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020581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工程建设公司矿建发展历程略述引子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历史由来。然忘记历史则意味着背判!回顾历史却并非仅仅为着怀旧!历史是一面镜子,又是一条长河。它彰显英雄,也现形劣伪;它客观评判,也启迪后人;它滔滔不绝,又段段可研。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坎坷性。物质世界在历史的大记中跌跖起伏。企业是物质的,在物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它必然是闪光的浪花一朵,也注定了其发展的曲折性!一如工程建设公司的矿建系统。它的历史不可磨灭地闪烁于工程建设公司的相应发展历程,随工程建设公司的沉浮而衰兴。有人这样说,工程建设公司的发展史略同于淮北矿区的发展史,这是工程建设公司与淮北矿区

2、发展史的共性所在。工程建设公司因矿而生,又因矿而兴。但相对于淮北矿区,工程建设公司的历史又是个性的,它必然是因具备淮北矿区发展所需要的某些独特的品质而存生。矿建系统相对于工程建设公司,亦然。独撑“江山”的使命嬗变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1973年5月,响应建设淮北矿区的激情号召,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纷踏而至这片昔日炮声轰隆的淮海战场,以钢铁般的意志打响又一场建设新家园的艰苦战斗,淮北矿务局开拓延伸工程处就此成立。在轰轰烈烈的煤碳开发建设中,它责无旁贷地撑起淮北矿区的半壁江山。1978年7月,淮北矿务局决定生产工程处与开拓延深工程处合并,成立淮北矿务局基本建设工程处,至此,延伸工程处为四个建制矿建

3、工区所代替,成为隶属于工程处的矿务局三级单位,其使命发生了首次变化,既要支撑起建设淮北矿区的半壁江山,又要扛起兴旺工程处的责任。从此,矿建人利用当时极其落后的生产力,镐刨铲锄,肩扛手拉,以革命的热情和不屈的意志为淮北矿区打下一眼又一眼矿井,建成一条又一条巷道,一对对矿井先后投产,一车车乌金带着矿建人的体温和祝福运往全国各地,矿建人为新中国的能源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从1978年至1997年的十九年间,社会的发展是飞速的,世界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先进取代落后势不可挡。这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并以与时俱进的先进性迅速为世人所接受,许多先行国家纷纷改革、利用、并享受着它带来的具大利益。经济全球化

4、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格局下,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首要使命显现无疑。而当时的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春风虽也早扑面而来,但就经济体制而言,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完全打破,各行各业依然在僵硬的体制和机制下机械地按指标生产着,按指令行动着,无所谓活力,无所谓成本,也无所谓效益。其现状是国有企业普遍严重亏损,职工生活水平迅速下降,社会稳定受到考验。当时的工程处也不例外,经营发展举步唯艰。矿建作为淮北矿务局自己的煤矿基建队伍,受到一定的内部保护,有任务有活干,矿建人挣得的经济效益此时已是整个工程处的主要收入来源,矿建一度撑起了工程处生存和发展的整个“江山”,这是矿建使命发生的第二次变化。此次矿建使命的

5、变化对工程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可谓是空前的,是决定性的,也是历史性的。至2008年,矿建已成立了35年。乘首次淮北矿区大开发的东风,矿建人在“艰苦创新业,开拓争一流”企业精神的鼓舞下,大力弘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战天斗地,艰苦拼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至今已先后施工井筒30多个,井巷总进尺25万多米,完成施工产值20多亿元,为淮北矿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在与大自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和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矿建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已发展为9个项目部,33支快速掘进队,其中13支重点掘进队,从业职工达4210人;施工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7655型凿岩机、或90型

