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09911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目 录先秦文学绪 论 (2课时)第一章 上古文学(3课时)第二章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6课时)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6课时)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6课时)第五章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7课时)秦汉文学绪 论(2课时)第一章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7课时)第二章 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6课时)第三章 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辞赋(6课时)第四章 汉代乐府民歌(4课时)第五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3课时)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2课时)第一章 建安文学(5课时)第二章 正始西晋文学(5课时)第三章 陶渊明(5课时)第四章 南北朝诗文(7课时)第五章

2、南北朝乐府民歌(2课时)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2课时)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4课时)说明:所有教案主要参考了一下三种教材 :袁行霈等主编本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郭预衡主编本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游国恩等主编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新大纲教案先秦文学部分编写者:朱洪玉绪 论 (2课时)一、先秦的社会概况二、先秦的文学概况第一章 上古文学(3课时)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认知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理解上古神话借助幻想以征服自然力的本质特点,掌握并领会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上古神话的基本内容及其体现的奋斗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上古神话故事是重点,

3、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基本原理是难点。学习篇目:弹歌蜡辞女娲补天鲧禹治水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训练题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2、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试举例说明神话与迷信的区别。参考书目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钟敬文中国神话故事论集(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王钟陵论神话思维的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讲授内容:第一节 文学起源与原始歌谣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创造了人,促进了人脑、思维、语言的发展,为文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

4、基础。最初的一切文学艺术的萌芽,都直接起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实践,是根据劳动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出来的。“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普列汉诺夫一封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功用结合,美与善的统一,是我国原始人的文艺思想和审美观点的重要特征。 我国最早的文学是原始歌谣。它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关于这一问题,淮南子道应训中有“邪许”是“举重劝力”之歌的论述;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也对劳动起源问题作了通俗生动的说明(即关于“杭育杭育派”的论述)。这些为协调组织劳动、减轻疲劳而产生的有节奏、声律的呼声,是后来有韵律、有节奏的

5、诗歌赖以产生的基础。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歌谣有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所载的“弹歌”和礼记郊特牲所载的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前者描写了狩猎过程,反映了渔猎时代的劳动生活;后者是一首带有宗教咒语性质的短歌,表示了原始人征服自然的良好愿望。在上古,诗、舞与音乐是融合无间、密不可分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昔葛天氏之乐”,描写的就是原始人们为庆祝丰收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第二节 古代神话一、神话的性质及其特征 关于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一些精辟的见解。他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是“用想象相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

6、象化”的结果,“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据此,可以这样说,神话就是原始人对于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和解释。这种认识和解释不是科学的反映,而是通过幻想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但是,它决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有现实生活作基础的,它表现了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神话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时代特征。它产生在人类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的发达,产生神话的时代就过去了,神话也就随之消失了。神话与原始宗教都产生于原始时代,同样是对世界幼稚而天真的认识和充满了对自然力的信仰,但二者却有很大的差别。神话表现了对自然的斗争和探索精神,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7、,宗教却表现了对自然力的屈从与驯服,是消极的;在阶级社会中,宗教被统治者利用,成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而神话中的英雄则继续鼓舞人民向恶势力英勇斗争。 我国古代人民创作了丰富的神话,但是流传下来的不很多,只是散见于一些诗歌、子书及历史著作之中,有些已被历史化,有的则经后人增删改篡,已非原貌,故研究时必须加以注意,在先秦两汉典籍中,以山海经、楚辞、淮南子保存神话较多。二、几则著名的远古神话简介 1开天辟地与人类起源的神话:女娲补天与造人的神话,表现人类重整乾坤的伟大的英雄气概以及对人类起源的勇敢探索;其故事原型大约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另外,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也属这一类。 2.反映原始人与自然界的斗

8、争:后羿射日赞美了弓箭的发明,歌颂了为民除害的英雄,大约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鲧禹治水反映了原始人战胜洪水灾害,赞颂了他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这类故事还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表现出原始人决心征服自然的雄伟气魄。 3反映原始部落间的斗争:这类神话以黄帝战蚩尤最著名。 三、神话在文学史的地位与影响 古代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它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神话中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后世作家进步的世界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神话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神奇奔放的幻想,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启发了后世作家的

