易费用、交互式营销等先天性的优势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共有220多家企业获得支付牌照。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去年底今年初出现跳跃式超常规发展,到3月末,余额宝的用户超过8000万,集聚资金超过5400亿元,累计为客户创造收益达到75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为客户创造收益57亿元。而随着智能手机客户端的日益普及、商业银行芯片卡的全面升级、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创新金融业务表现出复杂化、关联化、精细化的趋势,同时也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金融风险管理标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引入操作风险管理的新变化入手

3、,讨论金融业信息化中的操作风险新问题、行业间的关联性风险问题、来自消费者的风险问题等互联网金融下的操作风险管理新问题,并在现有管理举措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为银行业风险管理和监管机构的决策选择提供参考,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决定的。首先,在电子商务体系中,互联网金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完整的电子商务包括商务信息流,资金支付和商品配送三个阶段。表现为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个方面。银行能够在网上提供电子支付服务是电子商务中最关键要素和最高层次,起着联络双方的纽带作用。可是,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

4、融业主要运行模式。电子商务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环境,这种新的经济环境需要金融业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金融业又必须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才能获得在未来的电子化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其次。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从而金融走向网络化。电子商务使网络交易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控制,信息获得的成本比传统商务运行方式大大降低。表现在资金中介作用被削弱,现现脱媒现象。电子商务的出现动摇了金融行为在价值链中的作用。使传统的金融机构失去了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信息优势。最后,降低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吸引力,建交一个金融网络站。可以每天面对数以万计的用户查询和交易而不降低服务质量,同时使交易成本大大

5、降低。农行专家估计:银行处理一笔交易的费用,虚拟形态的网络银行比平均物理形态的分行的成本低几十倍。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金融机构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这个互联网金融得以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纵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运用于金融产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最初应用范围仅局限于银行体系或局域网中,运用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互联网商业性应用的发展,传统金融开始向互联网金融转变。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CSFNB,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成立标志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真正诞生。互联网金融从此开

6、始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兴起。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二)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具体表现1繁荣的网上银行,它凭借低成本,快捷的服务迅速发展。发达国家85%银行已开始网络服务业务,像花旗,汇丰,樱花等世界著名的银行集团都有自己成熟的互联网金融部门。2活跃的网上证券业。最近新加坡与澳大利亚的证券交易所通过联网,实现上市股票的相互交易,而香港的证券交易所与东京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欧洲一些交易所也借助网络实现了一天24小时 的证券交易。3、稳步发展的网上保险业。自美国国民第一证券

7、银行首创通过互联网销售保单业务,现美国已有50%的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查询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有30%的用户倾向于网上投诉,英国于2000年建立“屏幕交易”网站,提供七家本保险商的汽车和旅游产品。用户数量以7%速度递增。4、电子货币,信用卡等电子支付产品的广泛应用。英国西斯敏银行和米银行1995年开发了智能卡为基础的MODEEX电子货币系统。并在伦敦建立国际总部。并向美国,加拿来大推广了这一系统,大大推动了货币应用。据JUPIRER通信公司统计,2010年,美国联网商业的营业额为573亿美元,其中有一半电子货币,智能卡等支付。5、井喷式互联网理财。2013年6月淘宝集团宣布支付宝开始进军互联网金

8、融代销货币基金理财后,其规模实现井喷式增长,其代销的货币基金天弘基金公司的余额宝瞬间突破千亿规模,其后屡屡刷新基金理财记录,随后招财宝、微理财、活期宝各种宝宝如雨后春笋班出现,银行业们也纷纷变招应对,广泛推出对接货币基金的各种“宝”。 (二)、互联网金融特征 由互联网金融促进的以上的四方面的创新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四大新特征,表现在:1虚拟化的服务方式。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虚拟化,互联网金融实行一切交易,服务和办公活动无纸网络化,一切的业务文件,办公文件电子化,电子支票,汇票采用数字化方式鉴名实现了使用票据,单证的全面电子化,而交交易信息的传递通过计算机的数据通信网进行,采用数字验证