6、耙矸机、5或8蓄电池电机车、50或70、90绞车、转喷浆机等装备和其它工器具的全面运用,使矿建完全告别了手拉肩扛的原始劳动阶段,把人从粗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岩巷队单进由过去的月均30米左右提高至月均100米左右,立井工程掘进速度由矿建组建之初的月20米左右提高到月70米以上,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职工的收入明显增长,由矿建组建之初的年人均千元左右提高至现在人年均3万元以上;职上生活明显改善,职工住宅楼成片成片的投入使用,教育、医疗、交通、养老、防暑保暖、文化娱乐等各项福利待遇让矿建人阳光灿烂。矿建的发展历史,也是一段不断改革的发展史,主要集中在对“三项制度”的改革上,尤

7、其是工资制度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按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在矿建于1984年首次执行了计时计件工资制,政策性的为“多劳”和“少劳”或“不劳”拉开了收入差距,曾一度极大地调动了矿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热情,劳动效率空前提高,“干孬干好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正常现象得到了一定改变。随着企业的发展,分配上的公平公正越来越成为广大职工关注的焦点。针对当时工资分配制度在“公平”方面存在的缺陷,国家再次调整了工资分配政策,在“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基础上融进“兼顾公平”的基本要求。作为又一次改革,矿建于1994年开始执行岗位技能工资,岗位技能工资的执行却让广大职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

8、对“级别”的追逐上,直至上个世纪的结束和新千年的开始。在用工制度的改革方面,早在90年代初第一批农民劳务工加入企业生产活动,就预示了企业用工制度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真正的用工制度改革是从1993年开始的,随着当年第一批全民劳动合同制职工的上岗,企业职工“终身制”既企业职工不再全部是固定工被初步打破,为企业在“人”的管理上,初步打开了灵活之门。时间进入1997年,国际经济形势曾极为严峻,亚洲金融风暴狂虐地把众多企业推向破产。国内煤炭市场也陷入一种无序和失范状态。遍地开花的小煤窖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对不可再生的宝贵煤炭资源进行着掠夺式的低成本开采。凭借低廉的成本,他们以相互比拼的低廉价格把煤炭肆

9、恣地销往祖国各地,无情地侵占着国有煤炭企业的销售市场,使本应是卖方市场的不可再生资源市场扭曲地转变为买方市场。由于国有煤炭企业对不可再生资源执行的是保护性开采的方针,注重成本的投入,这就使国煤价格要远远高于私煤价格。致使国煤在市场上的销售失去了竞争优势。其时淮北矿区到处煤炭堆积如山,销售举步唯艰,生产投入举步唯艰,煤矿经营运转举步唯艰。在这种背景下,时势逼迫煤炭企业不得不把“生存”当作第一要务。在国家宏观调控暂无效用的前提下,煤炭企业只能也必须从自身挖潜。于是,发生于上世纪末的新一轮企业改革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此时,矿建已有了亏损,工程量不再饱满,庞大的职工队伍显露出了雍肿。这注定了矿建必须

10、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当历史的脚步义无反顾地走进1998年,人们对煤炭工业企业的困境己不言自明。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应得的工资拖欠一个月,又拖欠一个月,后边是连续的拖欠;最显著的事实是淮北矿区到处是堆积如山的煤炭;最不愿听到的信息是国有煤炭企业生存危机的形势宣传和一串串令人胆战心惊的亏损数字;最大的影响是职工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社会秩序失去规范,社会稳定受到严峻考验。但在强大的形势宣传攻势中,煤炭职工不得不无可耐何的首次认识了一个另他们终生难忘的词语减人提效,下岗分流。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世纪末的情殇尽管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中,人们对“减人提效,下岗分流”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再认识,甚至于有了

11、一定程度的坦然。但当事情真正落到自己头上时,那坦然就露出了“浅显”的羞涩。人们感到恐惧、无助、甚至愤怒。在人们传统的就业观念里,有了单位就意味着成了“公家”的人,生死也就有了交待,铁工资、铁岗位、铁交椅。有了单位就意味着以后生活高枕无忧,一帆风顺,最多也就是有饭大家吃,无饭饿人家,怎么就“减人提效、下岗分流了呢?当然,人们对岗位对企业的留恋,还有更加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用了几十年的心血与企业与岗位间建立的深厚感情。传统的就业观念让人们怎么也不能和不愿接受“下岗分流”的事实。人们交头接耳,又茫然四顾,这到底怎么了?煤矿职工在迷惑的同时,对希望抱着深深地怀疑。一时间“还好吧”成了人们见面时相互

