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2593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临朐县龙泉小学 刘晓云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角与三角形的认识”中的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这一单元的第二个信息窗的第一、二个红点问题。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说板书、课堂评价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含两个信息窗,主要内容有:系统认识角,角的度量和分类,画角,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

2、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新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在知识技能方面,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针对本册的就是从三个方位观察几何体,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本册中指测量角,画角,认识三角形,画三角形的高)。在数学思考方面,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本册中指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见三角形的认识是本册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

3、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本册重点在于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边长度的关系。难点是通过动手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课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橡胶磁性黑板。教材着重强调让学生在摆一摆,拉一拉,量一量的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这些问题的创设,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

4、交流中,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仅仅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了解了三角形这种图形,认识了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这种表象。之后,学生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动手实践起来,发现三角形中的奥秘,为课上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画三角形的高做好铺垫,继而为之后学习三角形及多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模式:作为一堂数学中动手实践的课,我采用了我校获得过全国教学成果奖及史老师提倡的七步式对话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包括师本对话的备课环节,生本对话的预习环节,师生一次对话的交流预习环节,生己对话的自悟自得环节,生生对话

5、的合作交流环节,师生二次对话的点拨升华环节和师己对话的教学反思环节。七步式对话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有效地预习,搜集资料,极大的扩充了课上有限的40分钟的时间。本节课的预习要求是:熟悉课本知识,自己制作学具,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边之间的关系,并从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实例进行验证。有效地预习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创设有效地活动体验,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就会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及好奇心。四、教学设计: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课题教学研究,我把本

6、节课分为几个活动环节进行教学。(一)交流预习情况(师生一次对话,预设时间2-3分钟):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形式,搜集与三角形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亲身感受、体验,或实践、制作学具等。开放交流主要是学生集体对话。教师充当了倾听者、信息整理者,与学生一道及时梳理交流情况,把学生的交流活动引导到对主题解决最有效的方向上来。上课初,教师提问:通过预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让几个学生充分的说,把课下预习到的,学生的膨胀感充分发泄出来,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学重心,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合理有效。学生可能预习到的知识有:a.三角形不易变形,四边形、五边形易变形,我们就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生活中有很多

7、这样的例子,比如自行车架,斜拉桥等。b.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三根小棒就不能拼成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明确了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学生的语言与表情,教师能感受到学生的认识是浅显的,教师需要创设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节省了大量的导入及处理简单问题的时间,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二)自悟自得、合作交流(生己对话,生生对话):1、加深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自悟自得主要是学生与教材对话。在学生主题搜集、开放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活动,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展开讨论、思考,经历一个“自探、自悟、自明、自得”的学习过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知识积累和经验,

8、在教师帮助引导下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创设活动一:拿出自制学具,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框架,比较、拉一拉,发现了什么?这是学生课前学会的知识,教师继续提问你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使得四边形和五边形也变得稳定起来吗?这一过程,教师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给四边形和五边形增加三角形结构,用小棒加固。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你发现生活中有用到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学生提出的是:自行车架,斜拉桥等。师课件演示,自行车车架,斜拉桥,埃菲尔铁塔,衣撑等食物图片,这都是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有几种特殊情况呢,出示撑板凳,学生用

9、的课桌摇晃后的加固图片。2、动手制作,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活动二: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长短不等的小棒来摆三角形,记录好小棒的长度,把数据填入表格,如果遇到摆不出来的情况,也要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再与同桌交流,这样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而且学生已经预习过,活动环节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同桌交流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并讨论发现的规律。预设:a.用长的小棒摆出来的三角形大。 b.有的摆不出三角形。(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观察,提前关注,若有,及时提问,若没有,教师可以出示三根不能摆出的让学生摆一下。) c.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设计意图】在两个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给四边形加固的活动,体会了三

10、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摆的过程中,领悟到三角形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具备那些条件才能摆成功。(三)点拨升华(师生二次对话):点拨升华主要是师生对话。学生在自悟自得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重点对学生未理解的内容进行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解疑、整合等手段,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让学生介绍三角形的顶点和边。师提出你们能找出怎样的规律来保证三根小棒可以摆出三角形。学生的语言此时可能有不太精炼,但这正是学生内化知识的重点环节,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预设:a.较短的两条边加长些。 b.较短的两根加起来比最长的长一些。 c.两短边长度之和大于另一边。(这是给出三条边

11、的长度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做法,如能从学生口中说出,证明学生已掌握的很透彻,若不能,在拓展延伸环节多让学生说判断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小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设计意图】点拨升华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处理好本过程,教师注意掌握和不断积累点拨的基本方法和形式,比如方向性点拨、方法性点拨、概括总结性点拨以及升华性点拨、补充性点拨等,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方向性的点拨和补充性的点拨,针对具体问题情境,做到灵活掌握,恰当运用。通过学生不断的描述,培养学生不断、细致的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三角形的兴趣,(四)拓展延伸(生己对话):发展延伸主要

12、是学生自我对话。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逐步达到应用、创新的发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主题内容进行总结、积累、巩固、深化,并运用所得学习方法对补充资料进行自学、理解、应用、创新的过程。我预设了两个小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内摆的三角形,你们发现三角形形状的不同了吗?预设:a.有的三角形尖一些,有的钝一些。 b.我拼的三角形三条边都一样长。 c.只有两条边相等。 d.我可以画出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这时教师可以做一个小结,三角形的边与角可能还有很多特点等待我们去发掘,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课下你们可以用你们的智慧继续梳理,并把这些特点分类。第二个环节,练习环节。练习题

13、1: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练习题10:从家去大海,哪条路近,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两个环节还是从生活入手,继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呢?预设:学会摆三角形,给四边形,五边形这些不稳定的图形加固,找到了三角形的一些特点。【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反思,重视学法,同时让学生梳理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不断、细致的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习惯,并延伸了本节课知识的内涵,提高了他们对三角形的兴趣,迫使学生课下继续讨论,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

14、性。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除了板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外,在拓展延伸环节,将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类型也请学生板书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进行整理归类,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期在课下帮助学生预习。六、课堂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评价作用,从内容理解、学习方法、学习感受多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则主要从学生的自学态度、自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评价。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更深入、更系统。同时,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反馈中暴露出来的共同疑惑(动态生成的教学难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点拨升华”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产生质的飞跃。(一)活动过程的评价本课的主要活

15、动:三角形稳定性、摆三角形、对比发现三角形的分类,活动中主要采取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评价,比如教师在小组的数据记录表格中及时评出优良,按小组评价。(二)知识技能的评价两个练习都以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评价时以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三)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小组长把本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督促学生课下积极预习,课上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外在的督促,引发内在学习兴趣的改变。七、资源开发:本节课主要开发了有关三角形的生活资源、课堂生成资源。(一) 生活资源的开发 体现在教师出示的生活中的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起来,特别是板凳的这个例子,首先要求教师就有擅于发现的眼光,对生活,对数学都充满兴趣与好奇。(二) 学具教具的开发再简单的学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稍加引导,就会使简单的学具变得不简单,比如在活动一中,让学生给四边形、五边形加固,这种活动的创设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简单的学具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这种资源在每个教师的课堂上都出现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学生发现的规律或者小窍门较多,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把握住,进行良好的引导,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