9、技术和公开密码技术等保证交易的安全可靠,并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进行往来业务结算。其次,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虚拟化。金融业可应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以现有的专用网络与INTERNET联网,提供 服务或设立网站。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金融机构的物理结构和建筑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最后,互联网金融中的交易媒介货币虚拟化。互联网金融中使用的交易媒介是通过信息网络传输的,反映商务活动和金融活动的信用关系的电子数据是不受时空控制的光和电。使得货币在反映经济中的信用关系的同时,其虚拟性更加突现,网络货币的流通

10、费用,使用成本低,在计算机的保存的成本也最低。2,模糊化业务边界。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交易工具的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技术使不同金融业务间的信息转换成本大大降低,并为金融机构开展多样金融业务创造了条件,使原来的金融业务存在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分受到很大的冲击,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日趋类似,从而减少了传统金融中各类金融机构针对同一客户的重复劳动,并提供全能型的金融服务,使两者受益。从此,金融业中的原来以业务为主的板块式分工将在互联网上以客户为中心的条纹式业务综合扎取代,信息技术将大大的促进金融混合经营发展。3,开放的经营环境。虚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打破传统金融机构及业务网络

11、的地载限制。使得经营活动突破时空局限。只需设置互联风的终端即可将业务延伸到世界各地。只需开通互联网金融业务就可以吸引巨大的客户群体,使得其有能力向其注册地之外向世界各地的潜在客户提供AAA服务,即在任务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365天的,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互联网金融的经营者或客户通过各身的电脑终端就能随时与世界任何一家客户或者金融机构办理证券投资,保险,信贷期货交易等金融业务,而在交易中使用的网络货币由于可以摆脱务国货币的束缚(类似金块)而成为国际通行的交易媒介,同时,为市场主体行为的国际化提供了便利,促进

12、金融业务的国际化。4,透明化的市场运行。获取和处理信息都是有成本的,经济主体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的根源即在于交易费用过高。而实时,快捷的互联网金融交易使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从机时使金融市场运行的透明性极大提高,表现为交易信息的传递,交易指令的执行,清算程序及市场价格的形成的透明性,对金融市场交易者而言的市场充分性,公开性。在实际生活中,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上述各方面的透明性较低,证券市场相对则重透明性较大,但仍存在具有特权的经纪人参与信息传递和价格的形成,仍存在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清算体系来参与结算。而互联网金融由于降低交易双方之间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促使直接交易市场的形成,并使市场价格对所有市场参与

13、者都是透明的,最终实现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市场的透明使市场主体能够选择更有利的价格,增强价格比较和对经济商和监督能力,提高竞争效率,促使市场交易者在选择金融服务时逐渐以透明度低的传统金融机构转向透明度高的互联网金融,但有关交易者本身的信用况况等信息的透明性则有可能逊色于传统金融活动中交易双方的直接面对面的情况。上述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使互联网金融能够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满足个人及企业客户的丰富个性化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各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提出了挑战,使各国面临着不同的传统的新的金融风险,上述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各网络经济金融条件下的金融风

14、险的类型和特点。二、互联网金融下的操作风险管理新问题2012年6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础上,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对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管理办法发布标志着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落地,为中国银行业监管树立了新的标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种类进行了双维度的划分,一方面将操作风险划分为8个业务条线(包括:公司金融,交易销售,零售银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代理服务,资产管理和零售经纪),另一方

15、面根据损失事件类型又划分为 7 个种类(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佣制度及工作场所,客户、产品及业务,实物资产的损坏,营业中断及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我国银行业引入操作风险概念的时间不长,对于操作风险的内涵与系统管理体系仍处于不断摸索阶段。随着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完成、信息化银行的加速发展,金融业务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再加上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操作风险问题不断增多、带来的损失日益严重,此类风险问题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话题。(一)金融业信息化中的操作风险新问题1. 支付方式创新带来的风险问题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做为基础支付手段的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

16、潮流。根据艾瑞咨询2012-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预计到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3583.4亿元。移动支付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阻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本文从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主要移动支付模式的安全问题。(1)近场支付的安全问题分析近场支付,是移动终端通过非接触式受理终端在本地或接入收单网络完成支付过程的支付方式。近场支付是在线下进行的,不需要通过移动网络,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依托于NFC、红外、蓝牙等技术实现。近场支付可以用智能手机集成多张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或者用金融IC卡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增加电子钱包、圈存、圈提、IC卡脱机交易等业务。这些业务给近场交易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