12、问侯的流行语。工程处的改革,又首先从矿建开始。1998年,淮北矿务局工程处更名为淮北煤矿工程总公司,矿建系统有五个矿建公司,从业职工2000人左右,而定员定岗了1800人左右,有200人左右必须接受下岗分流,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矿建人注定首先要在本次改革中为兄弟行业甚至上级机关做出表率。一时间矿建人议论纷纷,抱怨抵触,恐惧担忧。但改革的步伐未因此而停止。各项工作依然有条不紊地步步推进,“下岗分流,减人提效”的各项措施落实得掷地有声。当一大批分流人员暂时离开了矿建企业时,所有的矿建人都泪眼朦胧。亲密工友的离岗成就了留下来的矿建人。惊魂未定中,矿建人更加爱岗和敬业。这世纪之末的阵痛让矿建

13、人终生难忘。但它没有击垮矿建人钢铁般的意志,在另一层含义上,却把矿建人炼狱得更加大气,更加超然,更加理性。矿建相对于工程处,有两个最大。一是贡献最大。除了矿建人为承载工程处发展之重而贡献的巨大经济贡献不讲,单就矿建下岗人做出的前无古人的放弃和牺牲,对工程处的整个改革事业就是不小的贡献,他(她)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二是牺牲最大。矿建人开启了整个工程处下岗分流的先河,既做了先导,又做了榜样。对于离岗的人们,他们曾经做出的贡献有多大,牺牲就有多大,甚至更大。这是矿建人永远值得自豪的地方。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此后的一段不长的日子里,当时被成为淮北煤矿工程建设总公司的发展事实证明,下岗分

14、流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经营之重,但效用是短暂的。相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下岗分流不是灵丹妙药。淮北煤矿工程建设总公司的不少下属企业亏损的还在亏损,滑坡的还在滑坡。厂长、经理负责制也不凑效。此时承载着整个淮北煤矿工程建设总公司生存经营之重的基本上依然还是矿建。不幸的是缘于大环境的深刻影响,矿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到了举步唯艰的地步。五个矿建公司最大的发展“瓶颈”是工程量不饱满,工程接替困难,一下子就撞上了矿建生存发展的软肋。加上承建山东鹿洼煤矿工程尝试闯市场不顺利的影响,其它煤矿基建单位诸如二十九处、七十二处等相继破产的消息又接连传来,更加重了矿建人的焦

15、灼不安。矿建人在沉思和对时局的高度关注中苦苦思索着,寻觅着。路在何方 凤凰涅槃复新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间进入1999年12月,淮北煤矿工程总公司经过资产重组,刚刚正式挂牌成立为淮北矿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便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步履蹒跚的迈入了公元2000年。新千年给这个年界不惑的煤矿基建企业带来了新气象。首先是深化改革为企业生产经营增添了活力。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建设公司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构建了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做了体制上的准备,进一步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的灵活性。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16、的法人治理结构,则为企业经营发展明确了责任和风险,进一步调动了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以新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代产权制度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则为工程建设公司自身和其下属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政策性的要求和指明了方向。大政方针、大规大距确定落实以后,接下来的一系列的企业内部改革充分体现出了工程建设公司决策层的智慧、员工的理性和发展的急切。以三项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入。在干部人事制度上,首先在生产系统打破了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建立了按德、能、勤、绩、廉标准考核,量才使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劳动用工制度上,坚持定期对职工进行全面考核,实行尾数下岗,经过再培训和双向选择,实现竞争上岗。在分配制度上,实施了定编、定岗、定员、定责的“四定”政策,建立了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要形势的工资分配制度。开展并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贯标认证。矿建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