9、艺术想象力。神话为后世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形象。第二章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6课时)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识记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掌握诗经“风、雅、颂”的传统分类以及“赋、比、兴”的诗歌艺术手法,了解各类题材的代表篇目及其大致内容、基本风格。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风中反映爱情婚姻和征役生活的诗作是重点,雅颂篇章涉及的社会背景是难点。学习篇目:关雎柏舟静女氓君子于役溱洧蒹葭七月东山采薇生民。训练题1、什么叫做“风、雅、颂”? 它们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2、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3、大雅中有哪几篇史诗性作品? 4、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10、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5、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6、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参考书目(南宋)朱熹诗集传;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夏传才思无邪斋诗经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第一至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至第七辑诗经研究丛刊(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等)。讲授内容:第一节 有关诗经的几个问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篇,汉代始称为诗经。 一、诗经的分类 诗经所录作品皆曾入乐。按音乐性质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

11、音乐,按不同的地域收集了十五国风共160篇作品,大多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乐”。“雅”又分“大、小雅”,大约与其产生的时代先后及音乐有关。大雅3l篇,小雅74篇,共105篇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包括“周颂”3l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二、诗经的编订与传布 国风及小雅中的民歌,是经过古代官府采集然后选录编次的;小雅的大部及大雅诗则大 约是公卿列士敬献的作品,或歌颂祖先业绩,或讽谕时政;“颂”大概是巫、史奉命而作根据神话、祭歌改编而成的祭祖颂神之曲。诗经成书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孔子删诗”说不可信。经秦火后,汉代传诗经者有鲁、齐、韩、毛四家,

12、前三家为今文诗经,毛诗为古文诗经。现在所存的只有毛诗,另有韩诗外传。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雅、颂: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前期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周民族发祥与创业的史诗性作品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大雅中的小部分及小雅诗的大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其中有些社会内容较深刻的讽谕诗,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重矛盾,反映了其统治的危机,如大雅桑柔、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北山等;有些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统治者的役使下所遭受的种种磨难,同时也表达了他们极大的愤慨,如小雅何章不黄、小雅采薇等。周颂是西周前期宗教性颂诗,有些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面貌,如载芟、噫嘻。鲁颂、商颂大约产生在公元前七、八世纪,性质与周颂相同

13、。 二、国风: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大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反抗剥削、压迫的诗篇:这类诗诉说了劳动人民所受的沉重的压迫与剥削,表现了他们的愤慨与反抗,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豳风七月等。 2反映战争和徭役的诗篇:这类诗反映了兵役、徭役带给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他们怨愤的心情。其中描写妇女对役夫、征人怀恋之情及征人思家的作品,真切动人,如唐风鸨羽、王风君子于役、王风伯兮等。也有表现人民团结御侮的崇高的爱国精神的诗篇,如秦风无衣。 3以爱情与婚姻为主题的诗篇:这类诗数量多,题材广。有的描写了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殷切的思恋、相爱的欢乐、失恋的痛苦,表达了一种真挚、坦诚、淳朴、热切、健康的情感,如周南关雎

14、、卫风木瓜、邶风静女、郑风溱洧,秦风蒹葭等;有的则描写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带给妇女的痛苦,同时也表现了她们的强烈的反抗精神,反映了她们渴望获得自由的真正的爱情的愿望,如卫风氓、邶风谷风、鄘风柏舟等。 4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篇:这类诗大胆揭露了统治者的可耻行径,无情地鞭挞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如鄘风相鼠、邶风新台、陈风株林、秦风黄鸟等。 5其它:歌唱劳动生活的欢乐愉快,如周南芣苢 魏风十亩之间;祝贺新婚的诗篇如周南桃夭;表现爱国精神的鄘风载驰;描写美人的如卫风硕人等等。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一、艺术成就:最能代表诗经艺术成就的是国风及小雅中的那些民歌。 1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作者善于运用质朴、纯真的语言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如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们朴实的愿望,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开端。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前人把诗经常用的表现于法归纳为“赋、比、兴”。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陈述铺叙;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和比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触景生情、托物兴感,以启发联想和想象。比兴是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运用它可以使诗歌意境深远,余韵无穷,增强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